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莫言为他点赞!所驾收割机竟是“豪车”,背后是他开挂的人生……

2021-08-29 16:19 来源:琴屿人物
分享到:

在杨树林的农田看护房里,摆放着一张巨大的照片,那是自己一家三口与莫言先生的合影。莫言对农业的关注,也给杨树林带来了很大的信心和动力。

杨树林“火”了。

自从被莫言“点赞”后,他收到了很多朋友发来的问候,并有不少媒体前来采访。

作为一名“种地的”,为何会受到莫言的关注?他又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本期“琴屿人物”,我们走近一名“获莫言点赞的农民”——杨树林。

01

“呜——”一架飞机从玉米地上空掠过,即将降落在崭新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

几乎每隔几分钟,就有一架飞机从这片广袤的农田上飞过。

杨树林承包的4000亩土地,就位于新机场附近。

2018年,他与两个朋友合资成立了青岛空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这里承包了这片土地,成为了一名“新农人”。

也就是在那一年,他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相识了。

回忆起往事,杨树林记忆犹新:

当时,莫言先生想深入乡间采风,认识几名新时代的农民。朋友就把杨树林推荐给了莫言。

很快,莫言出现在了杨树林的农田里。那天,杨树林就在自己农田的小屋里,与莫言促膝长谈,并用自己的农家菜招待了他。

此后,莫言先生又先后来过农田几次作了深入了解,对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展现了极大的兴趣。

在杨树林的印象中,莫言先生是一个十分风趣幽默的人,语言里带一点高密腔,而这一点与杨树林有着“共同语言”——杨树林的老家是胶州夏于庄村,与莫言的老家高密市平安庄村相邻,在口音上十分相似,可谓“不是老乡的老乡”。

在杨树林的农田看护房里,摆放着一张巨大的照片,那是自己一家三口与莫言的合影。莫言对农业的关注,也给杨树林带来了信心和动力。

02

前几天,莫言再次来到了农田,这次,他不仅了解了玉米等作物的生长、产量情况,还亲自坐进了联合收割机驾驶室,“一顿操作猛如虎”——

杨树林表示,莫言先生驾驶的这辆收割机不一般,是最新的农业联合收割机械,如果单从价格上来说,价值380万元,相当于一部“豪车”了!

就莫言先生那天的操作表现,杨树林表示,“他学得很快,在经过几分钟的忙乱之后,很快就掌握了驾驶要领,开得很稳当。”

在感受到了新农业的发展现状后,莫言先生也对杨树林的“务农事业”大加赞赏,特别在自己的“莫言”微信公众号里写了一篇《莫言日记》:

我的农民朋友杨树林,他是1967年出生的,他在胶州承包了4000多亩土地,用来生产苜蓿和这种做饲料的玉米。

他还在东营承包了7000多亩土地,也用来生产这种饲料。

同时他还在哈萨克斯坦承包了30万亩土地,也用来生产上等的喂养马牛羊的饲料。

这样一个农民,我想在过去也是不可思议的。

他有国际性的眼光,他对国际市场上的畜牧业信息非常灵通,对饲料价格的涨跌也非常敏感。

所以我想他是一个新型的农民,是一个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式农民。

他年龄50多岁,但是他的精神,我觉得还是非常年轻。

因为他有很多理想,他还计划着去承包更多土地,生产更多的产品,创造更大的财富。

今天这样一次短暂的劳动,对我也是很好的教育。

对我这个曾经用原始的方式参加过生产的农民来讲,今天所体验的一切是过去我们梦寐以求的。

现在我们看到,农业机械化在我的故乡终于实现了,新一代的农民也出现了。

我觉得这是改革开放的一个巨大成绩。

……

媒体报道的莫言先生在杨树林地里采风。

谈起在哈萨克斯坦承包的30万亩土地,杨树林说,那边的土地很肥沃,适合种植玉米、苜蓿等牛羊饲料作物,产量很高。

目前,出于疫情防控安全考虑,饲料基本都在当地销售。未来,可以通过中欧班列运回国内,来填补国内优质饲料的缺口。

杨树林远赴国外承包农田,也踩上了时代的节拍。2018年,正是“中欧班列”的启动之年。

2018年7月26日,济南局集团公司以胶州火车站、山东济铁胶州物流园、中铁联集集装箱青岛中心站为主体,整合海关、港口等资源,成立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实行“一口价对外、一站式服务、一体化招商”,为密切上合国家间经贸往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运力保障。

“上合”“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这些词汇从杨树林的口里不断迸出,却并不违和,看得出他的视野和眼光,他绝不满足于“一亩三分地”,而是把目标瞄向了“出国种地”,要当好一名“国际农民”。

03

出生在农村,毕业后,杨树林成了一名“城里人”。

1987年,杨树林从胶州市职业中专毕业后,分配到了胶州市小麻湾供销社,告别了农村户口,吃上了“国家粮”,成了正式的城市户籍职工。

现在的年轻人,绝对想象不到当年作为一名供销社职工的光荣与自豪。可以这样类比,其当年的“含金量”要高于公务员、白领等,是人人羡慕的职业。

从事着光鲜的职业,杨树林还是与农业有着联系,他在供销社所卖的商品是农资,即化肥、农药等农业所需物资。

三年之后,杨树林当上了经理,负责全乡镇的农资销售,这一年,他只有20岁。

年纪轻轻当上经理,月工资也达到了90多元,在当年属于很高的收入,而且按销售量还有一些奖金提成等。

三年之后,杨树林就顺利在胶州市区买了房,当年一套房子6万元左右,他成了标准的城里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供销社开始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2001年,颇具市场经济头脑的杨树林又开起了一家铸造设备厂,生产炼钢炉等设备。他把全部积蓄投了进去,还贷了部分款,由一名供销社的经理成功转型为厂长。

2011年左右,工厂生产也变得不景气,而且面临着环境污染等难题,他选择了关闭工厂。

路在何方?杨树林似乎走入了人生的“死胡同”。但很快又峰回路转。

那年,看到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些返乡创业政策,嗅觉敏锐的杨树林又看到了新的曙光,他决定投身农业,再次成为一名“农民”!

