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普通走访揭开新型污染案
你以为“煤改油”环保,其实却是在“烧废”“烧毒”。有人从上游企业收购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溶剂、清洗剂、萃取剂、高废物等废液废料,经过所谓的“技术员”随意混合调配,就变身为假冒锅炉燃油,热销市场。
一次普通的走访,河北省衡水市公安局民警无意中揭开了全国首例用危险废物烧锅炉污染大气案,发现了控煤政策推行中隐藏的一类新型犯罪。
近日,该案侦办民警向《法制日报》记者讲述了案件侦破详情。
可疑锅炉燃油充斥市场
“今年学校锅炉房不知怎么回事,味大得呛人,你们过来看看吧。”
2017年3月,衡水市公安局环境安全保卫支队民警刘湘冀到该市冀州区一家中学走访时,老师随口一句话引起了他的注意:莫非燃料有问题?
刘湘冀立即去学校锅炉房查看,刚一进门,一股刺鼻的味道就扑面而来。刘湘冀凭经验判断,这肯定不是正常烧锅炉所用的柴油或煤焦油的味儿。
近年来,随着环保工作的加强,诸多地方采取了“控煤改油、改气、改电”措施。相对于天然气、电、柴油等,成本更加低廉的锅炉燃油应运而生,成为替代燃煤的首选。
如果是锅炉燃油有问题,那可不是小事。经向领导汇报,刘湘冀与同事马上开始调查,结果发现在该学校周边就有16家单位购买了同样的锅炉燃油,而且都反映这种油烧起来呛鼻子,而衡水有600多家单位在使用这种燃油烧水做饭。
民警调查发现,这种锅炉油的本地经销商是河北通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该公司营业执照上看,这是一家灶具和甲醇的销售企业,既无危险化学品储存资质,也没有燃油经营资质。
民警到公司仓库查看,发现27个3米多高的储油罐,罐上面标注着“醇基燃料”,但库管员却说不清其中的具体成分,这引起了民警的怀疑。依据法定程序,刘湘冀与同事对每个罐体进行检查、登记,并随机提取了12瓶样品。
“这些样品颜色都不一样,浅黄、深红、暗褐、紫黑,黏糊糊的根本就看不出是什么东西,取样封存就花了3天时间。”刘湘冀告诉记者,他和两位同事戴着两层厚口罩都挡不住冲鼻的酸臭味,恶心得直想吐,半个小时就得出去换换气。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长时间在封闭的空间接触不明物体,3位民警的身体都出现了异常,头晕恶心,鼻子和嘴长出大大小小的水泡并开始溃烂。
经进一步调查检测,民警发现,这些所谓的锅炉油的来源为外地非法购入的多种危险化学废液。这些废液经过简单调配后,以醇基燃料或锅炉燃油的名义销售给河北及外地的饭店、学校、医院、工厂、浴池等“煤改油”锅炉用户。
鉴于该案涉及面广、销售量大,其社会影响和危害巨大,当年4月28日,衡水市公安局环安支队对河北通泽生物科技公司立案侦查。
有毒危废化身“煤改油”燃料
办案民警随机对涉案公司内储罐液体取样检测,并赶赴外地抽取了其中6家下游用户的锅炉油样品,带着样品赶到山东青岛,找到有危险废物鉴定资质的山东司法鉴定中心。
42天后,办案民警拿到了鉴定报告:通泽公司贩卖的所谓“锅炉燃油”根本不是油类,而是多种有毒化学品的混合液,且各样品的成分和毒性均不相同,含有苯、甲苯、氯萘等多种挥发毒性、吸入毒性、致癌毒性物质,属于危险废物。样品经燃烧检测,颗粒物及氮氧化物排放均超出国家标准,并均检出氯化氢等盐酸气态物质。“这些危险化学废液被转售后,下游锅炉用户燃烧的并不是油,而是在‘烧废’‘烧毒’。”刘湘冀说。
拿到相关鉴定评审,衡水警方依法刑事拘留了通泽公司负责人马某。民警调取了涉案公司出入库单、检验单和银行账单往来记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询问。
随后,办案民警一路追查,几天时间里行程一万多公里,涉及6省7市12个县,共抓获涉案人员12名,查清一年来危险废物的销售量高达1.2万吨。其中,江西某药业公司倒贴运费,将含多种有机溶剂的废液交由江西某公司非法转运;内蒙古一家公司将产生的含有机溶剂的危险废物,以每吨100元的价格非法对外出售。
