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里院时,有雨落下。这种氛围,适合怀旧,适合从绵密处找寻里院的温暖线索,于过往、于当下、于未来。
青岛给世人带来的惊鸿一瞥,并不全是异域风情的流光溢彩,里院作为青岛建筑方言,丰富生动的市井段落隐藏在浓郁的民生文化中,暗香浮动着原汁原味的青岛风情。
常书鸿先生曾在中国新艺术运动阐述这样的思想,美即是应用。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用新鲜的场域与语境破圈氤氲的里院文化密码,与时代重新链接文艺的人间烟火气,或许正是里院的美学主义与使用价值建立亲密关系,获得1+1>2的优选途径。
里院作为青岛建筑方言,暗香浮动着原汁原味的青岛风情。
里院是什么
里院记录着青岛凡人的琐屑故事,收藏着青岛市井生活的烟火,泛出青岛老城斑驳而单纯的底色与背景。这些本土而原装的调调,隐着明明暗暗的风雅,这里还是文艺青年爱拍的小清新地标。
闲逛青岛的里院,一定要带着怀旧、干净、有些波西米亚的心情,而不是故作风雅,只为附庸一种人云亦云的伪风情履迹。
把背景拉回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岛迎来第一次城市移民潮。青岛的民居,除了精英所居住的小洋楼和底层百姓群居的大杂院,亟待推出中庸的契合中产阶级日常生息的建筑。于是,介于小洋楼与大院气质之间的里院,踏实地蕴藉并延续着城市原味的地气,成为青岛老城区的主流街景。里院作为青岛的建筑方言,融会贯通着精彩的城市文脉与精准的时代印迹,与北京的四合院和上海的石库门一样,是中国建筑的一种魅力表情。
彼时的历史维度,正是西式文化与东方文化交融渗透的蜜月期。里院的诸多设计与建材中西结合。从西方引进了砖木结构,墙基学习西方使用了石材,瓦的种类也都是偏西方的牛舌瓦或者机平瓦,但内部用料还是以中式的木结构为主。当时由于木质材料制成的梁柱不易形成巨大的内部空间,于是,每间房子的分割比较小巧。同时,里院又巧妙地利用了外部自然空间,组成四合院式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天井。庭院是建筑的基本组成单位,既是人工的又是自然的。居民可以俯植花草树木,仰观风云日月,成为天人合一的又一表现。
里院有主有次,有高潮有过渡,厚重而内向,中西合璧。里院规矩有致但形态不一,有“口”字形、“日”字形或多边形,多为两层,也有三层,每层有走廊,廊上有雕花栏檐。里院的建筑文化从西化风格中抽离出来,同时传承民间文化的本土特色建筑风格。诚如,中国人将其解读为“洋气”,外国人则被引发了对中式元素的另一种遐思。以现在的眼光打量里院,内部充溢着中国古典元素的精致与优雅。影壁墙,木廊木柱,廊檐上的彩绘,清砖地面散发着古韵悠悠的委婉细腻,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美。在中国当代建筑的章节里,里院的美学价值似乎被远远低估。
多少年来,里院形成了青岛清晰、有序和稳定的基础生活层面。每个里院都有一个精致的镂花铁门或厚实的木质大门,若将门关上,里院的居民如同一个古代的大家族。每家每户有自己独立、私密、封闭的生活空间,但推开门,长廊、水龙头、卫生间、天井,所有的都是公用的、敞亮的、亲和的、开放的。大家每日抬头不见低头见,彼此通常以家庭式的长幼辈分称呼,过着幸福感相差无几的日子。这种朝气蓬勃的温情,让每一个里院的人,有着自然的亲近与安全感。
每一个里院都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性和独特的光影气息,这些里院集聚在一起的味道,成为青岛瓷实的平民文化基因。里院作为一个混合了几代青岛人爱与痛的产物,曾融汇了最真实的青岛民众世俗生活图景,完美地将几代人的童年回忆进行了时空对接。跳橡皮筋、玩弹珠的小伙伴,放学路上弥漫的饭菜香,老邻居们和睦相处的美好。
曾经里院走在城市与光阴的远处自有暗香。院子里,花木扶疏,枝叶掩映,蓝色的牵牛花与绿色的爬山虎舒展着风轻云淡的小美好。洗过的衣服、棉被晾在庭院的上空。被阳光晒透的花被子,泛出饱满、安逸的居家味道。偶尔,空气里会飘来家常的菜饭香味。凌乱,但暗合的坚韧、平实的生活气息让人沉迷。很多焦虑而纠结的心绪,会被这里松弛而百无顾忌的情绪梳理,对于安稳的日常生活抱有的幻想,从里院层层泛出光泽。
里院的文艺理想
北京许多精致的四合院和上海的石库门镌刻很多名人的印迹。青岛的里院,则闪烁着一座城市文化传承的力量。建筑是有记忆的。青岛虽是座年轻城市,但朴实动人的里院作为青岛原生态的建筑,用一种结实的美感,延续着人们的回想。里院已经成为构成青岛影像、传承城市文脉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本地的一批摄影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把镜头聚焦在里院,让青岛的市井风情凝固在温暖的画面里。
