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打造"大生态"格局 青岛荣获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最高城市荣誉!

2021-11-03 10:33 作者:李倍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11月3日讯(记者 李倍 通讯员 王诺 孟圣川)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和胶州市双双入选,这也是青岛市首次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城市荣誉,反映了一个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代表着一个地区践行绿色发展、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品牌象征。青岛市生态环境局生态处处长龚振宇介绍,青岛市去年下半年开始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首批启动3个区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功创建2家。在此基础上,青岛今年计划编制实施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同时再启动4个区市创建工作,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推动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理念,推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绿色发展转型、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等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近日,记者走进青岛西海岸新区和胶州市,探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背后的经验做法。

钢结构喷涂进入“共享时代”

铁塔钢结构行业是胶州市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从业者数量庞大。然而,部分从业者对环保认识存在不足,钢结构喷涂存在面广点多、生产粗放、监管薄弱的问题,且环保投入大、运营成本高、管理难度大。

针对上述问题,胶州市在钢结构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批准建设三家集中喷涂中心,引导实现“集中喷涂、集中收集、集中处理”,以提高钢结构行业有机废气作业收集率、去除率和运行率,在削减胶州市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降低环境风险、推动臭氧与PM2.5协同治理、改善环境质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位于青岛胶州市胶北街道办事处的青岛昱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成投运,标志着胶州市第三家钢结构集中喷涂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6150万元,专业从事钢结构产品、机械设备等金属制品的除锈、喷漆业务,设计加工钢结构件的喷涂作业能力可达12万吨,并配套有全自动回收喷砂房、抛丸机、喷涂机、催化燃烧废气处理等专业设备。

集中喷涂中心创立了大气污染防治治理的典范,大大降低了治污成本,不仅解决了钢结构喷涂行业的环保问题,同时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胶州分局将这三家喷涂中心作为重点单位进行监管,确保该中心运营安全有序,有效降低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着力改善大气环境空气质量。

“统控治管”让黑臭水体长治久清

“俺家就在这水沟边上,之前在屋里都能闻到臭味,甚至还想过搬走,你们看,现在好了,已经整治一半了,听说这边还要改成一个小广场,以后吃完饭出来遛遛弯,空气里也闻不到臭味,俺跟老伴别提有多高兴哩。”胶州市铺集镇谭家埠村村民仲伟谈说。

由于村民的环保意识淡薄,畜禽养殖粪污、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垃圾全部排放到谭家埠村东侧的水沟,时间一长就演变成了黑臭水体。“我们对辖区农村黑臭水体及其周边进行无人机巡查时,发现了谭家埠的3部分黑臭水体,马上开会研究,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今年9月份就开始治理了。”青岛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胶州大队副大队长张璐介绍。

“前期,政府主要帮着我们村里控源截污。加强畜禽粪污环境监管,根据水体沿岸畜禽养殖规模,在养殖户家里建立粪污处理设施,定期抽运粪污防止外溢污染环境,在村西南角建好了污水储存池,统筹全村生活污水治理,将厕所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洗漱污水等生活污水一并收集处理。”谭家埠村支部书记仲新伟介绍说,该处黑臭水体已进入内源治理阶段,采用环保清淤方式,对水体底泥进行清淤处理,并进行护坡。

据了解,胶州市现有农村黑臭水体28处,数量为青岛市7个涉农区之最。今年以来,胶州市积极探索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有效途径,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打出“统、控、治、管”并举的组合拳,为群众办实事,趟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新路子。目前,全市已开工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程10个,竣工1处,完成投资312万元。

“之后我们还会对村里的黑臭水体进行生态修复,结合坑塘实际,整治坑塘岸线,物种选择以本土物种为主,优选拦截污染能力强、根系发达的物种,增强污染物拦截能力,还会建设表流湿地,周边配备休闲、照明等设施。”张璐介绍。

不仅如此,胶州市还将积极拓宽长效管护手段,组织开发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全程监控软件,制定农村黑臭水体“健康卡”,在该水体附近建立公示牌,明确治理措施、完成时限、治理进程、责任人、联系方式等信息;开展农村黑臭水体“随手拍”,完善社会监督渠道和信息反馈平台,调动群众参与治理工作积极性,确保治理工作让群众满意。

“线上千里眼”汇聚生态环境数据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智能遥感监管平台建设,以生态环境监测、监管、决策为重点,以服务社会、企业及公众为宗旨,以“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为目标,全面加强遥感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等新技术在生态环境信息化、智慧化建设中的应用,建设新区统一的生态环境大数据资源体系,实现全区生态环境数据的统一“入存管出”。

平台通过全方位生态环境监测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变化等方面进行整体感知,逐步完善大气、水、生态等环境智能监管决策应用,在线监控、监测覆盖2300余家企业,实现生态环境监管、生态环境预警和生态科学决策智慧化,为西海岸新区水气土整治和智慧城市创建以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攻坚战和持久战,保护青山绿水、碧海蓝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生态城区,为建设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新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平台依托专业的 GIS技术和高体验的可视化支撑,创新性地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进行深度结合,通过完善“监测-报警-核实-指挥-执法”生态环境监管业务闭环,打造了全新的“智能+生态环境监管”新模式。

打造零碳试验区、碳中和灯塔基地

位于西海岸新区的中德生态园作为生态领域的国际合作双边园区,肩负着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多年来,园区秉持“田园环境绿色发展美好生活”的发展愿景,坚持以绿色为基底,以生态为导向,致力于建设绿色城市。先后获得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国家低碳城镇试点、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球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奖等十余项国际、国家荣誉,被中国商务部、德国经济部誉为“中德两国政府间生态领域的灯塔项目,是双边合作园区的典范”。

在顶层设计方面,中德生态园建立了生态指标体系、绿色规划体系及绿色标准体系。在绿色实践方面,园区多层试点探索,城市开发坚持低冲击,用能耗能坚持新能源,房屋建筑坚持新建造,工业生产坚持高能效。

目前,园区正在以中德未来城为载体,在建筑、能源、交通、市政等领域综合应用低碳技术和智慧手段,辅以绿色碳汇、绿色金融等方式,建立零碳试验区指标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零碳社区建设模式,力争率先打造零碳试验区、碳中和灯塔基地。下一步,园区将围绕“2027年碳达峰,2050年碳中和”的发展目标,进一步着手建立相关指标、计算边界与建设模式等,努力为建设绿色城市探索路径,为推动青岛低碳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