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延斌
尽管GDP指标被淡化,但它依然是解读区域经济的重要切口。3月1日,31个省份的GDP数据全部亮相,广东、江苏均首次迈入“9万亿俱乐部”,而山东则以7.6万亿体量摘下“探花”。
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约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比重约70%,这是山东“大象经济”的基本面。但棘手的是,肩负中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该省正处于“旧动能已破,新动能未立”的档口上——在半月前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它被描述为,“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实体经济比较困难,内需增长有所放缓,新旧动能转换‘空笼期’问题不容忽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有大量艰苦的工作要做。”
“大象经济”改革有术,须分清主次,抓住核心。“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在于创新”,在山东省高层眼中,这句话已成共识。他们将四个“第一”作为山东的赶超之道,“创新是第一发展理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四个第一作为‘引擎’,协同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科技是“硬核”塑造着一个个“隐形冠军”
每年一度的全国科技奖励大会,山东人从不缺席,这一次的高光时刻属于潍柴动力。凭借“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潍柴动力作为第一完成人捧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全国机械行业本次唯一的一等奖。专家认为,这一成果扭转了我国缺少重型动力总成核心技术的被动局面。
对山东科技人来说,2018年的年底关键词是突破。因为在本届大会上,山东共有25个项目获奖,获奖数量、质量和覆盖领域再上新台阶,并首次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国际合作奖全覆盖。
技术突破了,产业也在悄然升级。
面对后移动时代智能硬件产品带来的新一轮机遇,长期深耕电子元器件和配件领域的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布局智能穿戴产品,目前全球70%以上的中高端虚拟现实头戴产品出自歌尔之手。歌尔股份营销总监徐大朋说,支撑歌尔多元布局的驱动力之一,便是以“数字化工厂”和“个性化制造”对生产流程智能化改造。
科技是“硬核”,塑造着一个个“隐形冠军”。从2016年起,工信部和工经联共遴选了三批390家单项冠军企业,排名榜首的不是广东、江苏、浙江,而是山东,展示出山东半岛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比如,研制生产轮胎模具的山东豪迈科技,年产销量达20000套,是全球第二名韩国SAEHWA公司的2倍,稳居行业第一,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领军企业。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既来自“无中生有”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也来自“有中出新”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AI魔术般赋能让传统企业强起来
1%、2%的提升看起来很小,但它确是数字化浪潮下,穷尽各种技术手段之后的创新,这种“拧毛巾”式的创新带来了上亿元的利润。
五年前,煤炭全行业亏损,兖矿集团也不能幸免,他们应对寒冬的办法是“拧毛巾”——通过传统方式降本挖潜。这两年,兖矿找到的办法是与阿里巴巴合作,从大数据里挖金矿,并堵住管理上的跑冒滴漏,10万员工的大国企硬生生拧出50亿元成本。
借助AI技术,原本专业化的知识可为普通人掌握,原本需十人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一人。在世界最大纺织企业、世界500强魏桥创业集团的车间里,随处可见的AI技术不是在炫技,而是瞄准问题,跟生产过程紧密联系,源源不断地产生价值。
对于这样一个3500亿元级别的大企业来说,哪怕效率提升1%,都是巨大的利润。
AI赋能背后,我们更要关注创造赋能技术的“幕后英雄”。
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山东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实施省级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平台、大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规划,聚焦“十强”产业,着力解决“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于是,2018年,山东取得了新一代神威E级原型机系统、全球计算性能和密度最高的AI服务器、第一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海洋新药、小麦基因编辑技术等标志性技术创新成果。
“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腾笼换鸟。”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唐波认为,“新产业培育,旧产业提升,产业链里面的关键共性技术,都需要我们科技部门把它找出来。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到技术攻关,这个链上都是我们要做的。”
拆壁垒破坚冰以人为本成经济转型关键
帕克是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加拿大工程院、韩国科学技术翰林院、韩国工程翰林院“四院”院士。去年,他的纳米新材料项目在青岛院士港投产,目前这一项目市场估值超过100亿元。帕克说:“我非常感谢青岛院士港在选择场地方面提供的财政支持,还有一些手续方面的帮助。”
青岛国际院士港吸引帕克的,除了为每位全职院士提供最高1亿元项目资助、最高1200万元生活补助之外,更多的是看不见的环境。
“为了吸引高端人才,我们建立了事业单位编制周转使用制度。在职业经理人改革方面,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灵活用人机制,人才制度环境不断完善,人才生态不断优化。”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创新创业室主任李海波表示,山东从人才工程、引才用才机制、人才培养开发模式等7个方面推出人才新政20条,并实行人才政策清单发布制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要释放出创新的巨大潜能,山东人早已深刻意识到:必须破除体制机制坚冰,突破制度创新这个关键症结。
产研院不完全像大学、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业、不完全像事业单位,被称为“四不像”的一种新型科研机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刚刚在一个月前成立。“正是因为机制体制灵活,这类‘四不像’研发机构市场适应能力强,具有极大的产业拉动能力。”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冰表示,市场化和专业化运作体制可以解决科技与金融融合难题,提高融资效率和投资效果。
在山东,破除坚冰的努力还在继续:济宁市在山东省率先探索产业技术研究院、公司、天使基金、专业园区和若干专业院所的“4+N”模式,帮助十多家企业实现产学研对接。烟台中俄科技产业园以政府信用为小微企业做背书,引进国际领先技术,打通企业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