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6日讯 这几天,陈呈章依然在他的市南区珠海路街道香港花园社区0.45平方公里管区里奔走忙碌着。社区里共有21条街巷,有时他会不由自主地抬起头,看着楼上一户居民家熟悉的窗户发会儿呆,他和这户居民的往事也像过电影般在脑海里闪过。回忆带给他些许伤感,因为再有9天,他就要退休了,脱下穿了一辈子的警服,告别这离群众最近的岗位。
陈呈章就是我们今天“警察故事”的主角,中共党员,现任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珠海路派出所一级高级警长。他从军25年,转业入警后,19年来一直是香港花园社区的“片警”,一名和他们局长一样穿“白衬衣”的社区民警。仅从警这19年里,他就荣获了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青岛市劳动模范、“感动青岛”道德模范称号,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山东省“我最喜爱的十佳人民警察”、青岛市“人民满意公务员”,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荣誉。
“我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承诺”
中等身材,偏瘦,带着正气的国字脸,走在人群中显得很普通。他习惯拎着一个旧布包或夹着个文件夹,在这片面积不大的城市社区里为“家长里短”东奔西走。他开口说话,口音多是亲切的青岛话,但若是遇上外地人或正式的演讲场合,也能讲出标准的普通话。气质虽似邻家大叔,但穿上警服却非常精神,不怒自威。
老陈属牛,人生一甲子,今年已经60岁了。用陈呈章自己的话说,他就是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没有枪林弹雨中的穿梭,也没有破获大案要案的震撼,有的只是多年来和群众打交道的一幕幕平常画面。“从军营到警营、脱下军装换上警服,变的是职业,不变的是初心。风雨兼程四十余载,我做到了不忘初心,忠诚于党,始终践行着曾许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这是陈呈章对自己一生的总结,简单的话语中没有自得,却字字掷地有声,既无憾,亦无愧。
2002年,身为团职干部的陈呈章从部队转业,自愿选择了与群众贴得最近的社区民警岗位,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9年。日常,一部对讲机、一部执法记录仪、一部移动警务终端是他的装备,一个笔记本、一支笔是他包里的必备,治安防范、调解纠纷、服务群众是他每天的“必修课”;他将一个底数不清、案件高发、人见人愁的混乱社区,变成了有骨干硬核带动、有志愿者巡逻、有便民队服务的平安和谐社区。
他深入管区楼院,与群众打成一片,查消防、查隐患、查防范,把责任担当融入点点滴滴地为人民服务中。陈呈章对辖区警务信息了如指掌,他就像一部“活字典”,管区有多少楼座、每个楼座有多少户居民、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有多少……这些数字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值班备勤、调解矛盾纠纷、走访工地、学校、行业场所、处置突发事件,只要是老百姓的事,就是陈呈章自己的事。
他每天忙碌在社区工作第一线,几乎没有节假日,陪着月落,伴着日出,助人为乐,不拒小事。他用自己简单的“以民为本”的理念,不断拓展为民服务的外缘,架起了一座警民和谐的桥梁,赢得了社区群众的信任和赞扬,被誉为“社区群众的贴心人”。
“大家都希望老陈再多干几年”
9月2日,记者跟随陈呈章走访管区商户,做“反电诈”宣传。“陈警官,快进来坐!”这是记者跟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陈呈章总是笑着摆摆手:“先忙正事。最近电信网络诈骗有高发势头,你们下载了‘国家反诈中心’App了没有?另外,日常还要特别注意后厨的安全,煤气要及时关闭,用电也要格外仔细……”
“这算是我退休前做的最后一项重要工作了,一定得一如既往地做好,让大家建立起安全防范屏障。”陈呈章告诉记者。
