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青岛加快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2021-06-24 17:54 作者:刘倩倩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6月24日讯(记者 刘倩倩)今天下午,青岛市“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在青岛国际新闻中心召开,市科技局介绍了青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做法与成效。

新闻发布会现场。

科技创新取得重要成就 奠定青岛“国家海洋科学城”地位

1949年9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前身“农林部中央水产试验所”由上海迁至刚刚解放的青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山东海洋学院”、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陆续落地青岛,一大批海洋科研工作者从五湖四海来到青岛,为祖国海洋科研事业和青岛科教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一举奠定青岛作为国家海洋科学城的地位。如今青岛已拥有全国1/3的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近30%的涉海院士。

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始终牢牢把握我国科技创新的正确方向。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上世纪80年代,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1995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发布《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青岛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有关科技创新重要决策部署。上世纪八十年代,鼓励以袁仲雪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工作者“下海”创业,培育了青岛软控等一批科技企业。21世纪,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着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试点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重大平台建成投入运行,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整建制落户,“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高速转向架及应用”“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与应用开发”等项目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技术发明一等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现代化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随着我国科技创新发生整体性、格局性、历史性深刻变化,青岛的科技创新事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高水平科技供给不断提升。2020年技术合同成交额286.6亿元,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1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755件,分别较“十二五”末增长220%、215%和417%。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发布《2020中国创新创业城市生态指数研究报告》,青岛位居“双创领跑型城市”第10位。科技部发布2020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榜单,青岛进入前十强。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上升11个位次列第69位,是国内位次上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高端创新平台不断扩容。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水下滑翔机再次刷新下潜世界纪录。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主体完工。山东能源研究院奠基。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获批建设。青岛获批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4家和省级技术创新中心8家,引进高端研发机构累计超过50家,累计设立海外联合实验室5家,拥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9家,居计划单列市首位。

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2020年,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50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4396家,占全省30%,较2012年增长了7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行动,“十三五”期间上市高企达2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61.77%,较2012年增长22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

高能效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总规模500亿元科创母基金,已深入对接子基金超200支,立项子基金40支、规模超200亿元。建立科技型企业信贷“白名单”制度、推广“投(保)贷联动”“高企贷”等科技金融产品,助力科技型企业融资超过660亿元。九次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十强榜单。成功举办首届“青岛创新节”,参与人员超2600万人次。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近年来,青岛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遵循市场的逻辑深化科技改革,加快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突出关键技术攻关。面向社会常态化征集科技计划项目需求和指南,2020年至今,已收集到近700条建议。在筛选项目的关键环节,加大企业家、投资人、咨询专家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坚持用市场眼光考量科研项目。支持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与青啤集团联合开发瓶盖密封材料,完全取代德国进口。支持中科院兰化所青岛研发中心研发的高端润滑油脂材料打破国外垄断,风力发电润滑材料装机量国内品牌第一。支持建设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橡链云”成为全球橡胶轮胎细分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冠军。

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成立半岛科创联盟,依托柠檬豆市场化平台运作,协同胶东半岛五市创新资源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发展盟员228家,梳理创新需求近1300项,收集科研成果1.5万余项,举办线上线下成果对接会1.9万余场。建立“局校会商”制度,推动驻青高校成立市场化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开发高企成果对接数字化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将企业技术需求与科研机构成果匹配。建设4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14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培育5家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306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探索产业技术攻关“组阁揭榜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行动,通过上市服务联盟、上市培育库等组合拳,助推更多企业借助资本力量实现爆发式成长,20个月时间成功推动15家上市(过会)。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2020年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5000家,较上年翻一番,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396家,占全省30%。开展孵化器提升行动,重点引进华夏基石、春光里、创业黑马等“自带流量”的平台型科技服务机构,打造全国顶尖的标杆孵化器。

突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化流程再造、制度创新,着眼于支撑引领产业发展,扭转拿论文、奖项、专利“交账”的传统打法。在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中,不再把论文作为主要评审依据。在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获批科技部薪酬外汇便利化和外国人管理两个国家试点,科技部外籍高端人才R签证审批权下放青岛。

突出科技管理改革。针对科技资金“撒芝麻盐”问题,50万元以下160个项目全部砍掉,将资金集中在高新技术重点领域。设立局区(市)会商专项,对遴选的战略重点项目叠加市区两级政策支持。试点开展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直接费用调剂权全部交给项目承担单位。

紧盯“十四五”规划布局 开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新征程

一座城市对科技的态度,决定了城市发展的高度。下一步,青岛将紧盯国家重大战略,紧盯“十四五”规划布局,进一步深化加快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强化“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三大支撑。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依托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海洋大数据中心,推动海洋信息领域科研资源产业化,积极推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入列。推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能源研究院、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和颠覆性创新,通过新型研发机构和开发未来场景,培育未来产业的先发优势。优化科创资源空间布局,布局建设科教产融合园区,打造创业创新街区,为未来产业创造优良的创新微生态,推动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协同发展、争先进位。

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行动,落实好研发后补助、风险补偿、税收优惠、科技创新券等支持政策,通过政策倾斜、精准培训、对接订单和资金等措施,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依托高科技头部企业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完善产业配套,加快打造工业互联网、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现代海洋、新材料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强化科技创新人才激励。出台青岛市产业领军人才(团队)选拔管理办法,市级项目资助以股权投资方式予以支持,畅通创投风投基金与创新企业、创业团队对接渠道,推动人才项目与产业精准结合。开展外国专家换用汇便利化试点,推进外国人来华管理工作改革。修订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推进“提名制”改革,提高企业项目获奖比例,围绕重点领域探索设立专业奖项。

强化科技金融结合。鼓励银行设立科技支行,大力推广“投(保)贷联动”等科技金融产品。实施基金招商,以股权投资方式招引项目。研究设立联合基金,探索“财政+企业”投入模式,引导整合社会资金支持原创性和颠覆性技术研究。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青岛将打通从科技强、产业强到经济社会发展强的通道,加快推动新技术与本地优势产业融合,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加速落地,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