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网友热议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2021-05-21 06:47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

——网友热议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贺电。

5月19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过程两器分离和着陆后火星车拍摄的影像。图像中,着陆平台驶离坡道以及祝融号火星车太阳翼、天线等机构展开正常到位。

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天问一号登陆火星之时,互联网上一片沸腾,写满对中国航天人的致敬,洋溢着中华儿女的自豪。网友“牛哥”留言感叹道:“悠悠岁月,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国之骄傲。”

“火星你好,中国来了”

5月15日,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在火星表面。对于这一激动人心的过程,各媒体高度关注,纷纷在第一时间推出报道。

微信公众号“中国航天报”,用视频和文字的形式,进行了这样描述: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4时许,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历经约3小时飞行后,进入火星大气,经过约9分钟的减速、悬停避障和缓冲,成功软着陆于预选着陆区。两器分离约30分钟后,环绕器进行升轨,返回停泊轨道,为着陆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后续,“祝融号”火星车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

微信公众号“人民网”发布题为“火星你好,中国来了!”的报道,并配以模拟动画;微信公众号“新华社”发布题为“刚刚,成功着陆”的海报;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发布题为“落火成功!”的新闻,并配以一张地球到火星的飞船票样海报……成功着陆的消息,立刻霸屏微博热搜榜,从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到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再到动画模拟天问一号着陆过程,网友们关心着天问一号着陆火星的方方面面。

“火星你好,中国来了!”“为祖国航天人点赞”……网友们的留言中,体现出抑制不住的喜悦心情。网友“杰克”留言说:“祝愿中国航天事业越来越强大,祝愿祖国越来越强盛!”网友“不忘初心”留言说:“中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我们为此骄傲!”

“天问一号本领强”

着陆火星面临巨大风险考验,多家媒体从各个方面对天问一号的本领进行了揭秘。网友们纷纷感叹:“天问一号本领强!”

在茫茫太空中,如何不迷路?

央视新闻客户端的报道介绍说,这要归功于两台全新研制的设备,它们会在不同阶段帮助天问一号确定位置与速度。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究员郑循江介绍说,“一台是光学导航敏感器,一台是红外导航敏感器。光学导航敏感器是用于巡航段,是远距离对火星成像。红外导航敏感器用于环绕段,也就是天问一号成为火星卫星的时候,用它来进行测量(天问一号)探测器的轨道位置和速度。”

面对艰巨的挑战,天问一号是如何漂亮利索地完成整个过程的?

《人民日报》的报道揭示了惊心动魄的9分钟。文章说,天问一号的降落过程大致分为气动减速段、降落伞减速段和动力减速段。9分钟内,着陆巡视器要完成10多个动作,每个动作都要一气呵成,而且只有一次机会,可以说是环环相扣、步步惊心。

“超音速降落伞是减速技术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天问一号在使用降落伞时要保证在超音速、低密度、低动压下打开,这个过程存在开伞困难、开伞不稳定等问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火星探测器总体主任设计师王闯介绍说,“火星大气非常稀薄,要求探测器的气动外形具备高效的减速性能,同时需要更轻量化的防热材料。”

天问一号在向火星靠近的飞行轨道里要经历多次温度循环变化,其中,最高温达100℃,最低温可达零下120℃,这样一个温差超过200℃的环境对天问一号内部设备正常工作的影响极大。天问一号能够翻越“万水千山”成功着陆火星,有件“法宝”不得不提,就是身上那件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历时两年精心研制而成的银色“冲锋衣”。

在《光明日报》的报道中,研制人员介绍说,这款“冲锋衣”学名为“低吸收—低发射热控涂层”,是一种涂饰在航天器外表面的热控制材料,拥有对太阳光谱辐照的反射能力以及自身的红外辐射特性,能够有效减少空间环境对航天器内部造成的温度影响。

“他们才是最亮的星”

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取得成功后,网友们纷纷致敬参与其中的航天工作者。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航天人上一秒还沉浸在紧张气氛中,着陆成功那一刻,瞬间爆发出热烈掌声!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的视频中,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难掩激动,忍不住落泪。这个10秒钟的视频,令不少人跟着一起热泪盈眶。

在新华社客户端发布的文章中,张荣桥说:“为了今天的最后结果,十年前进行筹划,千军万马为之奋斗了六年,我们在发射场坚守了110天,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坚持了202天,取得了首战告捷,也就是环绕火星,之后到今天又坚持了93天,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今天最终的胜利!”

网友“CLLN”留言说:“辉煌的背后,是航天人呕心沥血的结晶。”网友“NELSON”在留言中表达了对航天人的敬意,说:“他们才是最亮的星!”

在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的分分秒秒中,29岁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工程师鲍硕,平静而稳定地发出一条条指令,丝毫未被周围的紧张气氛所干扰。

“又美又飒”“心态好稳”……网友们满怀钦慕地评论着这位女性“钢铁侠”。她沉着的表现通过镜头传递到千千万万人眼前,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青春勃发的力量。

事实上,从嫦娥五号发射现场24岁的指挥员周承钰,到天问一号“落火”时刻29岁的女调度鲍硕,浩瀚宇宙中许许多多印刻着中国名字的航天器背后,是众多年轻的航天人奋力接续奔跑的身影。网友“酷酷”认为,中国航天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中国军网刊发的报道指出,在创新之旅上,火星只是又一个起点。无论是发展航天尖端技术,还是进行全新探索,乃至满足人类对浩瀚宇宙的好奇心,中国航天人将继续向更遥远的星际进发。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