每路过一家商铺,店主都会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他也会拿着“反电诈”宣传材料和店主交流,引导店主以及工作人员下载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讲解反诈电话“96110”的三大功能,将电信诈骗的危害、类型和防范要领,结合近期常见的12种诈骗形式,普及给大家。
离开商户时,陈呈章边走边指导跟随他一起工作的“徒弟”们,通过这样的“扫街”,让管区商户、居民对电信网络诈骗有新的认识,感受到做好自我防范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增强居民的防范意识,这类宣传教育尽量要做到“全覆盖”“无死角”。
陈呈章走访商户宣传“反电诈”。
走过一条街上的数十家商户,陈呈章来到位于澄海一路的青岛鲁健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办公室,终于在这里“坐了坐”,和工作人员进行了一番安全防范的交流,嘱咐物业工作人员近期要对业主多开展“反电诈”宣传。临了他站起来,对物业工作人员介绍他的徒弟们,说以后有事找他们。“你们以后也要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公安派出所的工作,谢谢了。”陈呈章说。
“这么多年,陈警官的所作所为真是让我们佩服,做事面面俱到,社区里没有人不认识陈警官的。他热心,能帮大家办的事都尽力办。”青岛鲁健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办公室的韩经理说,陈警官要退休了,大家都很不舍,“大家都希望老陈能再多干几年,哪怕不穿警服,就像一位老邻居,没事的时候来陪大家聊聊天,也能帮我们出主意解决很多难题。”
“哪里离群众近,就到哪里去”
2002年8月,陈呈章脱下军装换上警服。“哪里离群众近,我就到哪里去!”这是他穿上警服的初衷,也是对党组织提出的唯一要求。第二个月,“片警”陈呈章就在香港花园社区上岗了。香港花园是丁家庄、辛家庄拆迁安置社区,片大点多、地理位置优越,云集了近千家单位、场所,是当时青岛出了名的“大杂院”,治安状况十分复杂。此前,这里已更换了5位社区民警。
“我知道这是块‘硬骨头’,但还是决心挑起这副重担。”陈呈章说,他受党培养和教育多年,勇挑重担是多年来在部队养成的传统。
在社区工作和在部队有着很大不同,陈呈章刚开始去居民家走访,连门都敲不开。“在部队,只要我一点名,士兵们立马会跑过来喊一声‘到’,在社区却不一样,大家都对我持怀疑态度。”陈呈章说。但四处碰壁没有让他放弃,他把“敲得开门、说得上话、交得了心”作为贴近群众的切入点,挨家挨户走访,最多时一天楼上楼下地跑,累计走了十几公里的路,仅落户材料入户调查一项,每天就要完成近百份。“陈警官真能吃苦,社区21条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小商铺,5000多户居民不少都是出租屋,他白天晚上不停跑,硬是将‘一标三实’的底数摸了上来。”一位社区干部说。
在香港花园社区“陈呈章社区警务室”的档案柜上,一摞摞半米高的纸质资料整齐地排放着,这都是老陈的“心肝宝贝”。在陈呈章建立的22种档案里,社区常住人口、企业、商店,甚至流动的小吃摊位等无所不有,近百万字的社区资料按人、物、地、组织分门别类。凭着“行万里路、进千家门”练就的硬功夫,陈呈章成了社区里的“活字典”。2005年4月,陈呈章管区的一处出租屋中发生了一起意外事故,民警在现场勘查中没有理出头绪,陈呈章通过日常登记信息查询,迅速确定当事人身份,为事故后续处理提供了依据。
一路走访,一路服务。这些年,陈呈章始终站在警务创新前沿,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2005年,他看到不少社区外来务工人员忙于工作顾不上管孩子,让孩子放学后在小广场上独自玩耍,就在警务室开设了“少儿托管角”,义务帮助托管少儿1500余人次,其中有不少外国人家庭的孩子。“从最初时家长们的不信任,逐渐发展到最多时候,警务室里有20多个孩子,有的家长甚至连接孩子放学的‘任务’也托付给了我。”陈呈章说,他还组织了社区志愿者,帮孩子们辅导作业,上艺术课程等。
