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新首钢大桥建成通车 “百里长街”延长至51.5公里

2019-09-29 14: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中新网北京9月29日电 (记者 杜燕)今天,长安街西延道路工程新首钢大桥全面建成通车。至此,西起门头沟区石担路、东至石景山古城大街、全长约6.5公里的长安街西延项目全线通车。至此,“神州第一街”——长安街从46公里增至51.5公里,即从门头沟区石担路到通州区运河广场全长51.5公里。

9月29日,长安街西延道路工程新首钢大桥全面建成通车。 张可为 摄

采用世界首创的斜拉刚构体系

新首钢大桥横跨永定河,全长1.35公里,规划为双向八车道城市主干道。主桥长639米,最宽处54.9米,共5跨,主跨跨径280米,是北京地区最大跨径桥梁,也是目前中国桥梁中最宽的一座钢桥梁。主桥全部采用钢结构焊接,总用钢量约4.5万吨。

新首钢大桥采用了世界首创的“五跨双塔双索面斜拉刚构组合桥”结构。两座门形钢塔呈三维空间扭曲构造形态,分别高达124.5米和77米,通过斜拉索拉起全桥近3万吨重的钢箱梁。两座门塔和主梁、拉索组成像是两个面对面坐在地上的人,脚抵着脚,手拉着钢索,各自向后用力拉伸的拟态,故名“合力之门”。

据介绍,新首钢大桥不仅结构体系新颖、曲面造型独特,同时堪称国内外规划设计理念最先进、技术水平最高、设计建造难度最大的桥梁之一,多项指标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为完成“合力之门”独特的结构设计,建设单位全面应用数字设计、数字建造技术,实现了国际上首例可直接用于加工制造的数字桥梁模型技术应用。通过引入BIM正向设计技术,建立了大规模、超精细BIM设计模型,解决了大型复杂桥梁的设计难题,实现了大桥多专业、全寿命周期的设计。

在设计、施工中,采用BIM管理平台,对文件、物料、质量、进度进行全方位管理;开展曲板加工、异形节段组焊等试验研究,全力攻克了150毫米超厚板焊接与变形控制难题;采用三维扫描测量技术进行成品检测,实施数字化预拼装实现施工模拟,解决了钢塔空间曲线结构测量监控难度大的难题,高质量完成了总长15万延米的焊接作业量。此外,BIM技术还解决了钢塔和主梁的加工制作、钢塔运输、吊装就位、精确测控等难题,实现了三维空间扭曲的钢塔顶部的高精度合龙,在同类施工中位于国际领先水平。

着眼细节提升驾乘和步行体验

为确保车辆通行安全,提升驾乘体验,新首钢大桥的机动车道设计为四上四下共八车道,提升道路车辆承载力。同时,主干路中央隔离带的栏杆不仅具备防撞功能,夜间还起到抵挡对面车辆灯光照射的作用。

为保障步行市民的出行安全及体验,大桥在机动车道两侧分别设置了3.5米宽的非机动车道和3米宽的人行步道,人行步道不仅设计了无障碍设施,还涂有防滑材料。同时,大桥最外侧的栏杆可以让市民舒服地趴在扶手上远眺风景。

在全面提升大桥交通功能的同时,设计时力求突出桥下空间的使用功能。通过桥墩柱的错落布置,大桥下形成很多围合空间,市民可在这些空间举办各类活动。主桥还增加了人行楼梯,方便市民从大桥下到永定河岸边。

记者了解到,为将新首钢大桥建成一座真正的“环保之桥”,先后建设了封闭式总拼厂房、标准涂装厂房,安装了VOC除漆雾系统、除尘系统、烟雾颗粒净化器,使大气污染和烟尘颗粒排放降低到最小程度。

北京市交通部门负责人表示,长安街西延工程的建成通车,对于拓展“新首钢”区域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交通保障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将加强北京中心城区与京西地区之间的联系,带动门头沟区、石景山区和新首钢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为西部地区更好地承接中心城的疏解功能奠定交通基础。(完)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