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谢谢您,我“从不说话”的老师!

2021-10-25 08:34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志愿者捐献遗体后,除了一些有效器官将依照捐献者的意愿,移植到其他重症患者身上获得新生,遗体还将在医学教学和科研中发挥作用。
10月20日,
记者来到青岛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观摩了一堂完整的局部解剖课。

这些遗体捐献者,被医学院的大学生们尊称为“大体老师”。他们将在庄严肃穆的大学课堂,指导渴望求知的学子们踏入医学的神圣殿堂,迈出救死扶伤的第一步。

1
致敬!
我们的“大体老师”
五年制的临床医学专业,大一大二期间,更多停留在理论上的学习,参观标本、观摩解剖视频……直到大三,同学们才迎来他们的“大体老师”,真正有亲自动手解剖遗体的机会。
“你们的老师不止是我,还有你们面前的‘大体老师’。”2019级临床医学五年制10班的何林泽同学永远忘不了开课仪式上老师说过的话。师生们人手一支黄白菊花,向奉献大爱的遗体三鞠躬,在三分钟的默哀中静思着。
“无言良师,授吾医理;敬若先贤,临如活体;正心恭行,追深辨细;德彰术精,修成大医。”同学们心里反复默念着解剖学誓词,也体味着爱心之深、托付之重、回报之诚。
李宪琦同学至今还忘不了自己第一次在大体老师身上操作的经历。那是一次简单的上臂肌肉组织观察,但光是划开第一刀就仿佛用尽了他所有的力气。“我又期待又紧张。”期待着打开人体的奥秘之盒,有专业进阶的激动,也有担心,不是害怕遗体,而是害怕自己的不当操作会伤害到“大体老师”。
2
尊重捐献者是职业操守
作为医学生的必修课,面对遗体,生理和心理的不适早已经过两年的专业训练有所化解,但在正式人体解剖之前,老师们都会为同学们讲解遗体捐献方面的知识,尤其是让每个同学养成尊重遗体捐献者的职业操守,细致入微地尊重和爱护“大体老师”。每次课前,同学们都会用心去哀悼眼前的“大体老师”,因为大家知道,他们为医学研究作出了无私奉献,点亮了人间光明。

10月20日下午,在解剖教室里,2019级临床医学五年制9班和10班正在上局部解剖课。60名同学分成8个小组,每两组一位“大体老师”。
“解剖室的氛围很安详沉静,缄默无言的大体老师也显现出圣洁的光泽。”何林泽正拿着手术刀,在贴近大体老师不到十厘米的地方,弯腰仔细观察着。同学们分为主刀、助手、记录,8-10人的解剖小组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一个步骤。

3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
“截至目前,我们接受了1046位市民的遗体,每年接受数量在80位左右,基本可以满足我们的教学科研需求。”青岛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院长王建勋告诉记者,解剖实验室里的每一具遗体都来自自愿捐献,每年近500名临床医学本科生的解剖学实验教学,以及研究生、附属医院临床医生的临床实践都来源于此。
“没有‘大体老师’就没有解剖学,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作为医学领域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解剖学为医学生成长为医术精湛的医生,奠定了最坚实而重要的基石。而“大体老师”们则用身躯架起一条通向新生的桥梁,一个人的离去,可以帮助更多的后人战胜病患,他们用自己的身体,无言协助着每一位医学生。
未知生,焉知死,一周两次与“大体老师”的见面,让李宪琦内心有了更多感悟。学生们不会知道大体老师姓甚名谁,籍贯何在,但每一寸纹理都曾折叠着这条鲜活生命的喜怒哀乐,他们的面容定格在生命的终点,却在离去后重新定义了生命的价值。
“在合适的时候,我也会签下遗体捐赠协议,追随这些老师们的脚步。”玉壶存冰心,朱笔续师魂。李宪琦说,关于“大体老师”的故事很少有人了解,但至少,医学生会永远在心底敬重他们,铭记在探索医学过程中这些默默无语而又深藏至爱的引路人。

无言良师——
致敬所有为医学发展做出贡献的“大体老师”
你们在用自己的方式
传递生命美意,
续写人间大爱!

内容来源:青岛新闻网、青岛电视台

文/李丽涛

图/宁冠宇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