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头条图片 > 正文

大国重器的硬核浪漫

2023-06-03 14:01 责任编辑:中石 来源:青岛宣传
分享到:

自古以来,“上天入地”是人类的浪漫与梦想。嫦娥奔月、敦煌飞天、蛟龙出海、鲲鹏展翅……这些神话传说将中国式浪漫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今时今日,神话正在照进现实。

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 图源:央视新闻

6月6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将在上海出坞。不久的将来,它会载着很多很多乘客遨游海上,放飞中国几代造船人孜孜以求的蔚蓝梦想。

此前,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不断迭代升级的载人飞船,托举起国人的“飞天梦”。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圆满完成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划开了中国民航工业的新时代。

神话成真,离不开“大国重器”。从载人航天到探月探火,从卫星导航到大飞机制造,从深地探测到深海探测,从超级计算机到量子信息……近年来,“大国重器”相继问世,它们向最高处仰望,往最深处扎根,举世瞩目。

这些从0到1的突破,从追跑到并跑、领跑,为华夏儿女制造了硬核的中国式浪漫,也筑牢了安全屏障、压实了发展底气。

每个大国都有表达国威、代表国家形象的宝贝,它们被称为国之重器。在古代,国之重器可能是国玺、玉玺,也可能是最大的青铜器后母戊鼎,总之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在今天,国之重器的内涵有了全新定义。

它们是飞天神器。探秘宇宙、逐梦神话,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借助“大国重器”成真。

在月球,“嫦娥四号”成功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月壤采集任务。在火星,“祝融号”火星车成功软着陆,为我们传回宝贵的火星影像。在太空,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

“祝融号”火星车 图源:新华社

它们是入地法宝。现有科研成果显示,1万米左右是目前人类科技可以抵达的地下最深处,中国即将超越极限。

在东北松辽盆地,我国自主研制的“地壳一号”钻机钻出了深度为7018米的洞,创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新纪录。在塔里木盆地,我国首个万米深地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开钻,预计钻探深度11100米,这是探索地球未知领域、拓展人类认识边界的一次大胆尝试。

它们是深远海征服者。郑和下西洋,哥伦布探寻新大陆,达·伽马开辟新航路,都展现出人类征服大海的渴望。中国正在领航。

24层楼高、2125间客房、超4万平方米的公共区域、可载乘客5246人……首艘国产邮轮“爱达·魔都”号,打破欧美百年垄断,克服堪比航母的设计、建造难度,筑起一座“海上之城”,即将奔赴星辰大海。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运营一年,累计航程近7000海里,带回1200余吨的深远海高品质大黄鱼。

它们是“追风少年”。人类对速度的渴望,与生俱来,中国人表现地更努力。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正式在青岛下线

在交通领域,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下线,“贴地飞行”不再是梦想,高铁也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在数字世界,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二号”,求解特定问题,速度比当时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还要快10的24次方倍(亿亿亿倍)。

今天的大国重器,有显著而共同的特点,就是科技含量高,研制难度大,对相关行业乃至国家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们很多都是从0起步,依靠国人不断创新摸索,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解决了一大批“卡脖子”难题,才缔造出今天的模样。仔细想来,重器的成功诞生,和“在中国”这个先决条件密不可分。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启泄洪深孔泄洪 图源:新华社

制度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国体制”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合力办成了很多大事:完成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大项目,攻破了高铁、大飞机、超级计算机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两弹一星”“深空深海”等重大科技成果。

市场优势。在中国,“大国重器”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可观的“钱”景。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产值规模达21.33万亿元,预计2024年接近40万亿元。大有可为换来大有作为,“大国重器”的研制劲头十足。

产业优势。“大国重器”要靠科技创新,也需要制造能力。拿国产超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来说,这种重超3000吨、长超70米的超大型石化装备,必须有相应的铸锻件基地才能制造。而制造该设备的中国一重有世界最大铸锻件生产基地,一次性可提供钢水960吨、最大钢锭715吨、最大铸件500吨、最大锻件400吨。中国有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超强的综合制造实力支撑了“大国重器”的实现。

每件“大国重器”都是一个系统大工程,有着长长的产业链条,工程的每个部分、链条的每个环节都有城市的身影。

早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东北地区就被植入“大国重器”的产业根基,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在此萌芽壮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三线建设战略推动工业生产力向西迁移,在西部逐渐形成了国防工业、基础工业,是又一个孕育“大国重器”的摇篮。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迅速建设现代化重工业,成为铸造“大国重器”的重要力量。

政策与市场的合力作用,经时间沉淀,初步勾画出“大国重器”的城市版图。

看东北。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人称“东北F4”,都是中国先进重工业城市代表。沈阳,在航空发动机、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领域竞争力强;大连,军工造船实力响当当,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就从这里驶出。

看西部。西安,航天实力最出众,深度参与北斗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C919等“大国重器”研制。成都强在军工航天、装备制造领域,是明星飞机歼20、歼10的诞生地,是“华龙一号”核心技术的诞生地。

看东部。综合实力强劲的东部城市,在“大国重器”版图中占据显著位置。上海是全能型“学霸”,能造国产大飞机、大邮轮,也能研发“中国芯”、手术机器人。

全球首艘 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

在黄海之滨的青岛,“大国重器”集聚在海上、在铁轨上。这里船舶海工装备长板突出,全球首台高压双燃料主机,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以及一艘艘“巨轮”,不断从海西湾驶出。“青岛造”高速列车不断刷新速度纪录,不断壮大的产业集群跑进“国家队”,高铁动车组的生产累计约占全国运营动车组的60%。

随着“大国重器”提档升级,对专业化分工提出更高要求,产业链进一步细分将给更多城市提供切入口。像国产大飞机C919,由几百万个零部件组成,供应商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对城市而言,更多机会和更大挑战悄然而至。

大国奋进,当有重器。期待一件件重器不断上新,如星河般浩瀚璀璨,托举起我们的强国梦。

作者:王婷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中石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