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10月17日讯(记者 陈志伟 通讯员 李杰 )10月16日,以“发挥影视桥梁作用,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的世界“电影之都”合作活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业内专家学者线上线下齐聚,从影视产业发展、影视教育、国际传播等多个角度,积极探索电影文化产业本土化与国际化结合模式,就青岛建设世界电影之都、打造东方影都文化符号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为国际电影文化产业合作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青岛影视博览会组委会主办,中国-欧盟电影节组委会、欧盟中国联合创新中心承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提供学术支持,共分为主旨发言、产业座谈、教育座谈三个环节。
活动中,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指出,当前,国际影视文化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中国影视产业腾飞成为这一新格局形成的关键驱动力,应当以正确的价值观、健全的审美观引导学生,以设计思维、融合思维启迪学生,以科技与艺术融合、理论与创作贯通的课程塑造学生,全力培养具有中国文化底色、国际多元视野、善讲中国故事的未来影视创作人才,为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围绕新时代中国国际电影教育合作延伸,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提出,依托区位优势、文化优势,青岛东方影都已完成了软硬件的丰富配置,在此优势条件下,未来影视合作应从广度、深度、高度三个方面延伸发展,以更广阔的国际化视野与世界建立更广泛联系,开展更深思想、理念的学术合作,依托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开创国际电影教育、国际电影文化合作新局面,展示中国魅力、释放中国能量、提供中国智慧。
回顾中欧电影文化交往,前比利时驻华大使、终身荣誉大使帕特里克·奈斯表示,文化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维度,在国际政治、经济交往不畅的情况下,电影能够提供国际交流的有效补充。他指出,欧盟和中国有着截然不同的背景和思维方式,电影创作试图揭示共有的人道主义和共同的文化精神,让两个世界真正建立起对话,希望通过青岛影视博览会、中国欧盟电影节等国际文化活动平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国际合作与创新。
在国际电影合作和国际影视教育合作方面,来自国内外的业内专家学者分别就《电影与城市:“电影+”时代,东方影都的影视产业新高地探索》《新时代、新政策、新技术下的影视教育国际合作与创新》两大议题展开线上线下探讨。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从纪录片的角度阐述了纪录片对于城市记忆留存、城市气质提升、文化产业带动的重要意义,认为青岛东方影都打造东方好莱坞有很多天然优势,要真正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影视之都,城市本身要更加包容、友好,要有更加开放的姿态、更为广阔的气度,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节展活动在此落地成长。
以拥有50年历史的坦佩雷国际电影节为例,芬兰坦佩雷国际电影节主席裘卡·佩卡·拉克索介绍了城市发展、资源支持对规模小但更专业的短片电影节发展的重要性,并强调了电影节对增加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全球知名度、带动城市文化旅游、推动国家电影文化艺术发展的“反哺”作用,提出在城市和电影产业之间建立联系可以以坦佩雷为例,通过电影俱乐部和电影节形成充满活力的城市电影文化。
来自捷克布拉格、热衷水下电影、已与中国伙伴合作完成电视剧《最后一张签证》《鸡毛飞上天》《猎狐》以及真人秀《奔跑吧兄弟》等重要影视娱乐节目的双星电影公司董事长史蒂夫·力赫塔克,对青岛东方影都的发展倍感振奋,认为东方影都的发展给全球影视制作者提供了合作机会,能够把中国优秀电影带到欧洲,帮助欧洲观众开阔视野,让世界看到美丽的中国风光以及中国电影人的创作才华。
针对新时代、新政策、新技术下的影视教育国际合作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杨乘虎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相应影视摄影技术、制作技术的普及,影视制作专业壁垒被打破,影视制作人才专业和非专业、科班和非科班的两分法被更多元的评价标准所替代,影视产业腰部和带有行动力的制作、执行人才成为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的巨大缺口,新的教育体系、人才培养通道需要搭建完成。提出专业人才要在专的基础上有通达的文化情怀和文化素养,以此走向影视创作梦想的通途。
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杜布拉夫卡·拉纪奇认为,国际合作有利于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经验和知识。提出新技术、新设备可以让学生的电影创作更容易,但也容易陷入过度的技术依赖,鼓励让学生完成专业任务,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做好专业技能储备的前提下,更巧妙地运用新技术进行电影艺术创作。强调电影艺术不是可以轻易学会的东西,而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在影视教育中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电影历史和电影制作的方法,还必须了解其他文化以及整个世界的电影产业发展。
论坛中,专家学者们纷纷对世界“电影之都”青岛在国际的知名度和认可度给予了充分认可,对青岛和青岛东方影都发展提出了建议。
帕特里克·奈斯认为,人才是整个电影产业最关键的要素之一。青岛拥有美丽的地理环境、丰富的人文底蕴,有潜力成为世界电影中心,目前青岛东方影都已完成基本硬件建设,更需要软件方面的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国际人才的引进。可以通过国际电影节的引入,促进国际专业人士的交流合作,通过培育设立电影工作室、电影中心,吸引全球人才聚集。芬兰商会副会长吴兰表示,青岛应充分发挥影视行业最新技术应用的优势,通过不同于其他“普通或传统”的标志性活动,吸引全球人才集聚。
2017年,青岛被授予“电影之都”称号,成为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第9个,也是中国首个“电影之都”,2018年,青岛东方影都落成运营,建成国际一流影视基地。截至目前,青岛东方影都已集聚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的影视产业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亿元,累计接拍《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影视作品200余部,累计票房超过110亿元,带动新区注册影视及配套企业超过4000家,成为中国高科技电影重要制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