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即墨区的女岛港始建于1978年,设有一个3000吨级泊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众多大项目落户即墨,这座30多年的老港口已不能满足当地发展需要。
作为开放口岸,女岛港承载着青岛北部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寄托。2020年4月,女岛港升级改造项目启动,将现有的1个泊位改扩建为2个5000吨级多用途泊位,设计年吞吐量将达100万吨,同时配建装卸工艺设施设备及堆场、配套综合楼等附属设施。经过一年多的奋战,近期,女岛港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工程主体部分正式完工。
深耕品质 硕果累累
作为国家“十三五”口岸发展规划重点工程、国家海关总署以及省政府重点督导项目,女岛港升级改造项目创新采用了“重力式沉箱墩式结构+沉箱墩式透空堤结构”的设计型式。
“这种设计结构耐久性好,能更好抵抗大船、漂浮物的撞击。”项目总工张雨介绍。项目最初设计的是高桩码头,但在女岛港现有的建设条件下,这种方法工期长、成本高,施工难度较大。项目部经过探讨研究,将结构形式变更为重力式沉箱墩式结构,这一结构施工简便、经验成熟,不仅具备高桩码头透水性的特点,同时保障了工期和项目整体效果。
选择了合适的码头结构后,项目在施工时遇到新的难题:墩式结构由墩台及轨道梁组成,建设过程中墩台分三层、轨道梁分两层施工,且墩台作业面与老码头之间有一条7米的水道,作业面狭小、施工交叉点多使得施工难度再次升级,项目团队迎难而上,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科学排班、点对点监督,形成了24小时有规律的施工节奏,面对轨道梁底板跨度大、重量大、吊装作业难度高的问题,确定了预制与现浇相结合的施工形式,不仅降低了作业难度,更保证了施工安全。
守正创新 久久为功
沉箱是重力式码头的基础结构形式,也是施工的重中之重。在沉箱预制施工过程中,项目提炼新型专利“沉箱内外模板拉条快速精准对接装置”解决了沉箱旧模板改造过程中内外模板拉条口位置不匹配的问题;为实现高效安装,采用两艘方驳定位协助,使用“在首层预制完成沉箱挡浪板变截面的模板工艺”解决了防波堤沉箱挡浪板模板拼装问题;运用“一种实现沉箱圆弧倒角预制模板的结构装置”解决了沉箱构件在拆模板中的碰撞损坏、拐角漏浆的问题。
沉箱安装前少不了基槽与港池施工。女岛港工程所在地基础持力层为岩石,基槽和港池均需进行岩石的开挖,受场内废旧渔船拆解的影响,施工难以顺利开展。为解决岩石开挖问题,项目创新使用“水下重锤冲击凿除配合抓斗船”进行基槽开挖,即“水下钻孔→液压涨裂→重锤冲击→抓斗清渣”的施工工艺,仅用了15天便完成了80米基槽浅层强风化岩层的凿除,缓解了水上施工的工期压力,保证了施工工序的连续性。
在中建筑港高新技术研发机制的支持下,项目立项课题——重力式沉箱墩式结构码头装配式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为达到精细化施工要求,全面预控潜在风险,项目应用BIM技术完成了女岛港主体结构的建模,并制作了沉箱预制、沉箱出运安装等施工动画,以及项目整体漫游视频,充分应用于工程量计算、可视化交底、项目展示等工作。
高效建设 履约守信
不同于其它类型施工项目可24小时不间断施工作业,码头项目施工作业时间需根据潮汐的变化动态更新——沉箱出运时应在涨潮时进行,沉箱安装需在退潮时施工,有效作业时间十分有限。在项目建设者眼中,白天黑夜已无明显界限,凌晨开始作业,连续工作5-6小时到天亮成为常态。
受施工场地的限制,项目建设了两个不同规模的沉箱预制场,分别预制码头沉箱和防波堤沉箱,将沉箱预制周期缩短40%。为了争取施工效率最大化,项目团队优化施工组织,配备两套移动式塔吊等大型起重设备,确保两个预制场互相协调,实现人员、模板等资源优化配置,施工24小时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沉箱预制的流水作业。此外,为盘活原有闲置芯模,项目部深化设计,通过改变沉箱整体尺寸和数量,缩短模板加工工期约30天。
2021年底,女岛港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即将完工,这个始建于1978年的港口瞄准“百万吨级”,当地也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成为青岛北翼鳌山湾布局发展的重要“支点”,为外向型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引擎。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忠德 通讯员 胡顺静 郭金倓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