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的一起两人命案
让青岛开发区警方
踏上了26年的漫漫缉凶之路
为了侦破这起命案积案
开发区警方六任公安局长
五任刑侦大队长
及数代刑警付出了努力
26年来
有警察抱憾离世
有警察遗憾退休
但破案的信念从未动摇
在坚持不懈努力下
命案终于侦破
案发 >>>
夫妻二人倒在血泊中
时间追溯到1995年,在青岛开发区武家庄村的西南角有一家百货商店,店主是一对年轻夫妇,男的叫王某哲,女的叫宗某。商店主要经营日常百货。夫妻二人平时就住在店里。商店西侧紧靠武家庄三清滤芯厂。
5月21日上午8时,滤芯厂几个职工要买东西,敲了商店半天窗,屋里都没人应。有人走到北侧窗前,踮着脚尖往里看。这一看不要紧,只见王某哲直挺挺地躺在地上,遍地血迹……
第一个赶到现场的是长江路派出所民警曹友龙,曹友龙如今已是开发区公安分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案发时刚25岁,入警还不到三年,杀人案还是第一次碰到。
商店的门窗完好无损,透过正门上的玻璃看过去,屋内看不到任何异样,等他绕到西窗那里,就看到了躺在地上的王某哲。他立即将情况向领导作了汇报。
时任开发区公安局局长的是52岁的张永亮。案发后,他第一时间组织警力开展破案。因为案发时间是5月20日,该案被命名为“5·20”案。
侦查 >>>
摸排数月陷入困境
时任分局副局长的宗德泉回忆说,当时整个公安局除了值班备勤警力外,其余人员全都参与了破案,张永亮局长亲自担任专案组组长,可以说是举全局之力侦破此案。
时任市公安局分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李毅亲自点将,派出杜海鹰等刑侦专家前来支援破案,并就案件侦破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在专家的指导下,尽管凶手对现场进行了破坏,但专案组还是提取到了关键证据,并通过现场遗留的线索,对凶手体貌特征进行了刻画。
根据这些线索,专案组分成几个小组,对案发现场周边的村庄、工厂、建筑工地等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并对年满十六岁以上的男性进行人员信息资料采集。
武家庄村是当时走访摸排的重点之一。该村常住人口有600多户、2000余人,但暂住人口多达8000余人。附近工厂企业多,务工人员几乎把每一家住满了,平均每户要住十四五个。工人有的上早班,有的上中班,有的上晚班,而且流动性大,这都给走访摸排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每天的摸排工作从清晨五六点开始,到凌晨一二点结束,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专案组后,还要把一天的情况汇集起来。就这样,专案民警连轴转了一个多月,走访群众数万人,采集人员信息资料万余份,把案发现场周边的村庄、工厂、工地全部都摸排了一遍。
现任长江路派出所四级高级警长的宋云海回忆说:“当时为了追一条线索,我和专案组的同事几乎跑遍了半个中国,最后在福建泉州找了线索,只是可惜这条线索因为没有找到凶手而没有用上。”宋云海的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一条线索就是一个希望,但侦查到最后,几乎所有的线索都中断了,所有的希望都变成了失望。专案组几乎穷尽了所有的侦查手段,但始终无法寻找到凶手的踪迹。
1996年张永亮调任区人大副主任,“5·20”案是他任公安局长期间唯一没有侦破的一起杀人案,这也是他从警生涯中最大的遗憾,而这个遗憾直到他2017年去世也没能弥补。
传递 >>>
接力调查从未放弃
26年来,虽然经历岗位调整、人事更迭,但“5·20”案的侦办工作从未停止。历任局长、刑侦大队长都把侦破此案的重任扛在肩上,盯案不放,接力攻坚,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2010年春天,案件侦破的接力棒传到现任开发区公安分局副局长的张锐手里。张锐就任刑侦大队长下达的第一项命令就是安排专人定期将“5·20”案中提取的关键物证传到全国的资料库中进行比对。
侦破“5·20”案,对张锐来说,除了职责所在,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就是要弥补父亲的遗憾。“5·20”案第一任专案组组长张永亮不但是张锐的领导,还是张锐的父亲。“亦父亦兄,亦师亦友。”张锐如此定义他们的关系。
张永亮退休之后,依然惦记着“5·20”案,这也是爷俩饭桌上多年不变的话题之一。而5月20日,对张永亮来说永远都是一个难以忘记的日子。
2020年初,公安部部署开展命案积案攻坚专项行动。这一年,曾震惊全国的南医大林伶案宣布告破,隐匿了28年的凶手麻某钢落网。该案的顺利侦破也让开发区警方信心满满,现任开发区公安分局党委书记、局长宋安顺决定重点突破“5·20”案,他认为该案具备侦破条件,要求发扬敢打必胜的攻坚精神,集中优势资源、优势力量进行突破,不破不休。
宋安顺的坚定和鼓励给刑侦大队和“5·20”专案组吃下一颗定心丸。根据指示,张锐带领专案组继续开展积案攻坚,依托智慧公安,对接大数据平台,利用现代警务技术重构犯罪现场,紧盯全国资料信息库,不断加大物证信息比对的频率和密度……侦查工作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推进。
