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中国,如果谁还不知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名词,那就真OUT了。经济增长从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切换到“供给、需求”两端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中国经济领域的高频词汇。
今年5月,山东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出40条政策、部署27项重点任务,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山东“十三五”发展的主线和实现转型发展的突破口,也关系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9月19日,“供给侧·山东策——第十二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即将启程,来自全国的网络媒体、客户端、公众号、网络名人、理论专家将齐聚山东,聚焦山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新成果。从9月14日起,大众网推出“供给侧·山东策”系列综述,分别从“五大任务”看山东的新政策、新战略、新成效、新经验。
“供给侧·山东策”系列综述④
降成本山东做出“大减法”,企业减负活力满满哒
大众网记者 马俊骥
企业能盈利、有活力,经济才能有持久的发展动力。降成本不仅是企业自身扩大盈利的手段之一,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关系着转型升级的大局。
今年5月,山东印发实施了《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引导企业内部“挖潜增效”降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成本、社会保险费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是“降成本”的主要任务。
电费降了、运费省了,税负减轻了,办事不仅省钱还省时省事了,循环经济将原料“吃干榨净”,环保投入不再是“负担”反而能创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山东用降成本的“减法”,促成了发展活力与动力的“乘法”。
企业挖潜增效,“工业4.0”和循环经济助力降成本
走进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青岛双星轮胎工业4.0产业园,偌大的车间生产线上,工人的身影出人意料得少。
作为传统的劳动、资源、资金三密集产业,轮胎业在很多人心中曾是“傻粗笨脏”的形象。但在双星轮胎工业4.0产业园,高自动化的智能工厂让一切发生了改变。流水线上,机械手臂和工人配合密切,不同工序间,智能小车来回穿梭运送物料和成品……工人只需要进行关键工序的确认和调整,其他粗笨工作都由自动机械完成。
工业4.0智能化工厂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资源和质量管理成本,实现了高端、高差异化、高附加值、低退赔率。“从整个行业来看,不通过自动化、信息化升级提升行业的效率和质量而改变轮胎行业落后的局面,是不可能的。”青岛双星集团总经理助理兼机械本部本部长刘宗良说。
有的企业用自动化、信息化挖掘生产能力“不遗余力”,还有的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让原料被“吃干榨净”——一个挖潜增效,一个是节流降本,都是降成本的有效方式。
在济宁的菱花集团有限公司,玉米全粒综合利用率达到99.9%,比行业平均水平高3—5%。从废水中回收蛋白粉、有机肥等副产品,然后再循环用于菱花生态农业种植养殖,这里构建了“农业种植—生物发酵—生物副产品—农业种养”的产业链,形成了工农业双向循环、良性互动。
在烟台招远的双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一颗豆子的循环经济让企业的产业链如同它生产的粉丝一般不断拉长——豆子提取淀粉制成粉丝;提取蛋白加工成中高低端的蛋白产品;豆渣制成纤维;豆渣加上玉米芯成为食用菌的菌种包;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以生成三个产品:沼气发电、沼气工艺优化提纯天然气、沼渣制取有机肥……废水、废渣、废气的循环再利用,让以往被企业视为“负担”的环保投入变成了创收点。
政府简政放权,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
降成本不仅要省钱,还要省时、省事。今年,山东首批削减省级权力事项68项,本届政府已分9批削减省级行政审批事项524项,形成了5%在省级、20%在市级、75%在县级的“金字塔”格局。
在山东东营,行政审批流程被再造,各项审批流程被优化,最大可能缩短时限。项目核准由20个法定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政府投资项目审批、节能报告表和报告书审查由20个法定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项目备案由3个法定工作日缩短为1个工作日;招标方案核准和节能登记表由20个法定工作日缩短为1个工作日。
在山东威海政务服务中心,62个窗口单位入驻办事大厅,政府将权力集中,让企业和群众不必东奔西走,一站式办成事、办好事。“威海建的市民网能办一千多项事了,政府各个部门让老百姓能从网上办的就不要再找人……”威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惠说,2014年,威海市通过简政放权,刺激新增企业数增长106.6%,市场活力的提升有目共睹。
