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李丽涛 徐斌)
截至北京时间2月12日17时,23名赴土耳其抗震救灾的青岛红十字搜救队队员抵达土耳其,全员在伊斯坦布尔机场汇合后,在土耳其灾害和应急管理局(AFAD)的协调下,救援队计划于北京时间2月12日18时乘机飞往救援中转站阿达纳。抵达阿达纳后,救援队将根据当地统一安排进入指定作业区。
北京时间2月12日0时18分,搜救队首批2名队员率先抵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机场。16时,第二批21名队员及携带的救援物资也抵达同一机场。在两批队员等待汇合期间,青岛新闻网记者独家连线搜救队领队甄仁向,了解搜救队及土耳其当地的最新情况。
首批队员已采购好灾区生活物资
作为搜救队首批抵达土耳其的人员,领队甄仁向与翻译吉连萍在落地后,立马在当地展开接洽工作。在等待第二批队员到达的十几个小时里,甄仁向和吉连萍率先与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联合国OCHA、红十字搜救队队员的土耳其家属及当地华侨组织接洽,并对接下来即将飞抵土耳其的其他队员信息进行确认和落实。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接下来救援任务的顺利开展,两人也一同在当地采购了一定数量的帐篷及生活用品。“到救援现场后,队员们大概率都睡在帐篷里,一些保暖防寒的生活物资需要在这里采购。”甄仁向告诉记者,他们飞抵的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并未受到此次地震的影响,但由于震区需求较大,相关保暖防寒的物资在当地也较为紧缺。
转飞阿达纳领取救援任务 队员在搜救上占优势
“具体的救援地点尚未确认,需要到阿达纳统一分配。”截至发稿前,甄仁向正在机场等待第二批队员完成通关后汇合,在土耳其灾害和应急管理局(AFAD)的协调下,救援队计划于北京时间2月12日18时乘机飞往救援中转站阿达纳。预计在一个半小时后抵达阿达纳,再根据当地统一安排进入指定作业区。
“虽然灾区的具体情况我们暂时还不太清楚,但根据网络视频和当地描述,我们所携带的救援设备,在搜救行动上占很大优势。”甄仁向告诉记者,在出发前队员们就考虑到灾区现场对搜索设备的需求较大,所以专门携带了“红外线热成像仪”和“生命搜索探测仪”,在搜索、定位功能上将发挥巨大作用,加之探测眼具备一定的照明功能,在狭小空间的提前探查方面也有较大优势。
“感谢中国救援人员!”
在落地伊斯坦布尔后短短十几个小时里,土耳其政府和人民的感恩与友善给甄仁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土耳其政府人民对我们中国救援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据甄仁向回忆,自落地后,不论是通关,还是与各级政府部门对接,都有专人陪同,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在伊斯坦布尔机场,甄仁向也遇到不少来自中国的救援队正整装待发。“土耳其人民看到我们穿着印有中国国旗的队服,都会双手合十点头表示谢意。有些年轻人还会边向我们喊出‘China’,边竖起大拇指。”尽管语言不通,但土耳其人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中国救援队的感谢。
此时,距离强震发生早已超过72小时,有人会疑惑,72小时后的救援还有意义吗?救援队的回答是:当然有意义!“黄金72小时”并非铁律,仅仅是概率。的确,在建筑物坍塌后,被困人员在越短的时间内得到救助,生存率越高,反之会越来越低,但生存概率小不代表没有。谁能想象,废墟下,现在还埋压着20万人!
尽管搜救难度越来越大,但驰援土耳其的中国救援人员将继续和各方救援力量通力合作,与时间赛跑,生命不息,救援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