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每小时收费1000元的英语课、4万多元的游学夏令营、数千元的绘画辅导班……暑期将至,网上频频曝出家长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项目的高额消费账单,让不少人大为惊讶——原来放假要花的钱居然比上学的时候还多。课程培训、兴趣辅导、出国旅游以及各种相关购物花销让不少家长头疼不已。“暑假不自由”如今已成为一些家长不得不面对的消费难题。对此,你怎么看?
本期“京报调查”(新京报与清研智库联合推出)就此展开调查。
■旁边评论
少些跟风和攀比多些“暑假自由”
游学、国内、国外夏令营、课程培训、兴趣辅导以及各种相关购物,一个暑假动辄花掉数万元,孩子暑假高额消费账单让不少家长倍感经济、心理双重压力。继刷爆朋友圈的“购房自由”、“旅游自由”,甚至“香椿自由”、“荔枝自由”后,如今,“暑假自由”又成了不少家长的奢望。
一些家长之所以不遗余力地为孩子暑假高消费买单,无非是想通过多报班、多参与活动为孩子打造一个更有竞争力的未来。但花钱多,未必受益就多。
暑期适当的教育消费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无视孩子的个性禀赋,不尊重孩子意愿,不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量力而行,而是盲目跟风攀比甚至炫富,不得不说已与助力孩子成长的初衷相去甚远。到头来只会苦了孩子,累了家长,反而以孩子和家长的“暑假不自由”成全了五花八门培训机构的“暑假创收自由”。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与其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倒不如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多感受生活。先将真正的暑假自由还给孩子,家长才会迎来自己的“暑假自由”。
而对每个人来说,如果都能够尊重自身的感受,以自己的生命节律走在自己的时区里,不违拗本心,不盲从别人,活出属于自己独有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种更高境界的“人生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