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山东唯一“国际枢纽城市”,青岛如何跃升“最高级”

2021-03-09 07:08 责任编辑:中石 来源:大众日报
分享到:

近期,中央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青岛成为“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20个城市之一。

2017年印发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青岛的定位为“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从“全国性”到“国际性”,意味着青岛在全国交通布局中承担更为重要的枢纽地位,也意味着城市能级的不断跃升。

交通枢纽中的最高等级

何为“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一般认为是综合交通网络节点上形成的物流转运中心,与综合运输通道共同组成综合交通网络的主骨架。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我国确立的交通枢纽中的最高等级。《纲要》中强调“发挥青岛港等国际枢纽海港作用”,进一步凸显了青岛枢纽的特色,强调了将青岛打造成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要求。

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作为交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承载着城市交通和经济服务两大角色,通过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促进区域内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提高交通系统运转效率,促进区域经济显著增长。

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主要包括四方面核心任务。

首先,通过集约式发展,提升客货流中转效率。

作为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实现其运载能力强、辐射面积广的需求,必须要在有限区域内通过高效率的换乘系统提高疏导能力。这意味着必须以立体开发的方式,加强各类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与高效转乘。城市作为交通枢纽节点,要通过提高区域通达性,加强与外沟通能力,有效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要具有国际视野,强化国际航运中心辐射能力,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依托便捷快速的集疏流转,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其次,引导经济布局,成为经济增长引擎。

交通干线的布局会加速生产要素的流动,改变生产力布局,促进相关产业在枢纽地形成产业集聚。改革开放以来,诸多交通枢纽城市在完善集疏能力的同时,也成为区域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文化和科技中心。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我国交通网上最重要的节点,应通过高效的交通网络,实现要素资源集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经济增长极,促使城市发展能级的跃升。

再次,产城融合发展,促进城市发展繁荣。

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会吸引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并逐渐从点状分布向链式分布演进,最终形成以产业链为基础的“辐射+闭环”产业生态。伴随着产业生态的形成,常住人口的增加,工作和生活配套设施的完善,城市能级不断跃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产城融合外溢效果得以实现。这需要交通设施网络与服务网络、信息网络全面融合,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现代制造业等融合发展,通过加速产城融合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繁荣。

最后,推进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作为国家战略的载体,要找准位置对接国家战略,发挥先行作用,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海港城市,要加快建设成为国际性枢纽港站,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强化国际航运中心辐射能力,以自身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形成。

优势明显但也存在一些短板

青岛为何能入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从《纲要》规划来看,青岛处于重点联络的8个组群中,按照“极、组群、组团”来分的话,属于第二级别。青岛位于6条主轴中的“京津冀长三角主轴”上,7条走廊的“京哈走廊”及“京藏走廊”上,同时强调青岛港的国际枢纽海港作用,这些规划将更好支撑青岛建设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青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交通设施“基本成网”。

“十三五”期间,青岛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从“连线成片”到“基本成网”,初步形成了以空港、海港为辐射中心,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与城市交通紧密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截至2020年底,青岛开通运营地铁线路6条,总里程达到246公里,成为全国地铁十强城市。货运量达到36016.21万吨,货运周转量达到640.15亿吨公里,转运效率大幅提升。

统筹协调“四港联动”。

目前,青岛海陆空铁“四港联动”的物流枢纽建设已全面拉开,高新产业聚集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成型,产城融合的陆港新城发展模式正日益崛起。陆海空铁“四港联动”,是在搭建“内外畅联、东西互济、陆海统筹、智能高效”现代交通物流运行体系的基础上,推动航运、物流、贸易、金融等配套产业发展,实现产城融合。目前,青岛国际陆港与海港的联动已成规模,其与空港的联动频率也因跨境电商业务增长与日俱增。随着铁路港建设完成与运营,“四港联动”将使青岛成为辐射山东半岛、连接日韩欧亚的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枢纽。

高水平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一直是青岛最大的优势。目前,青岛更是处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机遇期。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路一带”国际合作平台,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青岛的国之重任;抢抓RCEP签署机遇,深化与日韩地方经济合作,是青岛面临的新任务。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与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相结合,有助于青岛全面融入国际经济循环,抢抓对外开放制高点。

国际航运中心优势。

目前,青岛港拥有集装箱航线178条,数量和密度稳居我国北方港口第一位。世界排名中青岛港位居第七,海铁联运覆盖全国,直达中亚、欧洲,2019年完成海铁联运箱量139万标准箱,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青岛港也在不断加强与省内港口联动,累积开通省内贸易支线11条,进一步释放了协同效应。

与此同时,青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也面临一些短板因素,亟须弥补。如交通集约度不高。以青岛地铁为例,虽然运营里程较长,但地铁客运量、客流强度等不太理想,换乘站数量较少,甚至还有“脱网”线路,大大减弱了青岛城市交通体系的换乘与运载能力。在市内交通体系构建上,急需缩短主城区与市内各区的通勤时间,加强市内交通与城际交通的衔接,提升青岛交通体系的运行效率。

再有,高铁末端劣势比较明显。目前,青岛处于全国高铁网络的末梢,放射性和通达性不足,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通行时间较长,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际交通也不太顺畅。

最后,港口建设尚存在一些短板。未来港口集疏运结构将以“散改集”“公转水”等形式为主,多式联动服务需求增长,海陆港的联动将更为密集。青岛港与内陆港的联动与协同发展需要进一步探索,尤其是在内陆港的建设方面存在较大不足。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刚刚转场完成,依托空港的国际航空集疏体系尚未形成,空港新城尚需新的规划与实施。

四港联动、产城融合,提升全球影响力

青岛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首先要坚持国际视野,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依托青岛港建设国际国内互联互通的国际交通枢纽城市。

“十四五”期间,青岛要紧扣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目标,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做好顶层设计,针对城市交通发展需求,统筹规划海陆空铁“四港联动”,以交通体系提质增效为基础,促进国内国际运输体系完善,助力青岛城市能级跃升。

要以创新发展为核心,提升服务品质和能力。

坚持智慧化、绿色化、信息化发展路径,提升交通体系转运效率和质量。着力强化综合运输干道的建设,增强青岛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的通达性。以智慧海港建设为前提,提升青岛港的集疏运能力,尤其是数字化、智能化系统的创新发展,应对疫情等国际环境突变带来的不确定影响。加强交通运输体系与跨境电商、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等的结合,提升青岛作为枢纽城市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加速引导产业集聚,推动产城融合进程。

加强交通运输与城镇、空间、产业的融合发展,注重临港、临空产业与交通的联动。依托铁路动脉打造经济隆起带,做好市区内交通、城际交通的对接与衔接,沿交通沿线做好重点产业布局,促进相关产业的集聚,突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青岛现代产业走廊。科学开发与利用临港新城,形成具有临港特色的高端服务业集群。依托港口资源优势,整合物流产业链条,支持相关物流企业的集聚发展,以物流加强区域联通性,推动产城融合向全区域扩展。

最后,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基础,加强青岛与日韩、东盟的联系,全面融入“一带一路”。继续以打造国际航运中心为突破点,形成具有放射性的交通网络,实现区域带动作用;通过提升国际海空枢纽的辐射能力,拓展对外投资范围,引导优势产业的境外转移,构筑全球化生产营销体系。(作者:周乐萍,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省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中石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