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平度推广科技减损
算好“粮食账” 节粮“全链条”
本报记者 李 蕊
麦浪滚滚,机声隆隆,山东省平度市新河镇于家村,收割机在一片金黄中穿梭往返。巨大的齿轮“吞下”麦秆,切割、脱粒,一颗颗麦粒欢快地蹦进收割机。
“过去开的是老机具,常常漏割、掉粮,老百姓看着喊心疼。”农机手潘宝杰说。近几年,平度市推广先进农机,潘宝杰开上了新型联合收割机。
今年5月,平度市出台技术指导意见,统一新型农机操作标准,推出农机教学视频,培训机手规范使用机具,提升全市机手操作水平。“你看,行走要直线,速度要均匀,转弯要降速,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小麦损失。”坐在收割机驾驶室内,潘宝杰双眼紧盯割台,左手转动方向盘,右手灵活挂挡。
“从作业前的机收调试,到作业中的操作规程,再到作业后的机具保养,市里都作出详细指导。机手按标按规作业,才能把损失率从源头上降下来。”平度市农业农村局农机中心姜言芳说。
节粮减损既要紧盯生产端,还得抓好加工端。近年来,平度市设立专项资金,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加大研发力度,推进应用节粮减损新技术、新工艺,促进粮食综合利用,减少粮食损失浪费。
来到位于平度市崔家集镇的青岛好面缘面粉公司,只见一辆辆收粮车打开车厢门,液压翻板慢慢倾斜至45度,黄澄澄的麦粒流泻而出,进入接粮棚地坑,提升机缓缓抬起,将小麦送入分拣过滤器。
“原先卸粮是开放的,容易撒漏、碾压。”好面缘面粉公司总经理刘小松说,公司引进封闭式、流淌式卸粮技术,确保小麦无损耗入仓。同时,过滤器把优质小麦留下,破损的小麦用于饲料制品,最大化提高小麦利用率。
制粉是小麦加工的核心,也是节粮减损的关键。“我们引进高端磨粉设备,改进制粉工艺,控制低温磨粉、确保面粉质量,小麦出粉率从77%提高到78.3%。”刘小松说。
出粉率提高1.3个百分点是啥概念?刘小松算了一笔账:“数字看似小,但根据工厂日加工小麦4000吨计算,一年可节粮约1.9万吨;按照小麦500公斤的单产来看,相当于多出约3.8万亩耕地!”
位于平度市南村镇的青岛天祥食品集团金喜燕制粉公司,同样在加工端下足功夫。“我们采用轻研细磨、冷加工等工艺,提高面粉中膳食纤维营养素,实现适度加工,降低损耗量。”金喜燕制粉公司总经理冯克先介绍,“出粉率从75%提高到78%,每年多出面粉3000吨。”
如何保证加工后的面粉存储好、不损耗?在青岛好面缘面粉公司立体仓库,一台码垛机器人正在工作,只见它灵活地伸出“双臂”,高高举起托盘,将面粉摆到货架上。
“之前人工码放,工人身上一层白;现在机器人码放,有效减少面粉外溢造成的损失。”刘小松指向货架,“立体仓库实现面粉离地、通风储存,实现防尘防虫防鼠防潮。保品质就是减损耗。”
“深挖副产品潜力,把粮食‘吃干榨净’。”冯克先介绍,金喜燕制粉公司在存储环节做文章,建起小麦副产品存储仓库,引进分级系统,将副产品分类后,精准对接饲料厂需求,提高副产品利用价值。
“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从生产、储藏,再到运输、加工,我们着力在每一个环节精打细算,全链条推广节粮减损技术。”平度市副市长生辉表示,全市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千方百计算好每一笔“粮食账”,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为筑牢粮食安全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人民日报》(2021年7月13日 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