说干就干!杨树林在胶州市承包了650亩地,建起了一片大棚,种植蔬菜、葡萄及各类果树等。

“务农”的日子,让杨树林真正感受到了农业发展的艰辛和不易。出身于农村,从小便在地里摸爬滚打,开始时他以为不就是种地嘛,简单。可真正开始种植时才发现,很多东西需要学习,特别是现代果蔬种植技术,用以前的“老把式”根本行不通。

一边学一边干,在失败中站起,通过教训总结经验,杨树林逐渐成了一农业的行家里手。

而且,杨树林还成了一名“持证上岗”的农民。

在杨树林的抽屉里,放着一张重要的证书,他时常自豪地向别人展示:“我是一名具有中级职称的农民。”

2020年,杨树林获得了人社部门颁发的“农民农艺师”证书,其种植技术获得了官方认定。

作为新鲜事物,其背景可稍作介绍:

自2018年起,山东率先在东营试点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制度,为乡村振兴选拔培育了一批有技术、懂市场、会经营、善开拓的乡村专业人才。2021年在前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山东面向全省推开这一制度。截至2020年底,山东已评定新型职业农民职称2224人,其中高级职称41人、中级职称626人、初级职称1557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

04

已经“小富”,杨树林却没有“即安”,他不满足于眼前的这片土地,他还有更大的抱负。他认为,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现代农业以及将来的农业,一定会发生更大的变化。他时刻在洞察市场,寻找着更大的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2018年,他看到正在建设的新机场周边,有一大片土地可以承包,当即决定拿下!

此时,他已不再打算将其建设成农业种植大棚了,他有着更广阔的视野:种植农业养殖紧缺的饲料:苜蓿和青贮饲料玉米。

青贮玉米主要用于牛羊养殖。

种植苜蓿,面临着较大困难。当年,青岛地区有不少人想种植这种奶牛、羊养殖必不可少的饲料,都没有成功。

但这种饲料确实有着诱人的市场。国外进口的苜蓿每吨的价格达到了3500元左右,一旦种植成功,前景广阔。

哪有不可攻克的堡垒和无法逾越的难关?!善于学习的杨树林一眼牙:边学边干。他走遍了青岛市和胶州市的农业部门,以及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虚心向专家请教,专家们还来到地头,现场进行指导。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苜蓿种植成功了!

“牧草之王”苜蓿(资料照片)

很多人并不了解苜蓿。杨树林简单作了介绍:类似韭菜一样,根生,种下地后,可以一连收割多年,而且一年可以收割五季。这种草含高脂高蛋白,最适合用于奶牛的喂养。

“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如今我们明白了,这也得看吃进去的是什么草,好草才出好奶。

杨树林种下了1000亩的苜蓿。为了惠及奶牛养殖户,他将价格定在了每吨1000元,市场销售供不应求。

杨树林说,青岛苜蓿市场每年需求量为15万吨,而自己的地里只能出产出七八千吨,大部分饲料来自外地或进口。

最让周边村民称道的是,杨树林还无私地把苜蓿种植技术传授给了他们。在杨树林的带动下,有的农户建起了种植养殖“一条龙”模式,自己种了七八亩苜蓿,还建起了牛羊养殖场,一亩地的苜蓿可以供养25只羊或2头牛(掺杂其他饲料),大大提高了收入。

慢慢的,周边好几个乡镇的村民都前来取经,苜蓿种植蔚然成风。

在乡亲们眼里,苜蓿成了“致富草”,杨树林带动了村民们共同富裕。

找准了路子,就要大胆地走。

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举办,青岛与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特别是位于胶州的上合示范区,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在这一发展大势中,杨树林成了勇敢的“冲浪者”,他与朋友在哈萨克斯坦承包下30万亩土地,将牧草种到了国外。

但杨树林并不满足于目前的发展成绩,接下来,他还想承包更多的地,并想建立自己的牧场,打造自己的“一条龙”农业……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对于杨树林来说,其成功离不开他不懈的努力和奋斗,离不开他独到的眼光,更离不开时代发展潮流对他的积极推动。“时势造英雄”一语不虚。

但谁的成功又能离开努力、运气等各种成分呢?又能彻底分清哪部分是努力哪部分是运气呢?

从“牛哄哄”的供销社销售员,到成为一名厂长自己当老板,再到当上一名现代农民,经营着大片的土地,杨树林是大时代下的一个人物缩影,这其中,有着很多人的影子,他从事过的某个职业或许曾是很多人的梦想。

未来,农业一定有更大的机遇和发展前景,杨树林一定会让我们看到更多的惊喜。而时代的发展永远蕴藏着很多机遇,无论什么行业,把握住它,便更容易取得成功。

话说回来,各行各业成功的要素总是相同的,比如努力、坚持、韧性、眼光……

撰稿|秦小鱼 宁冠宇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