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对青岛邮轮母港来说,9月10日,歌诗达邮轮“赛琳娜号”的起航,可谓意义非凡。
这艘11.45万吨、载客量3780人的大型邮轮,是迄今为止青岛邮轮母港航线迎来的最大邮轮,且在接下来的9月、11月、12月,将在青持续运营16个航次,这在青岛邮轮史上可谓“空前”。
表面上,它的“使命”是为青岛带来约11万人次的运力,而在更深层意义上,全球知名邮轮公司首次在青实现常态化运营,也是“海洋攻势”下,青岛旅游“深耕海洋”,丰富“精品旅游”内涵,打造开放、现代、活力、时尚之城成果的“初步绽放”。
▲“赛琳娜号”航次表。
“老朋友”来青:
16个航次常态化运营
隶属于全球最大的休闲旅游公司嘉年华集团的歌诗达邮轮,可谓青岛邮轮母港的老朋友了。自2016年至2019年,连续四年布局青岛母港,是在青岛母港投入运力最大的邮轮公司。继“维多利亚号”“幸运号”“新浪漫号”成功运营之后,“赛琳娜号”接棒入驻。这款被誉为“海上意大利”,独具古典艺术、浪漫风情的邮轮,因品质高,口碑好,颇受游客的青睐。
2016年,享有“时尚之船”的歌诗达邮轮“维多利亚”号来青;
2017年,“维多利亚号”于6月17日开始至7月16日在青岛运营6个航次;
2018年,歌诗达首次一年内派遣两条邮轮“幸运号”“新浪漫号”进驻青岛,为“赛琳娜号”来青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年,3月25日,“赛琳娜号”进驻青岛母港首航,这是歌诗达邮轮深化北方市场战略布局的又一体现。
2019年,9月、11月、12月,“赛琳娜号”将在青持续运营16个航次,全球知名邮轮公司首次在青实现常态化运营。
先来认识一下传说已久的“赛琳娜”。
歌诗达邮轮“赛琳娜号”是11.45万吨的大型邮轮,全场290米,宽35.5米,甲板层数14层,载客量3780人,舱房总数1500间,是迄今为止青岛邮轮母港航线迎来的最大邮轮。“赛琳娜号”内饰设计灵感源自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诸神,彰显了意大利古典艺术之美。除了餐厅、酒吧、游泳池、健身房、购物中心、歌舞剧场等基础设施,游客还将沉浸于欧洲古典文化艺术,体验原汁原味的意大利邮轮度假之旅。
歌诗达邮轮集团亚洲总裁马睿哲曾说:“华北市场消费潜力巨大,青岛是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赛琳娜号的到来,不仅刷新了青岛母港最大吨位记录,同时,她将助力青岛母港成为中国邮轮市场不可或缺的增长动力。”
邮轮“战国时代”:
名列第六的青岛占比仅为全国2.2%
2018年,青岛邮轮母港接待邮轮旅客11万人次;
2019年,邮轮旅游目标是翻一番,达到20万人次。
而2019年上半年,4.3万游客从青岛乘坐邮轮出入境,仅完成年度目标的21.5%。
去年,中国首个邮轮经济发展指数“青岛邮轮经济发展指数”在青发布。指数披露,当前青岛邮轮旅游刚性需求巨大,邮轮经济发展强劲。在同年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上,邮轮旅游也在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举办以来,首次纳入讨论主题。邮轮旅游,无疑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为争夺“邮轮旅游经济”这一块大蛋糕,除青岛外,上海、天津、厦门、大连等城市已较早明确了邮轮母港的发展定位,受“一带一路”及博鳌亚洲论坛的政策鼓舞,放眼南海的三亚邮轮经济也蓄势待发。嘉年华、皇家加勒比、丽星等国际邮轮公司“大咖”也已经开始抢滩国内邮轮市场。各方都想分得邮轮旅游的“一杯羹“,这个局面被业内人士戏称为邮轮旅游经济的“战国时代”。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建和在建邮轮港口21个,初步形成华东(上海、舟山)、华南(广州、深圳、厦门、海口、三亚)、华北(天津、青岛、大连、烟台)等三个邮轮经济圈。
在“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青岛邮轮旅游在全国到底处于什么地位?
