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山东“用心”补短板,做好一道“加法题”

来源:大众网 作者:樊思思 | 责任编辑:朗拿度 2016-09-19 10:28:25

    编者按:

    在中国,如果谁还不知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名词,那就真OUT了。经济增长从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切换到“供给、需求”两端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中国经济领域的高频词汇。

    今年5月,山东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出40条政策、部署27项重点任务,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山东“十三五”发展的主线和实现转型发展的突破口,也关系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9月19日,“供给侧·山东策——第十二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即将启程,来自全国的网络媒体、客户端、公众号、网络名人、理论专家将齐聚山东,聚焦山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新成果。从9月14日起,大众网推出“供给侧·山东策”系列综述,分别从“五大任务”看山东的新政策、新战略、新成效、新经验。

    “供给侧·山东策”系列综述⑤

    山东“用心”补短板,做好一道“加法题”

    大众网记者 樊思思

    2016年8月16日凌晨,由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酒泉升空。同一时刻,在数千里外的山东济南,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域量子通信网络——济南量子通信试验网,正在为数以百计的用户单位提供“绝对安全”的数据传输服务。

    济南量子通信网的惊艳,只是山东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创新驱动补短板的冰山一角。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从以山东量子研究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先锋,到济青高铁、海绵城市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开工建设,再到市区政务服务大厅、棚户区改造等关系社会民生的种种设施、改善,山东牢牢抓住供需失衡的核心问题,一方面大胆创新敢于尝鲜,另一方面脚踏实地搞好基础建设,通过改善供给质量,补足发展短板,用严谨而又不失新颖的方法,解好了供给侧改革中“补短板”这道独特的“加法题”。

    敢上天能入地,创新补的是技术更是“高端范儿”

    量子通讯卫星被送进太空,我国的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工程“京沪干线”项目也将于今年年底竣工,上文提到的“济南网”,便是量子“京沪干线”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量子技术研发投入大、见效慢,济南能够在量子通信技术发展中坐稳国内“第一把交椅”,甚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既来源于原有的科研底蕴和技术积累,更得益于当地政府6年来持之以恒的投入和大力支持。

    “上天”的量子通讯卫星令世人瞩目,可要说起“入地”的本领,其中的科技含量可一点也不逊色。

    据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布消息,“东方红2号”科考船日前已从青岛起航,前往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执行万米深海科考任务。这个航次将对自主式水下潜器(AUV)、万米深水采样装置等8种完全自主研制的海洋仪器与装备开展系统化海上试验,还将为研究深海生命起源与演变、深海碳循环与地球生物化学循环等提供数据与样品。实际上,像这样的重大科考任务对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来说并不鲜见,作为我国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它对于提升我国海洋科学与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堪称抢占全球海洋科技的制高点的“排头兵”。

    这样大胆创新、积极转化成果的例子并不只发生在高精尖科技领域。一年来,山东不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中提出23条政策,66项措施,并出台了28个配套文件,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技管理体制。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等一大批重大创新平台建成投用,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喜获批复。今年1-5月份,全省新增省级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85家,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34.2%和53.5%,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66个,居全国第一位。预计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3.5%,比年初提高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省先后创建创业孵化基地370个,创业园区128个,新业态、新模式遍地开花……

    随着创新驱动能力的不断增强,山东在科技研发、智能制造、“互联网+”等领域的水平显著提高。一句“敢为人先”,补的不仅是先进技术,更是产业结构愈发合理、综合实力走在全国前列的“高端范儿”。

    修路造桥挖管道,补好基础设施“软肋”才能大步奔跑

    深灰色的铁轨在齐鲁大地上蜿蜒,不断延长、分支,逐渐织线成网,延伸到四面八方。这是山东实施“两网两通”工程的写照。“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历来都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补齐这个短板,山东不吝气力。“十三五”期间,山东将加快建设高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规划新建、续建高铁里程1449公里,全力推进济青高铁、鲁南高铁等重大工程建设,力争到2020年建成以济南、青岛为中心的省内高速铁路交通圈;规划建设高速公路2600公里,争取在“十三五”末实现县县通高速,在让全省人民享受便捷快速出行的同时,有力拉动各地经济发展。