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收到成效。2021年10月,“5·20”案现场采集的信息资料比中了河南籍男子宋某。逃遁了26年的真凶终于浮出了水面!消息传开,全局振奋。已经升任开发区分局副局长的张锐临危受命,带领专案组全力侦办此案。
抓捕 >>>
广东擒凶大快人心
今年11月30日,“5·20”专案组在全局600多名民警期待的目光中出征,前往广东X市缉拿凶手。
12月1日11时15分,嫌疑人宋某从广州返回他所经营的电器维修店内。张锐一声令下,早已潜伏的抓捕队员直扑维修店。嫌疑人还在错愕之间,就已经束手就擒。
“我们是青岛市开发区刑警!知道找你什么事吧?”将嫌疑人控制住之后开发区民警潘龙海立即表明身份。在那一刻,也许是“青岛开发区”这个足以让嫌疑人铭记一生的地名,也许是“刑警”这个令犯罪分子胆寒的字眼,让宋某感受到了恐惧,他的眼神开始慌乱,身体开始抖动,但他的心里还抱有一丝幻想。“我不知道你说什么。”他反复重复着这句话,然而,变了腔调的回答掩饰不了内心的紧张。
突审期间,民警安乐乐一直控制着宋某。他说:“我清晰地看到宋某的胸口因为心脏的剧烈跳动而起伏,起伏的幅度太大了,心脏似乎都要蹦出来一样。”
要突破一个逃遁了26年的杀人犯的心理防线注定不会是容易的。在躲避追捕的同时,他一定也在做着功课,妄图负隅顽抗,但他显然低估了正义的力量。潘龙海疾风骤雨般的“连珠炮”和刘强和风细雨般的“声声慢”相得益彰,两人一个红脸,一个白脸,很快让宋某的心理防线到了崩溃的边缘。最致命一击来自张锐。“我是开发区公安分局的副局长,你觉得没有足够的证据我会带着这么多刑警奔波几千公里过来找你吗?你在青岛欠的债该还了吧!”声如洪钟,彻底击碎了宋某不切实际的幻想,也击溃了他最后一道心理防线。
宋某沉默了,许久之后,蹦出一句话,“这么多年了,没想到你们还记得。”为了这句话,开发区警方苦苦追寻了26年。听完宋某的供述之后,张锐缓步走出审讯室,来到派出所院子的一个角落里,忍不住潸然泪下。他双手合十,默默告诉天国的父亲,案子破了,他的遗愿实现了,开发区公安的“心债”终于还上了!
宋某交待,1995年,20岁的宋某从河南来青岛开发区投奔在此打工的老乡,结果因为老乡换了工作而没有找到,身上的钱花完了,宋某一念之差,怀揣凶器,走进了武家庄王焕哲的商店,作案后开始了26年的逃亡之路。
“5·20”告破的消息传回青岛开发区,全城沸腾。所有知道这起案件的人们都在争相传颂这件大快人心的消息。
案件背后还有个暖心故事
民警与受害人遗孤
结下深厚“父女情”
“5·20”案发生以后,身为巡警的王弘山参与了该案的摸排工作。在走访过程中,他得知遇害的王某哲夫妇留下了一个年仅四岁的女儿王冰,这让初为人父的他倍感心疼。为此,他和几个同事特意去了一趟受害人家里。看着年迈的老人和幼小的孩子,王弘山唏嘘不已,临走时把身上仅有的30几元钱悄悄留下。
自那以后,王弘山时刻关注着王冰一家的生活状况。在王弘山担任长江路派出所副所长期间,开发区警方正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他一下就想到了王冰。王冰的父母遇害之后,一家人的生活主要靠60多岁的爷爷奶奶打零工维持生计,生活十分拮据。王弘山主动与王冰结成了对子。那时候,王弘山工资也不高,还有一个家庭需要养活,但逢年过节,他都去给孩子送点生活费。后来他转变了资助方式,从工资里固定拿出一笔钱来资助王冰的学业。从小学每年500元、初中1000元、高中2000元,最后到大学时的5000元……十八年来,从未间断过。
在王冰上学期间,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王弘山都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像父亲一样随时关注、呵护着王冰。王弘山的儿子比王冰小三岁,是王冰的小跟班,两人很聊得来,感情越处越好,并逐渐以姐弟相称。此时,在王冰眼里,王弘山的身份也在慢慢发生变化,不再是警察叔叔,而是她的“警察爸爸”。在王弘山带动下,社会各界都对王冰给予了很大的关爱和帮助,这让王冰一直铭记在心。
2010年的父亲节,在泰安念大学的王冰给王弘山发来一条短信:“祝最伟大的爸爸父亲节快乐!”这是她第一次称呼王弘山“爸爸”。收到这个短信之后,王弘山竟一时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激动地热泪盈眶。他不但有儿子,还拥有了一个“女儿”。他为有这样一个坚强的女儿而自豪,为能当好这个特殊的“警察爸爸”而自豪。
王冰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开发区,回到生她养她的这片土地。她要向“警察爸爸”王弘山学习,把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和爱心传承下去,回报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她的关爱。王冰工作以后,竭尽所能地去帮助身边遇到困难的同事和朋友,还利用空闲时间,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当中。
12月2日,当王冰从微信上看到“5·20”案侦破的时候,她激动的泪流满面,拿起手机给王弘山打来电话,请他代为转达对开发区公安的感激之情,感谢开发区分局的警察叔叔这么多年风雨坚守,热血担当,为她的父母讨回公道。她也被开发区警方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表示将向开发区的警察叔叔学习,坚持投身公益,将爱心永远地传递下去。
来源 | 青报全媒体记者 梁超 通讯员 封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