正在加速前行中的青岛,对于本土的人文财富有着种种的考量与打算。与老城区维系着丝丝入扣关联的里院,熠熠生辉。里院以近乎理想化的姿态回归——这里以文艺姿态下的微文化商业面孔示人,但处处是不那么功利、不那么刻意、不那么物质,包裹着新文化氤氲的视觉美感。有时尚的特色酒吧、有个性的创意小店、有随性的青年旅店、有限量的格调餐饮、有前卫的小众画廊……开店的和闲逛的都是迷人的、甚至惊艳的男女,他们期待艳遇、崇尚品质,当然,最重要的是热爱生活、忠诚里院。
生活需要“仪式感”,里院融合岛城独特的审美意趣,以文创诠释红瓦绿树,描摹出独特的城市肌理。女画家于瑶近几年的创作大都以里院为题,画里院和里院里的人家。于瑶是青岛人,她将艺术视线移至里院并定格于里院。作为青岛业界公认的持续画里院的第一人,会发现她笔下不着重关注建筑的形制,而是一种内在的探索和提取。令人欣喜的是,于瑶的很多作品已经衍生成为“最里院”的青岛文创产品。其中,最接地气的是一款“青岛里院”精酿白啤。这款融合美学场景与地域物质要素的文创产品,成为很多游客可以喝的“青岛有礼”。
一座城市的灵魂一定是这座城的市井烟火气。老青岛烟火气的灵魂,一定是“里院”。作为“新青岛人”的网红,一飞曾经是资深媒体人,他将对青岛的深情转化为一件“很青岛”的事——他带领他的团队创作了系列里院作品《关于里院的一切》。他们以“安康里”为标本,以同一个视角从民国画到现在,从起高楼、宴宾朋、再到破败,他们记录了一座里院的前世今生。这里有你记忆中借醋拿蒜的左邻右舍,有小伙伴们扎堆看过的黑白电视,有躺在院里凉席上看过的夏夜星空……十张长卷、两张超长卷、几十张小图,一飞和他的小伙伴们,做了一件有意义、有意思的大城小事。
初秋天高云淡,海风从红屋顶吹过,轻扬的彩色经幡飘散出明亮而神秘的藏式风情。一位专业的摄影师正在高密路3号里院的三楼,给几个身着藏服的女孩拍写真。高密路3号曾是纱布业公会的驻址,也是商号德丰隆的旧址,这里与济宁路46号并称云承里。这个曾经充盈着“七十二家房客”烟火味儿的里院,现在已经成为青岛知名的网红打卡地。这个精致的院落,除了有青岛特色的文化精酿啤酒屋,还有文布嘉措西藏艺术空间。
作为青岛离西藏最近的地方,这里被精心复刻为浓郁而迷你的“诗和远方”。“我们一直想拍一套时尚的藏式写真,无奈大家都有高原反应,偶尔从小红书和视频号看到这个藏式空间,于是就从连云港自驾来了青岛。”她们告诉记者,没想到这家店的服务员还是一位藏族女孩,尝到她亲手做的改良版糌粑和奶茶,瞬间有种身在西藏的“飞扬感”。这个空间的主理人温青是一个“老青岛”,对老城区有深厚的感情。“‘里院最青岛’。能够在里院‘做个文艺的梦’,无疑将我的情怀和爱好结合在了一起。店里的主打是我多年收藏和积累的博物馆级唐卡,前期投入的装修就有100多万元,店里的工作人员也是我多年捐资助学的藏族女孩。”
花式玩法里院的“正青春”
如今,里院已经入驻了咖啡店、酒吧、文化沙龙、科技馆、手作体验店等一系列格调不一的年轻业态。这种更符合当下文旅业态的全新呈现方式,为里院再度升腾繁华的烟火气。据介绍,以里院为代表的老街里休闲街区,在城市更新和建设中坚持既传承文脉又丰富业态,积极导入“老建筑+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等新场景,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前来“打卡”,一个老城区消费的新高地正日渐隆起。
多元消费新场景的出现,也让里院“解锁”传统街区新玩法。据了解,2024首届“青岛里院喜剧节”将于9月20日在上街里拉开帷幕。青岛籍著名演员黄渤、黄晓明共同担任联合发起人,以“一街好戏”为主题,在青岛百年特色建筑群“里院”以亲民、沉浸的方式持续为期10天的庭院喜剧狂欢。作为“艺术市南庭院有约”2024青岛(市南)庭院艺术季重要组成部分,百年街道黄岛路将成为本次喜剧节演出和活动的据点,其中包括有过多次舞剧演出的黄岛路17号平康五里、沉浸式演出新宠地吉善里、被多个艺术展光临的黄岛路39号院……这一次,喜剧来了。
8月,电影《抓娃娃》上映。这部影片全程在青岛拍摄,近日,剧中主角马成钢家族的旧宅里院,也让位于市北区长山路上的一处闲置多年的老里院成了最火的地方之一。即将保护更新的长山路上,有着小鲍岛文化区域内保存完整的一片青岛里院建筑群。其中,长山路13号“有余里”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目前,这里已经成为年轻人热爱的怀旧打卡地,保留的许多电影拍摄场景,比如收瓶子的绿色三轮车、旧杂志、电话、蒲扇、鸡毛掸子、录像带、锦旗等,无一不令人感慨又喜欢。里院门口停着一辆复古怀旧的老爷车,吸引游客驻足打卡拍照;另一波客人,在装修为异域风情的房间里跳起热情的伦巴舞,让里院的文艺气质瞬间流动着浓郁的南美风情。离黄岛路不远的博山路9号的“经畬里”,不久前已经变身青岛·古巴文化交流中心,把古巴文化和里院文化、青岛文化、中国文化进行了精心的链接,从而使得始建于1933年的“经畬里”,在城市更新里走出一条文明互鉴的新路径。(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燕 摄影 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