2008年因为全球经济危机,导致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找不到工作,生活陷入困境。后来随着经济复苏,很多店铺开始缺人。陈呈章看到这种情况,干起了免费“中介”,创建了新市民就业信息服务站,牵线搭桥让120余名外来人员走上工作岗位。“这是大家都受益的事情,我只是多付出了一些劳动。”陈呈章说,他做这个“中介”,首先是让外来务工人员找到合适工作,减少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其次,他可以帮助店铺甄别外来务工人员的身份,店铺用着放心;最后,解决了店铺缺人手的问题。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时刻把群众挂在心间。这些年来,陈呈章多方奔走,成立了“帮到家”便民服务队,队伍中有医生、理发师、律师、电工、锁匠、管道工等,居民只要一个电话找到陈呈章,他就会带领服务队员前去排忧解难,多年来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600余件;在全市首创了“社区少年警队”,配合学校开展法制宣传,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陈呈章还针对社区82名孤寡、空巢及行走不便的老人建立了“警民相约”机制,常年帮扶,承担起他们的家务琐事。社区有一家私营敬老院,里面住着20位老人,行走不便,看病就医比较困难。陈呈章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联系社区诊所医生为老人定期免费查体,并为每位老人建立了一份健康档案。为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充实,陈呈章每年都自己掏钱为他们订报刊。每逢年节、老人生日,陈呈章都会带着礼品前去看望。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陈呈章组织成立了疫情防控宣传队、信息摸排突击队、楼院阵地控制队、爱心大姐服务队,警民联手“抗疫”,仅用一周时间就把社区的13800余人摸排了一遍,并从中确定了38名隔离对象。陈呈章亲自陪同医生上门随访,在给隔离对象提供服务的同时实行24小时监督,确保居家隔离观察人员顺利度过隔离期。
“陈警官就是犯罪分子的克星”
2008年11月,陈呈章在走访中发现,香港花园内一条百米长的烧烤小吃街上,店主们的表现有些反常,还有的店主甚至想转让生意。“我找店主们询问情况,大家都支支吾吾地不敢说,后来才打听到,那段时间经常有一帮社会闲散人员来强卖货物。”陈呈章说,这条巷子里有20多家饭店,都是外来人员小本经营,一帮社会闲散人员瞅准了这个地方生意好,挨家强行放下些啤酒、肉类等食材,然后收取供货费,费用比市场进货价高很多,还扬言不买他们的东西就砸店。
“当时这些店主还被这帮闲散社会人员威胁,称谁敢报警就让谁的买卖干不下去。店主们老实本分,都不敢报警。”陈呈章告诉早报记者,他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每天下班后换上便装到小吃街上蹲点,连守了7天,掌握了王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踪迹,在他们又来进行强迫交易时,叫来警力增援,一举将这伙人全部抓获。“当天晚上,我和同事们回到这条小吃街找店主们做笔录时,20多个店主在巷子口排成队,夹道鼓掌欢迎我们,那时候职业的自豪感在心中油然而生。”陈呈章说。店主们都说:“陈警官就是犯罪分子的克星,有他给老百姓站岗放哨,我们睡觉都踏实。”
香港花园社区发案数少、秩序良好,是陈呈章用19年的时间交给社区群众的一份平安答卷。陈呈章接管社区之初,正是拆迁居民回迁之时,各种人员混杂,就像一个大型的贸易市场,社区年发案高达上百起。
“那时我还是个‘光杆司令’,但我坚持走群众路线,组建群防群治队伍,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陈呈章说,为精心设防密织治安防控网,他一家一户动员,让户主把木质入户门换成防盗门,让店主把商铺加装电动卷帘门;联系珠海路街道办事处把社区的176个敞开单元安装了密码门,还为社区54栋住宅楼1900户居民家的窗户装上了防拉栓和防攀刺……短短几年时间,陈呈章就推动社区警情从原来年发案100余起下降到10余起,并成连年下降趋势,成了远近闻名的平安社区。
采取分片划格、条块结合的方法,陈呈章把社区警务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将社区划分成17个网格,实行“一网、多格、三员”治安防范模式。为做到科学布岗,他创建了由网格员、自防员、保安员组成的“1+3+N”群防群治队伍,无缝隙开展巡逻防范。多年来,通过治安防范网络,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50余人,在社区筑起了一道群防群治的安全屏障。2010年8月份的一天,陈呈章接到“网格员”打来的报警电话,发现一名可疑人员从二楼窗户爬入居民家中。接警后,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面对犯罪嫌疑人亮出的尖刀临危不惧,冲上前去将他按倒在地,和及时赶到的110民警一道将犯罪分子抓获。
