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岛观察】
(记者 任俊峰)
十一长假期间,记者去青州古城逛了逛。
让人感慨的是,古城游人非常多,大街上几乎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热闹非凡。考虑到疫情的因素,一座县城能有这样火爆的场景,实属难得。
除了古城之外,青州博物馆、范公亭公园、云门山景区等历史文化景点,也是人流如织,这给青州当地带来了大量的客流,也制造了很多商机。
悠久的历史文化是青州的一大优势。众所周知,青州是“古九州”之一,历史上,曹操正是从这里起兵创立的基业,范仲淹、欧阳修、李清照等历史名人也在这里留下过足迹。实际上直到清代末期,青州仍是山东半岛“东三府”之一(其余两府为莱州府和登州府),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遗留下的历史人文景观也非常多。
值得称赞的是,青州对历史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利用,做得非常好。以古城为例,城内大量明清风格的建筑被保留下来了,现存的古街巷就有近百条,大部分街巷的名称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置身古城之内,有穿越回古代街巷的时光错觉。当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互相交织,既有时尚元素、烟火气,又不失历史厚重感,这是青州古城留给人们的独特印象。
现在,青州古城已经成为当地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久弥新,愈发珍贵。客观而论,青州古城对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城市形象的传播,都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青州古城,想到了我们青岛即墨的即墨古城,应该说,虽然同为“古城”,但二者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差异。
即墨历史上是一座县城,而青州是府,行政级别上青州更胜一筹,因而历史古迹方面青州占据优势。而且,与青州古城保留了很多古建筑不同,即墨古城为原址复建,主要建筑基本为新建,尽管在复古方面已经下了很大的功夫,但还是缺乏年代感,也少了一些烟火气,这是即墨古城的短板。
值得肯定的是,自开城以来,即墨古城人气逐年上升,运营方面也有明显进步,目前已经成为青岛一处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也是本地近郊游的重要选择。
起步虽晚,即墨古城也已经成功做到了“小有名气”。据官方统计,今年国庆节首日,即墨古城吸引了5.2万名游客前来参观游赏,人气也堪称火爆。
当然也要承认,即墨古城火爆的原因,除了名气越来越大之外,也有疫情的因素。受疫情影响,今年十一长假很多本市人并没有外出,而是选择了本地游、近郊游、乡村游,这让青岛近郊的各大景点都增加了许多客流。
不过,即墨古城虽然火爆,但在外地游客眼中,暂时还无法成为青岛的代表性景点之一。一般来说,大部分外地游客来青岛旅游,还是奔着海滨而来,而不是看中本地的历史文化。正因如此,即墨古城的客流群体中,外地人占比并不高。就这一点来说,即墨古城远逊于青州古城。
实际上,这也反映了青岛旅游的一个“痛点”。那就是,滨海旅游占比过高,深度游、历史文化游、乡村游等占比过小,这导致青岛旅游的内涵不足,深度不够。也难怪有外地游客说,来青岛旅游只要玩两天,看看海景,吃点海鲜就够了。
据数据统计,今年10月1日至7日,青岛市接待游客582.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0亿元。这一数据说明,青岛拥有巨大的“流量”入口,这是青岛的优势,而如何把这些流量充分利用好,进而最大幅度地“变现”,是接下来应该去思考的事情。
如何留下人、留住人?显然,应该充分发掘青岛的旅游资源,特别是历史文化资源。在这方面,以即墨为代表的郊区各区市显然责无旁贷。
特别是即墨,这里是青岛的文化之根、历史之源。一百多年以前,青岛由即墨的一个乡村发展而来,可以说,青岛在建制之前的所有历史,都要追溯到即墨。
因此,挖掘即墨的历史,就是挖掘青岛的历史。在这方面,以即墨古城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点,理应发挥龙头与示范作用。要在运营方面拓展思路,为古城注入灵魂和烟火气,同时通过场景的制造,全面展现青岛的历史文化,让青岛尽快补齐文脉的短板,让古城成为展示青岛古代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
归根结底,一座优秀的城市,不能仅靠“颜值”取胜,最终还是要靠内涵与文化。对青岛来说,文化的复兴迫在眉睫,这对增加城市内涵,提升城市的品牌影响力,扩展旅游的深度与广度,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在这方面,希望即墨能承担起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