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老问题有何新方法?——来自国务院督查组督查一线的见闻
新华社上海8月30日电(记者 何欣荣、徐海波、吴燕婷)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痛点之一。近日,记者随国务院督查组在上海、湖北和广东等地走访时,企业和金融机构纷纷对这一老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企业“痛点”:贷款条件收紧、手续费高
近日,国务院第十七督查组在湖北省宜昌市实地走访多家企业,了解企业当前经营中的问题。不少企业反映,融资难仍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障碍。
湖北屈姑国际农业集团是一家以柑橘精深加工为主导的企业,对带动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发挥了较大作用。企业负责人向督查组反映,当前金融机构收紧了贷款的条件。如以前生产设备可按估价的40%进行抵押贷款,现在生产设备无法向银行抵押贷款。以前自用的厂房和土地可以评估价格的70%进行抵押贷款,如今只能按50%执行。
国务院第十九督查组在广东省与物流企业座谈时,深圳市南凯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单卫国表示:“物流企业可用于抵押的就是车辆,但车辆是流动的,很多银行不愿意直接和物流企业打交道,企业在银行里贷不到款。”
不少物流企业向督查组反映,目前物流企业的车辆抵押贷款需要通过中间机构才能完成,年化利率到企业端要达到15%左右,还要加上6%的手续费,资金成本很高。“一笔两年100万元的贷款,就要一次性缴纳手续费6万元。”单卫国说。
银行“难点”:信用体系不健全、风险补偿不到位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出台多项措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为何企业的感受度仍不够高?
在与国务院第九督查组座谈时,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裁张漪表示:“在去杠杆的过程中,银行收缩信贷往往倾向于首先压缩中小微企业的贷款空间。央行方面正通过定向降准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张漪指出,7月份以来随着央行定向降准资金的释放,货币市场利率出现下行,但企业的融资成本还在上升。“这说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有待进一步疏通。”
上海银行率先在行内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加大服务中小企业的力度。上海银行副行长黄涛说,银行在服务中小企业时,首先面对的是信息不对称,即获取对方经营信息、信用信息的效率较低,成本较高。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不光涉及央行,还有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现在的情况是各地区各部门信用信息开放情况不一,有的省市税务信息开放几百个字段,有的才开放十几个字段,信息孤岛的存在不利于银行构建风险模型。”黄涛表示。
浦发银行副行长潘卫东表示,中小企业融资业务风险较高而收益较差。发放一笔10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贷款,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与大企业融资相差无几,因此银行普遍有“惜贷”心理。“普惠金融银行愿意做,但政府的风险补偿和分摊机制必须跟上,和银行形成配套,不能各干各的。”
问题“突破点”:创新扶持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来已久。除了解决上述的信息不对称和成本不对称,还有哪些新的方法可以尝试?这是国务院督查组走访的重点之一。
黄涛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需要创新服务方式。“比如,围绕一个核心的大企业,往往有很多中小企业作为各级供应商。用供应链融资的方式,既增加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也控制了银行的风险。今年上半年,上海银行通过推进小米、海尔等项目,相应的供应链信贷投放同比增长101%。”
国务院第九督查组组长、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说,商务部之前牵头制定了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文件,其中就提到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涉及多个部门,把中间的隔板打开,这件事可以做得更好。”
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不能光盯着银行这种间接融资渠道,还必须用好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蒋锋说,对服务中小企业的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信托公司等,允许其在上交所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为其增加投放规模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
“未来,建议有序推动创新创业债发展,稳妥发展高收益债券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债券融资工具。”蒋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