为构建智慧安防体系,陈呈章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在社区街面路口架设了100余个监控探头;协商物业公司出资,在管理的楼院内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实行刷脸进出,帮单位、居民安装了350套与110联网的报警器。利用“码”上居住一次办好,到用工密集场所进行“二维码”扫描获取重点信息。陈呈章还将获取的重点人和重点事实行三色预警重点稳控,搭建起了智慧社区的“天罗地网”。2016年11月,刚刑满释放的张某跑到香港花园社区欲实施盗窃,在踩点时就被“天眼”查获。落网的张某哀叹:“香港花园从过去的‘最好偷’变成了现在的‘最难偷’。”
为激励群众积极提供违法犯罪线索,陈呈章还将青岛市政府发给他的8000元奖金全部捐给社区,设立了“治安防范奖励金”。陈呈章创建的社区警务六步工作法,被省公安厅作为全警实战大练兵优秀网络教材课程,在全省推广应用。
“居民闹矛盾,老陈出面好使”
香港花园社区租赁房屋多、流动人口多、境外人员多,“三多”现象引发的矛盾纠纷也随之增多。多年来,陈呈章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多达千余起。“居民闹矛盾第一个想到的是老陈,最信服的也是他,他出面好使。”家住大田路的社区居民辛先生这样说。
“都是邻居或亲戚,没啥不好说的,坐下来把事情谈明白,也就解决了。”陈呈章说,带着真情去工作,就能当好矛盾调解员。而陈呈章多年来的热心工作,也让群众对他很信服。“我和年龄差不多的居民都是好朋友,社区里的年轻人又都是我看着长大的,他们都叫我叔叔、大爷。”陈呈章说,哪个家庭什么情况、谁家孩子什么性格,他也了如指掌。
2019年6月,因不满邻居家的雨水排水口漏水致自己家墙体发霉,社区的一户居民一怒将邻居家的排水口堵住,两家闹得不可开交,居委会先后调解3次都未成功。无奈之下,居委会找到了陈呈章,陈呈章连夜组织两家人坐到一起沟通协调。说来也怪,陈呈章一开口,两户人家态度马上缓和了下来:“陈警官,你来做个调解,我们都听您的。”三言两语下来,两家人商议出了解决方案,握手言和。
香港花园外来人口多,聚集了来自韩国、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居民,走在小区里,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人随处可见,这里仿佛就是一个小“联合国”。为解决涉外纠纷这个难题,陈呈章成立了由民警、律师、外管联络员组成的联合调解小组,成功调解涉外纠纷150余起。来自哥伦比亚的温妮等3名外籍留学生2018年5月入住社区,经常在家里唱歌跳舞,引起邻居辛女士的不满,进屋责怪;温妮等人则感到辛某的行为有私闯民宅之嫌,于是双方一起找到陈呈章诉苦。陈呈章约谈了房东、找来“外管员”和当事人进行了沟通商谈,很快解决了这个矛盾。温妮等人在感谢之余,向陈呈章竖起了大拇指。
来自韩国的黄先生和妻子开了一家韩国料理店,有段时间因为楼上的美食城装修,施工产生的噪音和店铺门口堆积的垃圾严重影响了店铺的正常经营。黄先生多次和施工方交涉,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眼看生意每况愈下,黄先生着急万分。陈呈章走访时了解到黄先生的苦衷,查阅有关规定后,找到施工方负责人进行沟通协调,最终解决了困扰黄先生的难题。
作为回迁安置社区,香港花园居民大多沾亲带故。调解纠纷时,陈呈章充分利用这种地缘、血缘关系,创建了“亲情调解工作室”,主打亲情调解牌。44岁的辛某平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夫妻感情近乎破裂,本已复婚的妻子坚决要再次离婚。陈呈章和调解人员亲自上门,对辛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感化教育,最终辛某痛改前非。现在辛某和妻子家庭和睦,夫妻俩开店做起水果生意。辛某的母亲十分感激,她说:“陈警官挽救了我儿子支离破碎的家庭,去掉了我的心病,我们全家感谢他!”
