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全球粮价上涨 14亿中国人的“饭碗”会受影响吗?

2020-12-27 07: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全球粮价总体上涨,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食品价格指数已连续上涨6个月,达到2014年底以来最高水平。国际粮价上涨会否影响中国粮食安全?明年中国14亿人的“饭碗”有保障吗?

口粮绝对安全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2020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连续6年保持在13000亿斤以上。

“中国人的‘饭碗’始终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向中新社记者表示,在今年粮食大丰收的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依然将粮食安全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显示出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中国秉承“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安全观,使中国人吃饭有保障。

在专家看来,中国对口粮安全高度重视,水稻、小麦长期自给有余,口粮供应受国际粮价影响很小。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一级巡视员陈友权表示,今年中国粮食高位增产,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粮食人均占有量达到480公斤左右,高于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稻谷、小麦两大口粮产需平衡有余,库存充裕。尽管玉米产量持平略减,加上各方面库存,供需也基本平衡。

结构性缺口需关注

在口粮自给的同时,中国粮食供给存在结构性缺口,尤其是大豆对国外依赖性较强。近年来中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是大豆,据海关数据,今年1-11月累计进口大豆9280万吨,同比增加17.5%,农业农村部预计大豆全年进口量将突破1亿吨。

与此同时,国际大豆价格明显上升,带动中国进口大豆成本上升。11月,山东地区进口大豆到岸税后价每斤1.91元人民币,连续6个月环比上涨,同比高17%。

在国际大豆价格上升的情况下,中国大豆的供给是否会受到影响?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主要属于恢复性上涨,目前还没有到历史最高位。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在于大豆对国外依赖程度高,需要关注价格传导效应,加强预警,做好结构性平衡。预计后期国际大豆价格不会大幅度上涨。

今年中国玉米产量略减,玉米价格上涨创6年来新高。李国祥表示,面对上涨的价格,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随之提升,明年种植面积将明显增加。此外,目前中国动物类食物消费增加,使饲料粮需求增加,考虑到消费结构的变化,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玉米种植的支持力度。

紧平衡长期存在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20/2021年度全球粮食供需总体上还是宽裕的,并不支撑粮价长期大涨。但考虑到疫情、灾情发展还不明朗,短期国际市场仍可能出现较大波动。

中国粮食连年丰收,储备充足,供应充裕,虽然粮食安全短期无虞,但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粮食中长期供求仍呈紧平衡状态,需要时刻绷紧粮食安全的这根弦。

“在当前整个世界形势都比较复杂的情况下,面对国际粮食市场波动,一定要有所谋划,加强预警,做好结构性平衡,同时要进一步改善粮食安全状况,减少国际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冲击。”李国祥表示。

张红宇表示,新时期在粮食安全上要抓好两个“重中之重”:一是解决好种业问题,二是解决好耕地问题。在种子问题上,要发挥举国体制作用,通过科技攻坚克难,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保持总量增长,守住口粮自给的安全底线,解决在结构、优质、高效方面存在的不足。在耕地方面上,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主粮耕地面积不缩减,加快建成一批高标准农田。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深化农村改革,调动亿万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发展种粮合作社、粮食加工企业等规模经营,增加种粮收益。”张红宇表示。(记者 陈溯)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