赴上海专业实训队“强化培训”现代服务业
突出“专业”二字,尽可能地扩充自身认知格局,为接下来的实地实训做好准备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胡相洋
本报3月3日讯 3月1日起第三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在市委党校进入集中培训阶段。一周时间里,聚焦“现代服务业”这一主题,多位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通过专题讲座、讨论会等方式,围绕“什么是现代服务业”“青岛为什么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学习上海现代服务业什么”等问题,为158名专业实训干部“补课充电”。
对标先进找不足、找差距,已经成为青岛上上下下的一种强烈自觉与重要工作方式。接续去年6月、10月两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2月26日,市委组织部再次与第三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进行集体谈话。从青岛所承担的国家责任、青岛产业发展实践以及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任务等方面,介绍青岛发展大局大势,确保把握正确方向,凝聚奋斗力量。
赴上海实训,突出“专业”二字,为克服“本领恐慌”,正式启程之前,集体培训为158名专业实训干部进一步搞清全市发展中心任务,理解上海乃至全国发展大局打开了“一扇窗”。“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高现代服务业水平、推动服务贸易发展”“上海打响‘四大品牌’大服务概念”“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长三角一体化与产业协同创新”“产业集聚和战略定位——以张江高科为例”“国际新规则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创新与实践”“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更新与功能重塑的路径探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及未来发展”……聚焦“现代服务业”,多位该领域的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让专业实训干部大开眼界。
同时,根据专家课堂指引,专业实训干部还聚焦“四大品牌”“五个中心”“五大新城”“五型经济”“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科创板”等关键概念,有意识地做好“案头”工作,在感受上海高辐射性的“服务能级”时,尽可能地扩充自身认知格局,未雨绸缪,为接下来的实地实训“不打无准备之仗”。
此外,党总支还以最快的速度,构建起了组织框架,建立了联动机制,完善了制度体系,并通过落实培训计划,创新“浦江观澜”学习品牌,让每一位专业实训干部的实训日记、每周“金点子”、申城体悟等,在多个互动交流平台上呈现一个立体、丰富、即时的上海。
“这是一份叮嘱,更是一种使命和责任。”在市委党校培训期间,回想起2月26日的集体座谈,专业实训干部袁迎春依旧很激动。“上海市坚持系统集成推进改革,持续优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刚刚发布了4.0版行动方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体悟借鉴。到上海实训,我一定以上海为师,当好上海的‘学生’,学习鲜活的上海经验、上海场景,为青岛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赋能。”
培训期间记者发现,“南下取经,北归建功”的这种责任感与使命感,正在成为这支实训队伍的集体自觉,晚上九点半培训课结束后,关于队伍建设及学习方案的讨论,甚至能持续到11点以后。接过“接力棒”,第三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党总支书记王锦玉说:“即将赴上海78家单位进行实训,处在建党100周年及‘十四五’开局之年这样的关键节点,我们将努力在上海找准以现代服务业拓展‘大循环、双循环’开放格局的‘金钥匙’,助推青岛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打造北方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全力跑好第三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