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城市,都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城市不同的发展周期,需要不同的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在告别了城镇化快速推进、城市粗放式扩张后,越来越多的城市,把目光投向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以期从中破题困扰城市发展的“城市病”,实现高质量发展。
现在的青岛,紧紧抓住一系列国家战略叠加的重大机遇,历史性地站在了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开放的最前沿,正处于一个全新的生命周期,与之相对应,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上,也需要探索一种全新的模式,与城市角色定位相符,和城市发展周期同频共振。
5月18日,在青岛选派干部赴深圳体悟实训两周年即将到来之际,青岛市“学深圳、赶深圳”学会城市管理分会应运而生,旨在把在深圳和上海取到的“真经”,应用到青岛城市治理实践中来的同时,搭建起城市管理人才集聚、资源融合、相互借鉴、对话交流的平台,探索城市治理的“青岛模式”,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和能级。
01
治理现代化,城市的“未来之路”
城市是一个复杂巨系统,治理系统性强,统筹能力要求高,工作多态、环境多变。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理模式,已经成为当今城市提升品质和能级的关键所在。
以上海为例。对于上海这样一座有着2400多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而言,很难在国际上、在历史上找到城市安全管理的成熟理论和建设样本。超大城市有超大城市的难题:上海地铁日均客流超过1000万人次,建筑总量1.3亿平方米,高层建筑3.9万幢,超过100米的超高层建筑1600多幢,地下管线11万多公里,各类桥梁2800多座,危化品的储存量达3000万吨……
要破解这些难题,必然要求上海继续深化治理创新,不断探索并完善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特征的、符合上海经济及文化特点的城市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体系,如履薄冰地守牢安全底线,以系统性思维强化整体协同,以全周期管理提升能力水平。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现代化新路子。
这些年,上海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并实践。从2014年开始,上海便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列为市委“一号课题”,并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指示要求,从督促市民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利用多种现代化手段等多个侧面进行探索。在新一轮城市管理整治过程中,上海多个领域贯彻了依法管理城市的思路,“数据战术”也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确保城市日常运行安全有序的各个领域。
去年6月23日,上海市委全会通过重磅《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指出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探索和开拓人民城市建设新境界,以共建为根本动力,以共治为重要方式,以共享为最终目的,努力打造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城市、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的城市、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的城市、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的城市、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城市,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的世界影响力。
再来看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也在探索走出超大型城市治理的新路子。一直以来,深圳大力推动“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建设,提供智慧化管理服务能力,助力城市治理从“经验治理”向“科学治理”转变。目前,深圳市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已经初步具备支撑城市运行的各项基础能力,接入了全市63套系统,汇集各部门100多类业务数据,25万多路视频数据,接入了全量三维可视化地图,融合了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块数据”智能底板,实时感知城市的人口热力分布、各类城市部件和各类服务设施,构建了数据感知和汇聚能力,并通过通信、数据、应用和物理联动方式架构起一体化指挥平台,保障了指挥调度能力。
今年4月份刚刚召开的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深圳将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出一条超大型城市治理新路子。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努力建设让人民满意的城市。同时,还将建设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中心下移,资源下沉等。而正在召开的深圳市两会上,努力成为超大型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典范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一样,成为热议的话题。
也正是上海与深圳在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上的不懈探索与实践,让这两座城市在精细化管理、科技化赋能等领域有了典型示范意义,为这两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增添了动力。
02
学赶深圳的青岛创新实践
学赶深圳,城市治理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这其中,学的不是一招一式,而是骨子里的精髓。
肩负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重任的深圳,正在努力成为超大型城市现代化治理典范,骨子里的精髓都避不开“开放”二字。
