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全国两会,“十四五”规划蓝图无疑是最受瞩目的焦点。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提交大会审查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下简称《纲要》),描绘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发展蓝图,令人倍感振奋和鼓舞。
其中,在“第八篇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中,“点名”青岛:“建设济南青岛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加强改革授权和政策集成。”
“十四五”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繁重。在这样一个关乎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顶层设计中,点一个省份的名都很少,点一个城市的名更是少之又少。
不能不点名,说明这项工作异常重要。城乡关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现代化过程中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重大关系。稳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此番,《纲要》对城乡融合作出专章部署,明确提出,发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农村改革试验区示范带动作用。
能被点名,是重任,更是机遇。2019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的通知》,青岛即墨区、平度市、莱西市获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试点。
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与青岛正在推动的乡村振兴攻势、突破平度莱西攻势形成叠加效应,相互促进,为青岛城乡融合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再上层次水平提供强大驱动力。
不得不说,面向“十四五”,青岛拿到了一张好牌。
01
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城乡是城镇化的必然产物。城镇化则是伴随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
城镇化伴随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潮流,成为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从1978年到2019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2亿增长到8.48亿,城镇化率从17.92%提高到60.6%。没有大规模的城镇化,就没有今天的中国。
但长期以来,农村的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其结果是乡村生产要素的长期缺乏和发展能力的持续下降,形成了“重城轻乡、城强乡弱”二元经济体制,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可以说,中国的城镇化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城乡“此消彼长”的基础上的。这不可持续,也不是城镇化应有的模样。城镇化不能以农业萎缩、乡村凋敝为代价,城和乡是互促共进、共生共存的。
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就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稳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201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要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纲要》提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新发展阶段下建立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的方位和方向,正在一步步明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四五”期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比2019年提高4.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即便不考虑人口的增量,未来六年,将有6160万人从农民变成市民。
青岛“十四五”规划《纲要》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之一,提出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6%,比2020年提高1.4个百分点。未来五年,将有大批农民进城成为市民。
这个过程中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存在各种风险挑战。融合发展是必由之路。
城乡融合发展是拓展发展空间的一个强劲动力。因为我国最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在乡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促进乡村资源要素与全国大市场相对接,能够释放出可观的改革红利,也能够带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02
城乡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
青岛是最早开启城镇化的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初期,青岛产业基础较差,各领域均处于起步和探索发展阶段,二、三产水平低,城镇规模小,承载力弱,城镇化进程在起点较低的情况下,平缓发展。
改革开放后,生活在农村的部分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生活务工,成为推动城市经济、文化、建设的动力之一,市民化进程有序推进。
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齐头并进、相辅相成,青岛城乡面貌发生显著改变,城市发展实现巨大跨越。
“十三五”时期,青岛有106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预计分别达到74.6%和超过63%。
但青岛城乡发展不平衡依旧突出,仅从收入一项指标上就可见一斑。2020年,青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90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56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36,比“十二五”末(1.56)扩大了50%。这说明,青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在扩大。
此外,城乡之间在收入、医疗、教育、就业、卫生、基础设施等方面仍存在较明显差距。
面对这些问题和不足,青岛迫切需要通过乡村振兴带动协调发展,激活城市发展新动力。
2019年以来,青岛发起乡村振兴攻势、突破平度莱西攻势,努力通过乡村的发展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山东的重大任务。青岛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肩负着重要责任。青岛提出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就是要补齐短板,补强弱项,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次日,青岛市委农村工作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召开,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强调,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位置,持续抓紧抓实,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青岛是农业强市、农村大市,最大的潜力和后劲在农村。青岛“十四五”规划《纲要》专章部署“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提出,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城乡融合发展,青岛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基础。
03
怎么“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这进一步明确了新发展阶段下建立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的方位和方向。
融合发展需要敢吃螃蟹的人。2019年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要选择有一定基础的市县两级设立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同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的通知》,公布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名单,山东济青局部片区在列。
山东济青局部片区试验范围为济南市历城区、长清区、市中区、章丘区、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淄博市淄川区、博山区,青岛市即墨区、平度市、莱西市,面积约12846平方公里,位居全国11个试验区第二。青岛即墨、平度、莱西“一区两市”总面积6664.8平方公里,占山东济青局部片区的52%,占青岛全市59.1%。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函复原则同意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要求各有关省份尽快印发方案并认真做好各项组织实施工作。
复函提出,对重要改革事项进行授权,对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加大资金保障和建设用地供给,总结推广试验区典型经验;试验区内各市、县、区要强化改革试验的主体责任,将试验任务落实到事、责任到人。
这标志着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和改革探索进入加速落地阶段。青岛应当率先而为,走在前列。
当前,随着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人口、土地、资金等要素长期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集聚的趋势已经有所改变,但人才、资本、技术、管理等城市先进要素入乡仍面临制度障碍。
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
这是全国的共性问题,也是青岛先行先试的突破口。
青岛要在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上勇于突破,加快推动城乡要素流动、公共资源配置等领域变革,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政策体系,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尤其是要在人口双向自由有序流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产权权能完善、科技成果入乡转化、工商资本与农村集体合作模式及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在乡村形成先进要素汇聚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为全国探路。
同时,青岛要结合农业农村的发展阶段和实际特点,深刻把握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组织振兴为统领,推动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为城乡融合发展贡献青岛力量。
作为一个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沿海开放城市,青岛最大的薄弱环节在乡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乡村。
青岛要打好城乡融合发展这张牌,闯出一条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子,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牵引城市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