山东的省级政务服务网上平台一直很忙,目前,已有702项行政许可事项上网运行,今年还将完成省市县三级联网,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另外,山东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也已经建成,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贯通,非涉密投资项目全部实行“平台受理、在线办理、自动监控”,截至5月底已入库项目5977个。
除此之外,“一网通”“一号通”“一表通”等审批服务模式,以及一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理、同城通办等公共服务模式从省到市、县、乡落地,种种举措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实现了不仅省钱还省时、省事的“降成本”效果。
调降税负和社保费,保障支撑能力的同时给企业减负
税费和社会保险费成本也是企业成本中占较高的一部分。山东在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政策导向、基金支撑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对税费和部分险种的缴费比例进行了下调,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
税负方面,山东“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全年预计新增减税规模320亿元;全面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1—5月份减免增值税和营业税13.9亿元。
同时,山东主动调降社保费率,2010年和2011年,先于国家两次下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费率;今年又提出全省各市缴费费率统一降至18%。目前,淄博市已经降低费率,自7月1日执行;菏泽市已经市政府研究,并将于10月1日起执行。据测算,单位费率降低1个百分点,两市今后每年将减轻企业负担约4亿元。
2015年4月,山东将所有单位和个人失业保险费率都统一为1%和0.5%,低于国家规定的总费率(2%),每年减轻企业负担20亿元。2015年10月1日起,各市陆续调整完善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调整后全省工伤保险平均费率下降到0.76%,每年减轻企业负担9亿元。
目前,山东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险费总体费率水平约为27.3%。总体上看,各项社会保险费率均低于或已经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在全国维持在较低水平。
同时,山东依法将资源、环境、房地产等领域具有税收性质的收费基金项目并入相应税种,先后停征育林基金、价格调节基金、散装水泥专项资金项目,预计全年可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约4.6亿元。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按规定标准的80%征收,今年为企业减负约2.1亿元。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收费项目,省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由116项减至36项,减少了69%。另外,山东还将国内植物检疫费等18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由小微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2016年可为企业减负约2754万元。
物流用电用地都“打折”,山东力争年内为企业降成本500亿
在地图上,中化弘润石化公司的黄潍(黄岛—潍坊滨海)输油管道是一道不起眼的红线,但这条长176公里的管道一年可最大输送原油、燃料油2000万吨,相较传统的陆路运输,不仅安全高效,而且每年可节省运费近10亿元,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要素成本。
除了物流成本,用电用地也是所有实体经济成本的“大头”,山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系列举措,将这些成本一降再降。
2014年,山东启动了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直接交易试点工作。截至2016年5月底,共有569家电力用户参加市场化交易,已签订合同交易电量594亿千瓦时,可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约31.05亿元。
参与交易的许多企业用电成本进一步降低:山钢集团济南分公司1—5月份,实际直接交易电量合计6.3亿千瓦时,降低用电成本共计3172万元,预计全年可降低用电成本6500万元;齐鲁制药有限公司从2014—2016年,连续三年入围电力直接交易试点用户,分别降低用电成本114万元、186万元和775万元。
2016年,山东进一步调整降低了上网电价,预计全年可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约65亿元,加上电力市场化交易降低的成本,合计全年可降低100亿元左右。
在用地方面,山东有力措施不断。济南市制定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实施办法,规定工业用地可采用“先出租后出让”或“按弹性年期出让”两种模式办理用地手续,有效降低中小企业拿地门槛,减小企业一次性购置土地的资金压力,同时又能发挥市场优势,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降了成本,增了企业的活力与动力。下一步,山东将组织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力争年内为企业减轻成本负担500亿元左右。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