    如果说加大铁路、电网、水利这样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是为全省经济发展打通经络,那么,加快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是助推城乡发展、提高全省综合实力的坚实“地基”。

    新建小区自带“吸水”绿地、路边人行道也能“喝水”、园林绿地下凹蓄水、城市河道划蓝线保水……作为全国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济南的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正在有序进行。下雨时能吸水、蓄水、净水,缺水时能及时释放、利用,未来的济南或许能像“海绵宝宝”一样,摆脱城市积水之苦,变得吐纳自如。

    除了“海绵宝宝”这个惊喜之外,山东还在城市开展了立体交通、地下管网、智慧城市管理等“十个系统”建设,重点解决“城市病”和城市建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同时,改路、改电、改校、改房、改水、改厕、改暖等“七改”工程也正在农村地区扎实推行,今年1-5月份,全省已改造农村危房1.8万户,累计完成农村改厕73万户。通过构建与新供给体系相配套的软硬基础设施支撑体系,解决了城乡生活中的种种“软肋”,全省综合发展才能不瘸腿儿,跑得快。

    凡事多替百姓想,小小“房票”补的是房子更是民心

    最近几个月,家住淄博市张店区车站街道兴西社区的邹宗涛常常乐得合不拢嘴,前年花19万元买的仅有66平米的二手房,不久前“变”成了144平米的大宅子,除了自家贴补的40万元,其余差价全由政府“买单”。作为车站街道棚改以来首个用“房票”买房的人,邹宗涛觉得,这“房票”政策真是贴心到家了。

    棚户区改造是民生改善工程中的一大难题,居民都希望从脏乱差的棚户区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居,可怎么补贴、啥时候搬、搬到哪儿都是政府与棚改户协商过程中的“疙瘩”。这一切在“房票”政策中得到了解决,政府把作为购买商品房支付凭证的“房票”发给棚改户,居民可以在指定区域内任意选购新房或二手房,且所获得的安置补贴比以现金形式获得的补贴要高出20%。有了这么方便、实惠的安置方式,棚改不再是令人头痛的“持久战”,仅过去4个多月中,张店区车站街道就与250多户居民签订了拆迁协议,发放“房票”百余张。目前,作为一项日趋成熟的棚改安置方式,“房票”正在逐步向全省推行。

    小小一张“房票”,反映的是山东全面改善社会民生的决心、耐心和细心。大众网记者从山东省发改委了解到,今年1-5月份,全省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78.5%,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截至今年5月末,全省已开工建设26.3万套,开工率54.8%;货币化安置10.8万户,安置率41.1%。在教育方面,全省累计完成投资259.6亿元解决大班额问题,“全面改薄”开工建设校舍面积1337万平方米;开工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处1239处,完成512处。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山东在全省范围大力推进现代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31个首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重点项目正在顺利建设中。想百姓所想,解百姓之忧,花大力气改善民生,补的不仅是房子、校舍,更是民心。

    “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木桶效应告诉我们,最薄弱的环节往往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水平。看见短处不难,而挽起袖子补齐短板,则需要非同寻常的魄力、创造力,以及大量时间和心血的投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了补齐限制发展的一块又一块短板,山东所做的远不止文中所述。科瑞集团的石油装备品牌享誉世界,台儿庄依托京杭大运河发展起文化旅游业,这是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缩影;泰山体育集团将体育器材从奥运赛场送入千家万户,韩都衣舍从淘宝小店发展成中国互联网快时尚第一品牌,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为企业带来无限活力;马踏湖治理污染修复自然湿地,淄博市下决心对东部化工区整体搬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更是补好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碧水蓝天……山东省围绕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着力补齐短板,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解答好了供给侧改革中这道特殊的“加法题”,才能让“木桶”盛足水量,全面提升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