矛盾纠纷早一天解决,就早一天消除不安定因素。陈呈章在处置居民纠纷时,总是当日事当日毕,形成了调解纠纷不过夜的惯例。陈呈章还在居委会设立律师会客厅,聘请区司法助理、律师事务所律师加入,让群众有个说事拉理的地方。在陈呈章的影响带动下,曾经松散的社区人心聚拢起来了,居民有了休戚与共的共同荣誉感,香港花园社区先后通过了国家和联合国安全认证,被命名为全国安全社区和国际安全社区,并获评山东省文明社区和城市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警路情深的19年
“你是社区的‘活字典’,也是警民的‘连心桥’。你栉风沐雨,把百姓的安危装在心里;千桩事,你事必躬亲,将警务细节做到极致。一名社区民警的忠诚使命,被你升华为荡漾街头巷尾的和谐与安宁。”这是陈呈章获评2020年“感动青岛”十佳道德模范时,评委会的颁奖词。
壮心终不已。虽然马上“到点”退休,但陈呈章的工作热情丝毫不减,但凡工作需要,他总会第一个站出来。初心一如来时路,山高路远再启程。“如果组织需要,我希望脱下警服后重返社区,继续为辖区群众服务。”陈呈章说,回首这些年的过往,他发现心里放不下社区这些群众,自己的家庭目前也没有负担,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是他的心愿。
即将退休的陈呈章对熟悉的社区很不舍。
制服情结
谈起自己从军入警的经历,陈呈章说,他有“制服情结”,离不开这身代表着“为人民服务”的制服。日常工作时,除了特殊工作需要,他总是坚持穿警服。他说,这身制服带给他人生中无数光荣时刻,激励着他更好地做好这份“为人民服务”的担当。
“我对‘制服’的信念,要从45年前说起。当时,我们村驻扎着一支部队,承担着在村前拦海筑堤的任务。当年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工地上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红旗招展,士兵们一身戎装,各个突击队的旗帜随处可见,其中‘党员当先锋打头阵’的旗帜格外耀眼。从那时候起,我对‘制服’和党员有了初步认识。”陈呈章说,他当时就憧憬将来也能参军,穿上军装,加入中国共产党,站在党员突击队的旗帜下。1978年2月,他如愿以偿穿上军装,成为一名战士,从此开始了与军装和警服相伴的一生。
今年5月份,陈呈章在市南公安分局向同事们宣讲了《脱下军装换上警服 变的是职业不变的是初心》的报告,深情讲述了自己的入党初心、入党历程和45年来为党奋斗的感人事迹和真实感悟。“下连队第一天开始,我就怀揣早日实现入党的梦想,在学习党章、了解党史、请教老党员的基础上,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陈呈章说,他最早在上海某部空军机务中队从事飞机修理,在接受党组织培养考察的日子里,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之余在练兵场上挥汗如雨,伏案默画飞机线路、管路、结构原理图,在上级组织的专业比武中取得第一名;他常年坚持学雷锋做好事,不管是营区卫生、还是食堂帮厨,天天不缺席,被部队树为学雷锋标兵……
“每次回忆起当站在鲜红的党旗下,举起右手向党庄严宣誓的场景,我的心里就有一股热血沸腾的暖流。”陈呈章说,加入党组织后,他暗暗告诫自己要听党话跟党走,不忘党员身份,事事处处带好头。虽然后来工作岗位由空军调动到海军有所变动,但他始终秉持立起来当标杆走在前的理念。
2002年从部队转业时,身为团职干部的陈呈章有很多岗位可供选择,但他毅然选择了做一名警察,身穿制服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工作。从保家卫国的军人变为为民服务的社区民警,他几乎无缝衔接,继承和发扬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标杆不倒
从入警第一天开始,19年来,0.45平方公里的管区、5100多户居民、1000多个商铺、1.3万余名社区常住居民及外来流动人口,就是陈呈章履职尽责的“舞台”。他买了手机后,手机号码10多年来没有换过,24小时开机,不管什么时候,社区群众有困难、有警情,只要一个电话,都能找到他。“有事情就找陈警官”早已成为香港花园社区广大居民的共识。
一句句朴实的对话,一幕幕平常的画面,是社区民警陈呈章多年从警生涯的真实写照,他将一腔热血化作默默守护,见证“平安社区”“平安青岛”的不断发展。他用铁一样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为青年民警树起了标杆和旗帜。以他名字命名的“陈呈章社区警务室”是全国的明星警务室,接待过来自全国各地公安机关近百批次的参观学习;陈呈章本人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转眼间陈呈章从事社区工作已19年,总结过往,这些年他始终秉承“当警察就要当一名好警察,在社区就要体察百姓疾苦”的理念,把社区当作责任田用心耕耘,在此播洒着汗水,倾注着心血,追求着梦想。“我一直努力成为社区工作的‘标杆’,只要有我在,这标杆不会倒!”陈呈章对记者说。
