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爬升,羽绒服纷纷“下岗”,购物车里轻薄靓丽的春装让人眼前一亮,缓解了整个冬天的沉闷。然而,当点击“立即购买”时,有些你以为马上就能穿上的衣服,实际上距离发货的日子还有45天。
近年来,为争夺消费者市场,减少库存损耗,快速回笼资金,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开启预售模式。近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衣服等预售商品发货时间越来越长,“不退不换”“不接受差评”的“霸王条款”,正在消耗买家期待值,成为预售模式备受消费者诟病的几大问题。
网上一款预售45天且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款的衣服。
预售从7天到45天,让春装成功“错过”春天
“一个星期左右还可以理解,毕竟生产、运输确实需要花费一定时间,但40多天还不发货怎么能忍?”40多天前,安涵在某购物平台下单了几件春装,付款后才发现卖家给出的发货时间竟然长达45天。“当时页面上并没有标明是预售款,后来我跟卖家聊,他们说确实需要等,不愿意的话可以退款。因为挺喜欢这几件衣服,加上当时天气还有点冷,觉得再等等也行。”
让安涵没想到的是,40多天过去了,自己心心念念的衣服被告知“还在选面料”。“太生气了,天天看有没有发货,结果就给了这个解释,按照这个速度,想要穿上衣服,得到明年春天了吧。”
安涵购买的某件“预售”春装
和安涵一样,26岁的张鑫鑫也有类似困惑,多年前就一直使用电商平台购物的她,发现原本三五天可以收到的衣服,现在至少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原来经常在网红店铺买衣服,因为款式比较好看新潮,价格也便宜一点。现在还不如逛逛实体商店,马上就能穿。兴致都被网店磨掉了,很疑惑,网上购物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
不仅仅是衣服,记者调查发现,水杯、手作面包等商品也受到预售模式的“青睐”,买家下单后,卖家往往需要7天到45天左右才会陆续发货。
预售的水杯
行业链条中的不确定因素过多,商家实行预售制规避风险
预售,是指商家提供一个商品或者服务方案,通过平台预售产品工具聚集消费者订单,按照事先约定将商品或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一种销售模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电商快速发展,这种模式“疯狂”扩张,尤其到了每年“双11”,更成为电商“攻城略地”的法宝之一。
“为什么非要预售呢?”面对消费者的疑问,记者联系到资深电商从业者赵青,对“买卖服装”颇有研究的他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一般来说,卖家分为进货和做货两种。进货的店铺,商品生产周期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下游代加工厂的供货及加工能力密切相关,货期跟着别人走,自己无法左右。而自己做货的商家,从面料选择到染色制作再到生产出货,环节众多,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货期都会推迟好几天。”
商家不能按时发货
除此之外,疫情、物流运输、市场不稳定等也成为商家考虑的因素。那么,为什么商家不能提前做货呢?赵青告诉记者,必须考虑库存和成本,如果压货了,都是以十万元为单位的资金支撑。“衣服没上架之前,甚至是上架了没卖起来之前,都不敢随便做货。只有数据有起色了,才会赶紧安排。”
更让商家头疼的是,如今直播带货成为潮流,直播间内模特会展示大量的款式,但无法预测哪款销量最好,自己不可能每一款都提前备货。“消费者的喜好多变,爆款产品很难提前预测,所以,商家需要用样品去测直播间的流量,再根据订购的数据,跟工厂下单。”赵青说,实行预售模式,定量生产,能够有效规避风险。
“霸王条款”层出不穷,消费者权益谁来保障?
“预售动辄一个月就算了,最不能理解的是,有的商家还列出条条框框的规矩,什么时候发货不能承诺,不允许消费者因为发货时间投诉,不能退换货,不接受中差评。”在安涵看来,这些所谓的“规则”就是“霸王条款”。“找商家理论,他们就回复说不能接受的话可以不买,还有的付完款,等了很久却被告知没货了,要求我选择退款,也没有赔偿。”
商家不允许投诉发货时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按照某电商平台的交易规则,当卖家没有按时发货时,消费者可以选择投诉。然而,安涵告诉记者,就算得到赔付了,也可能会被商家“拉黑”。“以后不仅买不到这个网红店的衣服,还要被店家短信骚扰,只能自己默默生气,跟朋友吐槽一下了。”
某电商平台的投诉规则
商家如此行径,消费者何去何从?关于预售商品的有关法律规范,在我国电商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已有明确规定。河南金合力律师事务所郝创律师指出,消费者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果消费者选择退货或退款被商家拒绝,或被商家拉入黑名单,那么商家的行为涉嫌违法。郝律师也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预售商品时,一定要擦亮双眼,科学消费,并且留存好购买记录,依法理性维权。(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记者 李子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