青岛城市管理部门深谙其中的要义。从去年7月29日开始,“星期三问城管”这一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青岛市民关注的目光。城市管理部门由被动变为主动,对市民承诺“开门办城管”“有意见随时提、有想法尽管讲、有不满大胆说”。业务部门的处长依次亮相,当上了“接线员”,根据自己分工的领域倾听公众诉求,同时邀请市民身临城市管理场景,和城管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推动城市管理领域里的热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快办理、快解决。
为丰富品牌内涵,拓展平台功能,“星期三问城管”在线下则同步举办“市民开放日”“媒体见面会”“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治理大家谈”“垃圾分类座谈会”“媒体创意头脑风暴会”等场景开放活动,邀请市民代表、公众委员、行业企业、媒体代表参加场景体验、互动座谈,监督问题办理效果,形成了一个全民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多元平台。
这是一场城市管理思维与方式的全新变革。城市管理部门敞开大门,城市管理人员转变思维与“市民坐一条板凳”,主动让市民“吐槽”自己的操心事儿、烦心事儿,并一一进行落实、解决、反馈、监督。
越是开放越能争取群众理解,越是坦诚越能赢得市民信任。城市管理者开放的姿态,得到了青岛市民的积极响应。截至今年4月底,“星期三问城管”活动已举办38期,累计接收办理反馈市民来电诉求1226件,已办结1164件,办结率94.94%;2020年下半年,市城市管理局受理政务热线转办件74631,同比减少31.26%,12319热线群众回访满意率达99.4%,已收到市民表扬电话2400多个。
现在,“全民城管”已经深入人心。无论是在遛弯,还是在上班的路上,碰到涉及城市管理的问题,市民只要动动手,通过“青岛城管”微信公众号“全民城管”专栏点击问题上报,发送问题照片,系统即可自动定位问题坐标,将问题直接推送至青岛数字城管平台流转处理,并可查询流转过程和处置解决进度。一个小小的专栏,进一步促进城市管理模式从“单一被动”向“广泛参与”“多元实效”转变,推动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也写就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实践。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也要“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在城市管理的科技赋能上,青岛的城市管理部门也将场景“开放”到最大。
去年7月16日,青岛市城市管理局与深圳中兴网信、商汤科技和青岛海纳云等10家科技头部企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全国首家城市治理智联盟,搭建了“政产学研用”多要素汇聚的载体平台,目的就是加快城市管理领域的科技运用,让智慧化建设成为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支撑。
目前,协议中的课题已经开始逐步落地。和青岛中瑞集团联合开发的建筑垃圾运输行业监管平台经过大半年的运行,已纳入全市256处工地、187处回填消纳点,4900余部车辆实时定位信号,车辆违规率由8%降至0.5%,事故率由9%降至0.3%。
03
汇人才、聚资源,探索城市治理的“青岛模式”
一座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产业,更需要一流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在刚刚过去的几天里,青岛市党政考察团到成都、深圳考察学习,关于社会治理、旧城改造、老城更新的经验理念学习,成为考察的重点。如何把好经验变成适合自己城市需求的好实践,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这也亟需城市管理者探索适合青岛城市特质的模式与路径。
在青岛市“学深圳、赶深圳”学会城市管理分会成立大会上,青岛市城市治理研究院、城市管理美学研究会将相继成立,城市治理智联盟将发布十大攻坚项目,青岛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难题将被一一破题。
青岛市城市治理研究院,将以城市发展与城市治理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为研究主题,聚焦青岛实际,从“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品质城市治理研究、智慧城市和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应用体系研究、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研究、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研究等方面为青岛市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持续的理论支撑与政策咨询。
城市管理美学研究会将汇聚一批行业人才,聚焦提升城市颜值与气质,通过开展城市美学研讨会、开展最美公厕、最美广告招牌等活动,研究并创造关于青岛这座城市的城市管理美学工作,实现“目之所及让城市更美好”的目标。
去年成立的城市治理智联盟则针对青岛市城市治理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发布包括智慧社区建设项目、可视化联动指挥项目、大数据处理和分析项目、AI算法中台平台项目、车载移动信息采集项目、智慧海滨风景区项目等十大攻关项目,让青岛的城市管理“更聪明、更智慧”。
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城市管理联盟的成立,则为胶东五市城市管理一体化协作打开了想象空间。根据协议,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城市管理联盟,将更好地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功能,向山东省委、省政府和胶东地区各市城市发展建言献策,将错位竞争、协同发展的城市生态群落到实处、提升台阶,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点,持续推进胶东经济圈对口学习交流培训、智慧城市管理研究、区域内重大活动城市管理保障协作,全力打造山东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有理由期待,青岛市“学深圳、赶深圳”学会城市管理分会的成立,将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寻求到新思路,探索出新模式,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作者 |慕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