衡水警方多方取证查明,这些危险化学废液由上游的药企、化工厂、实验室等单位非法流出,辗转千里最终流入该市,且数量惊人。不特定厂家和行业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溶剂、清洗剂、萃取剂、高废物等废液废料,只要能够燃烧就有人收购、倒卖,有害物质最终排入大气。
衡水市公安局环安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正规企业无害化处理危险废物,每吨费用在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部分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违法违规处置危险废物,成为危废进入市场的源头。这些未经无害处理的有机溶剂、清洗剂、萃取剂等废液、废料,几经倒手流入市场。通泽公司对这些废液收购后,再以每吨2600元至3500元不等的价格转售给下游近千家“煤改油”锅炉用户,非法牟取暴利。
从废料到燃油,关键在于所谓“技术员”的调配。据介绍,对收购的液体,经销商仅测试燃烧热值和酸碱度,由“技术员”随意混合调配,直至清澈。大多环节,仅凭“技术员”目测观察燃烧残留和烟气,对废液有害成分以及产生的化学反应或毒性,售卖者并不检测。
嫌疑人落网后,案件是定性为一般的非法经营,还是危害后果严重的污染环境?这直接关系到能否让犯罪嫌疑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办案民警找到衡水市环保局监测站,通过监测发现,这些危险废物燃烧后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同时,衡水市公安局提请河北省公安厅召集省内环境科学领域4位专家对涉案公司污染环境问题进行评审。专家组最终鉴定送检样品全部为危险废物,认定通泽公司非法购入和转售的危化废液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铁证如山,这起案件定性为污染环境,7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很快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涉案的多家外省企业已交由当地警方依法处理,马某等人正在等待法院的最终判决。
揭开锅炉燃油行业黑洞
这起案件是全国首例危废液体充当燃料油环境污染案,但违法手法并非个例,该案揭开了燃料油行业黑洞。衡水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出现废液、废料经过随意调配就改头换面成锅炉燃油的犯罪案件,既与假燃料油的暴利驱动有关,也与目前缺乏完善的燃料油标准体系和有效的行业监管有关。
该案中,不仅是非法调配燃料油的不法分子见利忘义,在利益的驱动下,“锅炉燃油”的经销商也只关注原料的价格,并不在意成分。而对部分监管部门来说,关注点只在是否烧煤,对燃料油的监测则流于形式。
据了解,传统的非法处置危废物品污染环境案件多为非法排放或异地倾倒,而衡水警方此次破获的案件,“锅炉燃油”产业链所涉单位和个人庞杂,环节繁复,且每个环节经手人都会刻意隐瞒、销毁证据,给案件侦破带来一定困难。此外,由于废液调配的“锅炉燃油”成分复杂,鉴定机构无法对样品全部成分定性、定量,难以作出充分鉴定,也给公安机关调查取证带来极大难度。
值得一提的是,这起案件中,从业人员多与化工产业相关联,但均没有危险废物经营和处置资格。在涉案企业的整个供货环节中,也没有一家燃油用户索要生产合格证、批次、产品成分含量等关键手续和证明文件。
此案成功侦破后,公安部治安局把这类案件列入污染环境犯罪的重点打击类型,河北省把此案揭开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醇基燃料”列入永久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大气污染防治范围,要求加强行业监管、堵塞管理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