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青岛故事】手抄党章 重温党史!六旬老党员把党章写成艺术品

2021-03-25 14:41 作者:孙志文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原创】

(记者 孙志文)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作为一个46年党龄的老党员,总想为党做点什么!”谈起自己创作手抄党章书法作品的初衷时,66岁的王寿光直言道。

《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和规定,你可能见过印在册子上的党章,见过挂在墙上的党章,但你真不一定见过工工整整写在宣纸上的“楷书版党章”!近日,李沧区沧口街道居民王寿光就用手中的毛笔,抄写了17301个字的党章,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

书法达人历时三月手抄党章

初见王寿光时,他正在沧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非遗书法教室练字。偌大的教室里随处可见传统文化的影子,柜子上陈列着剪纸作品和珠编饰品,墙角的屏风上挂着十几幅毛笔字,墙上还贴着去年写的“庆祝建党99周年”的书法横幅,而在屋子的正中间,一张2米见方的大桌子最为显眼,桌子上则铺满了王寿光的书法作品——“楷书版党章”。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王寿光手抄党章用的是楷体字,纸面上的每一个字都笔画饱满、苍劲有力、张弛有度、气质非凡,可以说,字字都堪称艺术品。

越是优秀的作品,越需要时间的磨合,王寿光手抄党章,就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王寿光:“我前后写了三遍党章,第一遍就用了四十多天,因为有些繁体字要查字典。感觉每写一遍,都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

书法创作是个细致活,尤其是文字量大的作品,更考验人的耐心和意志。“我抄的党章一共17301个字,每一个字的笔画都反复斟酌,一天写下来手腕又酸又痛,喷上云南白药,第二天接着写。”

“党员就应该有党员的样子”

王寿光是一名有着46年党龄的老党员,对党的感情尤为深厚,46年间,他也一直用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据了解,王寿光成长在农村,1974年高中毕业后在村支书的介绍下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了村里的副书记。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共产党员肩上的担子格外重,带领村民放炮打井、修路建桥,没日没夜地平整土地、开荒种田……那几年,王寿光干尽了苦活累活,只为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

后来,他进入青岛的盐务系统工作,虽然离开了朝夕相处的黄土地,但他始终没忘记为群众服务的初心,因为有书法功底,他经常下基层出板报,还义务帮各个部门写上墙的岗位制度、宣传海报。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成了随叫随到的“笔杆子”,只要群众一句话,他就带着笔墨纸砚即刻现身。

正如王寿光所说:“党员就应该有党员的样子,应该脚上带点泥,身上沾点土,时时刻刻在群众中间,为群众服务。”

开办公益书社传承书法文化

2015年,王寿光退休了,本来打算要当一名社区治安志愿者的他,还没来得及穿上红马甲,就迎来当头一棒。

王寿光:“我这个腰,严重的椎间盘突出,年轻的时候干活太拼命,落下的病。最严重的那阵子,我连从床上爬起来都困难。”不久后,他做了手术。手术虽然很成功,但也给他的身体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让他告别了剧烈的运动。

作为一名老党员,王寿光不是个轻易低头的人,虽然不能当社区治安志愿者,天天走街串巷进行治安巡逻,他却能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回到群众中间。“我有个书法的手艺,我就想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个公益的书法班,免费教老人和孩子们学书法,用这种方式传承书法文化,发挥我这个老党员的余热。”

2019年年初,王寿光的公益书法班——“沧怡居翰墨书社”正式开课。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经营,他已经教了一百多个学生,“沧怡居翰墨书社”也成了沧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王牌课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居民前来学习。

从无私奉献的村干部到随叫随到“笔杆子”,从开设公益书法课到手抄党章为党献礼……可以说,王寿光的初心故事彰显了一个老党员的使命担当!

▲王寿光:“一天写下来手腕又酸又痛,喷上云南白药,第二天接着写。”

▲王寿光手抄的党章,字字都堪称艺术品。

▲进入创作状态的王寿光泰然自若、一丝不苟。

▲未来,他还要将党章继续抄下去,继续以这种方式践行党员初心。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