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个“多面体”,每个面各具特色、各有韵味,共同构筑起立体的家园。
未来的青岛,将有“六个面”——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它们相伴生长、共同描绘青岛明天的城市愿景。
9月7日,青岛召开“六个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市委书记陆治原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鲁明、市政协主席汲斌昌出席。
会议听取了“六个城市”建设整体工作进展和有关实施意见、五年规划及三年行动方案起草情况,与会人员进行交流发言,提出意见建议。
会议强调,打造“六个城市”,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具体支撑。要坚持规划引领,细化思路举措,具体化、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抓好落实,推动“六个城市”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一二三四六十”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是青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其中,“六”就是“六个城市定位”,是实现“一个总体目标”“两个城市愿景”“三个新突破”“四个发展导向”的必由之路。
“六个城市定位”是青岛再创城市辉煌的路径和发力点,牵一发动全身,定位起点要高、研究谋划要准、工作举措要实、征求意见要广、工作合力要强。
打造“六个城市”,进一步发挥好特色优势,锻长板、补短板,青岛一定能打开新的机遇之窗、开创新的瑰丽未来。
01
“六个城市定位”,青岛的必由之路
区位不同、禀赋不同,不一样的青岛“个性”鲜明、优势明显。
青岛是一座经济发达、产业兴旺的城市,是一座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城市,是一座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城市,是一座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城市,是一座精彩宜人、充满魅力的城市,是一座安定和谐、文明友善的城市。
立足当下实际,放眼未来长远,青岛谋定了未来发展蓝图和路径打法。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系统全面地回答了“什么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未来五年青岛要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怎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明确提出了“一二三四六十”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
综合来看,“一个总体目标”是今后五年的战略指引;“两个城市愿景”“三个新突破”“四个发展导向”,是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对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精彩描绘;“六个城市定位”,则是实现“一个总体目标”“两个城市愿景”“三个新突破”“四个发展导向”的必由之路;“十项重点工作”,是通过对战略任务的细化分解,把城市愿景变成实景的具体举措。这六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完整体系。
产业是经济之本、城市之基,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表征和关键支撑。作为中国最早开启现代化进程的城市之一,青岛不断领风气之先、聚发展之势,已成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4万亿元,总量居全国第13位、北方城市第3位。特别是,青岛实体经济基础雄厚,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41个工业门类中占有39个。
青岛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是青岛最鲜明的特色优势。青岛海洋资源丰富,港口条件优良,海洋产学研优势突出,集聚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海洋一产、二产、三产齐头并进,竞争优势不断增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青岛是创新创业、成就梦想的沃土,拥有29所高校、59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13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拥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5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竞逐科技新赛道,250余万人才在这里激荡创新活力。
作为中国开埠较早的城市之一,青岛有着与生俱来的开放基因。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开放优势不断叠加,已成为国内开放功能区最集中、开放政策最富集的区域之一。
青岛“山、海、城”浑然一体,拥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特色风貌,享有“啤酒之都”“电影之都”的美誉,连续十次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作为中国首批全国文明城市,青岛城市整洁清新、人民友善和谐、社会安定祥和,处处展现文明光彩,多次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这六个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是青岛确立“六个城市定位”的基本依据,也是青岛追逐新的城市梦想最大的底气。
02
分兵突击,齐头并进
围绕“六个城市定位”,当前,青岛各级各部门凝聚共识合力,分兵突击,齐头并进,出新招,开新局。
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建设上,青岛大力开展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着力打造24条重点产业链,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倍增计划”,加强产业链配套,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青岛制造”的城市名片持续焕发出新的光彩。今年上半年,青岛实体经济持续回稳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跑赢“两个大盘”,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占GDP比重62.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4.5%。
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上,青岛坚持向海图强,聚焦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实施24项在全国具有重要引领性、首创性、示范性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加快打造“五个中心”。目前,青岛海洋经济总量居全国沿海城市第3位。据初步核算,上半年青岛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304.1亿元,同比增长10.1%,占地区生产总值32.6%,为稳住经济大盘作出突出贡献。
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上,面向未来,青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科技企业培育“沃土计划”,支持产学研协同建设创新联合体,用好创投基金等力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主体充满活力、创新链条有机衔接、创新效率大幅提高。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3年3个倍增”,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引擎。上半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1%,远高于制造业平均增速。
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上,青岛全力构建海陆空铁“四港联动”高效物流体系,充分发挥上合示范区、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开放平台作用,抓住RCEP生效实施等新机遇,对标国际先进贸易投资规则,释放制度型开放红利,滚动推出一批支持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吸引集聚更多贸易主体,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更好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
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建设上,青岛深入开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推进总投资1500亿元的1225个城市更新建设项目,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公园城市,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地铁运营里程持续增长,历史文化街区更具韵味,城市背街小巷美丽蝶变,“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态景象更加盎然。
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建设上,青岛聚焦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和谐稳定的人文环境、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优质温馨的服务环境,努力让工作和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投资放心、发展安心、生活舒心。
“六个城市”建设加快起势,以此为牵引,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正迎来更加有利的局面。
03
高点定位,合力推进
“六个城市”关系重大,涉及面广,每一个方面工作都内容庞杂,任务繁重。目前,“六个城市”建设已经取得良好开局,但还存在诸多短板和弱项,发展空间潜力大。
比如,产业整体实力还不够强,制造业占比、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产业链配套水平有待提升;海洋城市能级和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不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新兴产业引领作用偏弱;对外开放层次水平不够高,全球资源配置力不强;城市空间布局有待优化拓展,功能品质还需进一步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有待提高,基层治理仍存在薄弱环节……
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作出部署安排,明确了“六个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要实现这些目标任务,亟需建立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路数打法,加强规划引导。
今天召开的“六个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六个城市”实施意见、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编制工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把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坚持高点定位,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拉高标杆、比学赶超,努力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
坚持精准谋划,准确把握“六个城市”发展定位,厘清内涵,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切实提高规划方案的质量。
坚持做实举措,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明确项目支撑,创新招数打法,确保目标任务可量化、可考核、可督查、可评估、能落地。
坚持汇聚众智,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借助专家智库力量,汇聚各方智慧推进“六个城市”建设。
坚持形成合力,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用好调度督导、观摩考核等手段,全力推动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六个城市”建设是青岛的优势所在、机遇所在,也是筑梦未来的关键所在。基础好、势头好,更需乘势而上,拉高标杆,放眼未来,以“六个城市”建设为统领,推动青岛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努力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
作者|观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