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头条图片 > 正文

【五一特辑·人生的答案】她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用口书画传奇人生

2024-05-02 06:17 作者:李丽涛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李丽涛 宁冠宇 孙志文)

如果生活将你重拳击倒,你会选择就此躺平吗?尚秋的回答是:我偏不!

17岁因意外高位截肢,失去了双臂,突如其来的不幸并没有将这位四川妹子打倒,就算没有双手,她也靠自己在青岛闯出了一番天地。

别人用嘴吃饭、说话,可尚秋能用嘴写字。打破身体的残缺,她衔起笔杆,口书下自己的传奇人生,如今的她不仅成为一名大学老师,还成为国内唯一一名女性口书书画家,帮助更多困在低谷的人,抬头继续向前。

“我只是残疾,不是残废”

“25年前的我,失去了双臂,生活都无法自理。如今25年后的我,不仅实现了梦想,能站在这里将我的故事分享给你们。”舞台上的尚秋正神采奕奕地讲述着,台下的观众都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因为台上这位瘦小的女士,特别耀眼。

初见尚秋时,她正在筹备自己的新书发布。作为人生的第一本书,她将自己这些年来的经历和感悟全部写进了这本书里,就像命运剥夺了她肢体的完整,却馈赠给她不屈的品格,尚秋将这本书取名为《剥夺与馈赠》。

尚秋不叫尚秋,本名刘仕春。1982年,刘仕春出生在四川资阳一个偏远的小山村,17岁时,为了能让弟弟继续学业,她选择暂时辍学打工挣钱。谁也想不到,她会在打工时意外触碰11万伏的高压线,双臂被烧焦。

“等我醒来,已经是两周后了。当看到我消失的双臂后,我再次晕了过去。”再怎么无法接受,也要承认事实,自己变成了一个残疾人。失去双臂的刘仕春不说翻书写字,就连喝水吃饭这种事情都没办法自己完成,再多的语言也无法形容她当时的绝望。

夜深人静之时,也曾想过一了百了,但在刘仕春看来,自杀是最懦弱无能的行为,好不容易保住了这条命,所有的努力都要毁在自己手上吗?“为什么我不能好好活下去?我只是残疾,不是残废!”骨子里要强的刘仕春下定决心要做出个样子,证明自己残而不废的信念。

“嘴巴是吃饭说话的,但我用它来写字”

2000年,机缘巧合之下,刘仕春结识了四川自贡的无臂书画家胡林。相同的际遇,让刘仕春仿佛遇到了知音,并就此开启自己的口书之路。也正是在学习口书期间,刘仕春拥有了国画大师鲍黎健先生所赐的雅号——尚秋,追求高尚的品格,内心保持平淡如秋。

如果说在练习口书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尚秋说每一步都很难。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手指握笔轻轻转动一下手腕就能写出一个字,但对她而言,光是用嘴控制住一支笔都用了半年的时间。

要知道,用上牙和下牙咬住毛笔是会晃动的,笔杆的转动只能靠舌头和脖子的辅助,力度把握不好,笔杆被咬得“喳喳”响,咬破的笔杆把舌头戳破,满口是血。用嘴巴写字,就意味着眼睛无法纵观全局,仅有笔杆不到20厘米的视线范围,尚秋必须牢牢掌握每一个字体的大小。多少次,她都崩溃得想要放弃,但放下笔,她又不甘心地继续练习。

由于家里经济条件有限,用来口书画的笔墨纸砚都成了家里的一大笔开销,为了攒钱买纸墨,尚秋走上了街头卖艺,也正是那段卖艺经历让尚秋意识到,自己的人生不应仅限于此。

2004年8月,22岁的尚秋走进了高考考场,跟所有普通高考生一样坐在考场上答题,只不过其他考生都是手写,而她只能用嘴衔笔而书。

这一次,尚秋亲手改写了自己命运,青岛黄海学院的一纸录取通知书,圆了尚秋多年的大学梦,也让她踏上了开往青岛这座海滨城市的列车。

“我的身体残缺,但我的人生完整”  

励志的经历,出色的口书水平让尚秋在大学里成为“名人”,一次次走上讲台的分享让她变得更加自信,当发现越来越多同学以她为榜样时,尚秋才发现,原来自己还能帮助到别人。

毕业后的尚秋成功留校任教,并自学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成为了一名心理教育老师。转眼在校已整整二十年,二十年的时间里,尚秋帮助了成千上万名同学走出失意的时光,用她的亲身经历诠释了“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句话的真谛。

每逢节假日,尚秋的手机里都会收到上百条学生的问候短信,就连外出座谈分享,也会偶遇早年的毕业生。哪怕尚秋自己都记不清名字,但在学生心里,曾经的帮助影响了他们一生。

二十年里,尚秋也一如既往地用自己的书画作品鼓舞着更多人,正如她最爱画的竹子一样的欣欣向荣、生生不息。“从绝望到希望,我终于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状态,我的身体虽然残缺,但我的人生完整。”尚秋说。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