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6月5日),北迁野生象群所在的昆明市晋宁区下了场大雨,象群的活动频率开始减少。
云南北迁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介绍,截至昨天下午3时10分,象群先向西南再转向西北,一共迁移了12.1公里,由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进入夕阳乡活动。
今天凌晨0时30分,夕阳乡下起了大雨,为实时掌握象群最新动态,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无人机监测任务分队冒雨启动无人机监测象群。夜间红外监测显示,象群的活动频率有所减少,大象包围着小象和幼象抱团取暖,目前人象平安。
根据活动轨迹预测,象群近期有可能重返玉溪地界。目前根据象群迁移路线,指挥部已向玉溪、昆明有关县市区发出预警。为做好布防工作,现场指挥部采取地面人员与无人机跟踪相结合的方式,24小时不间断加强象群监测,确保每头野生象都在监控范围内。
野生象群正在昆明晋宁区夕阳乡境内休息
针对野象群目前的情况以及下一步动向,本台记者也采访了国家林草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我们来听听他的介绍↓↓↓
国家林草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
象群目前是在晋宁区夕阳乡附近的森林里面休息,
现场指挥部和专家组一直在对象群的移动方向和周边的地势地貌以及植被状况,
还有人口分布等各种因素进行及时的研判。
当这个象群进入晋宁区以后,
发现它的北面正好是人口密集的双河乡。
为了避免象群误闯乡镇,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同时也为了保障
象群的安全,
指挥部及时采取了相关的措施,
对象群的活动进行了一定的引导,避免它们闯入人口密集区。目前象群开始整体向西移动,下一步动向要进行综合研判。
多措并举缓解人象冲突
因为保护区野生象种群不断增加、栖息地承载力受影响,部分亚洲象走出了保护区,向外扩散。为了避免人象发生矛盾,云南近年来做了大量工作。
上世纪90年代起,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就尝试在保护区内安装太阳能电池,架设太阳能电围栏,挖防象沟、防象壁,把亚洲象栖息地与人类隔开,但都未取得有效的作用。为满足亚洲象的食物需求,2001年,保护区先后在尚勇片区的冷山河、南满河谷和勐养片区的关坪、树林寨等地建立了2000多亩食物源基地。
2009年底,为补偿亚洲象对当地人、财、物的损害和损失,保护区又与保险公司签订了亚洲象公众责任险投保协议。2010年云南正式将亚洲象造成的损失纳入保护范围。
西双版纳州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站长李中员:
为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合法公民受到野生动物伤害、财产损失、农作物的损失等等给予理赔,为他们的合法利益提供了一些保障。
虽然亚洲象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它仍是数量极少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保护依然是最重要的原则。2020年,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始采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时收集分析亚洲象的行进轨迹和行为数据。
云南西双版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林露湘:
比如说无人机、电子围栏、红外相机,我们做示范的这些点,人象冲突都没有的。大象来了,我们就预警了,老百姓就知道哪里有大象他就不去了,就错峰。
同时,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开展亚洲象栖息地修复项目,与老挝北部三省共同开展“中老跨边境联合保护区域合作项目”,为亚洲象构建了一条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如何让大象拥有更好的家园,让人象和谐相处,全社会还在努力。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所长郭贤明:
目前我们正在尝试做一些亚洲象的食源地建设,开展一些亚洲象栖息地修复工作。实际上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些工作把从保护区里面出去的一些亚洲象,能够逐渐吸引回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