“一路走来,有坎坷、有艰难,但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信念始终未改变。我沿着英模的足迹学先进、赶先进,用他们的精神荡涤自己的心灵。”在陈呈章写的一份回忆材料里,他说,在成长进步的过程中,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是领导的信任鼓励、业务部门的帮助支持,是集体的力量让他走到了今天。“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一个光荣的群体——市南公安。在市南公安这个争先创优浓厚的氛围里,个个都是先进、人人都是标杆,我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罢了。那些无私奉献、默默工作在各自岗位上的同事们,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警魂传承
9月2日,离退休还有9天时间,陈呈章已带领着他的“徒弟”们走访完了管区内的重点人员和场所,每到一处,他都认真指出需要特别注意的事情,并把相关的人员一一介绍给将要接班开展社区工作的“徒弟”,临走还不忘嘱咐相关单位和人员多注意安全,要一如既往地支持警方工作。
“百姓的事儿没有小事。”这是陈呈章常常挂在嘴边的话。社区民警的工作涵盖方方面面,看似很小的事,都是老百姓急难愁盼的大事。近几年来,陈呈章就有意识开始“传承”工作,在珠海路派出所香港花园警务室里,已经有了一群年轻有活力,工作有激情,服务群众有热情,无论是治安防范、调解纠纷、实有人口管理,还是利用大数据管理社区样样都不含糊的“标杆”团队。
陈呈章带的“大徒弟”辅警曲正就学习了很多优秀的工作方法,曾荣获市公安局二星辅警称号,如今已能独立开展社区工作。警务室里还有另一名表现比较突出的辅警孙斌斌,沿着陈呈章的工作思路,把“社区安全不出事、服务群众创满意”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短短几年时间也脱颖而出,成了管理社区的行家里手。孙斌斌告诉记者:“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社区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必须带感情去做。”几年来,他“恪守于心、实践于行”,始终兑现群众有事我来办的诺言,先后帮迷路老人找到家、将捡到的钱包物归原主,参与公益行动,主动上门为群众服务达160余次,辅警孙斌斌用爱民之心,演绎了一幕幕亲民真情。
今年1月14日,孙斌斌在工作中获悉,辖区居民陈先生和健身房孙经理因健身卡退款一事闹得不可开交。为避免矛盾进一步升级,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孙斌斌约见了双方当事人。据了解,陈先生给孩子在健身房办了一张健身卡,现已搬家不在社区居住,要求孙经理退还剩余费用。双方言语不合,各执一词,发生激烈争执。就在他们剑拔弩张之际,孙斌斌及时出面,平息了这起可能引发案件的纠纷。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每当矛盾处于案件的边缘,孙斌斌从不逃避,不放弃任何一次努力,而是以社区稳定为己任,自觉担负起职业道德所赋予的责任,想方设法寻求解决途径,打通维护社区稳定最后一公里。
陈呈章拿出自己的一顶警帽,再次用手摸了摸警徽,把它郑重送给了徒弟们,他说,希望他们把“为民服务”的警魂传承下去,把百姓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力争将社区警务做到极致。
记者手记
守护一方源自热爱
在《青岛早报》的新闻里,陈呈章从2003年起就不断出现,他的很多创新工作方法,“警务室托管班”“亲情调解工作室”“帮到家便民服务队”“网格化群防群治”等这些年来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太多的帮助,也让所在的社区成为远近闻名的模范社区。他是用一份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居民的热心,以真情感动居民,逐渐在社区树立起了威信,也在群众中树立起人民警察的光辉形象,他经常出现在很多课堂上,给大家传授安全防范经验和工作方法。
还记得2013年国庆节,采访陈呈章假期替外出的居民“看家”,每天在辖区巡逻上万步,每家门口都去看一眼,巡逻中发现社区有其他安全隐患,也及时处理……
9月2日中午,他在警务室里和记者聊起这些年的工作经历,说到即将退休时,几度哽咽。守护一方,平安一方,他有太多感情,一份源自对职业热爱的不舍。
韶华似水,岁月如歌。谢谢你!老陈,你用忠诚、汗水和奉献,维护社会平安、守护万家灯火。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你是为民服务的榜样,榜样的力量,能让这份传承在每个人的心中撒下如同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的种子。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首席记者 孙启孟 通讯员 仪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