这组数据告知了答案。
青岛邮轮母港于2015年5月29日开港运营,拥有3个邮轮专用泊位,可停靠22万吨级超大型邮轮,开港四年来,共接待邮轮192艘次,旅客36.8万人次,累计运营航线37条。
2018年,全国共接待邮轮976艘次,接待出入境游客488万人次,其中上海港403艘次(占全国41.2%),275万人次(占全国56%);天津港116艘次(占全国11.8%),68万人次(占全国13.9%);青岛港44艘次(占全国4.5%),11万人次(占全国2.2%)。
2019年上半年,青岛接待邮轮旅客4.3万人;厦门邮轮母港旅客吞吐量为18.6万人次。
青岛邮轮母港虽然位列全国港口接待量第6名,但与上海、天津等城市相比,我市在邮轮接待量上还有很大差距。
上海的邮轮旅游到底有多牛?
上海港邮轮业务连续三年登顶亚洲第一,五年问鼎全球前四,占全国邮轮市场63%。其中,嘉年华集团、皇家加勒比集团、诺唯真集团、地中海邮轮、云顶集团等全球前五大邮轮公司先后将全球最大、最新,邮轮科技最先进的豪华邮轮投入中国运营,在上海宝山开启亚洲首航。
近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批复上海创建中国首个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这是上海2012年获批中国首个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的全面升级,是上海邮轮旅游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上海港邮轮运营能级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激活“内生动力”:
既做邮轮“出发港”更做“访问港”
差距很明显,但如何放大青岛发展邮轮旅游的优势,并对标先进,逐步缩小差距?
以下几点优势,是青岛在发展邮轮旅游中可以挺起胸脯引以为豪的。
一是青岛邮轮母港硬件设施,世界一流,可全天候停靠目前世界最大的22.7万吨级的邮轮。青岛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奉利称:“世界有多大的邮轮,青岛港就有多大的码头。”
二是邮轮母港位于青岛市区,交通十分便利,游客下船即可畅游老城,而天津邮轮母港到主城区约70公里。
三是青岛市场辐射力。青岛市有900万的人口,在一小时公路和铁路距离之内有将近2100万的人口,在一小时的飞行圈里有超过1亿多的人口,具有丰富的客源市场。
四是青岛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邮轮产业发展,出台《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建设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实施方案的通知》《青岛市扶持邮轮旅游发展政策实施细则》以及《关于鼓励组织邮轮客源的办法》等。
五是青岛本身就一座知名滨海度假休闲旅游城市。青岛拥有全国乃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城市海岸线,为邮轮旅客提供了很好的岸上游产品;青岛啤酒、青岛帆船等元素可以为邮轮旅客带来更加丰富独特的旅游体验。
但是,更应看到制约青岛邮轮旅游发展的因素。如:
(一)邮轮旅游产品体系不完善,邮轮航线单一
目前,我市邮轮航线只有4-5天短途航线产品,且目的地只有日本一地,产品种类单一,缺乏吸引力。深圳港除常规的越南、菲律宾和日本航线外,还有更多新航线发布,包括在日本冲绳的过夜航次;另外还有歌诗达大西洋号、地中海辉煌号、星旅鼓浪屿号等靠泊邮轮航次。
(二)邮轮认知度低,外地客源市场占比小
与南方旅游消费者相比,北方客源市场对邮轮文化认知度较低,对于“邮轮即目的地”的休闲度假消费方式接受度和认同度不高,多数消费者将邮轮当做交通工具,关注到访目的地数量。另外,青岛邮轮母港客源仍以本地消费者为主,约占70%-80%,而深圳、厦门等城市外地邮轮客源占比较高,本地消费者约占30%-40%。
(三)包船企业实力弱小,抗风险能力差
目前我市运营邮轮航次多为本市1-2家旅行社包船,其他旅行社切仓模式,由于邮轮包船需要较大资金支撑,风险较大,造成在青运营邮轮航次相对较少。而上海、深圳市场主体实力较强,采取由招商局集团牵头,联合30多家旅行社成立邮轮旅游联盟方式,效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做大做强邮轮旅游市场。
优、劣势明晰后,关键是如何激活青岛邮轮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去年、今年全国邮轮旅游形势整体不乐观的情形下,“压力”之于青岛港、之于市文化和旅游局等相关责任单位,不仅仅是“明显”,更是堪称“重担”。好在在全市发起“海洋攻势”的春风之下,“压力”正在转化为“动力”,且随着下半年邮轮在青密集布局,成果正在“初步绽放”。
信心来自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月6日(农历大年初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调研邮轮母港,强调要发挥青岛海洋特色优势,坚持规划引领,突出产城融合,努力把青岛打造成为开放、现代、活力、时尚之城;
底气来自青岛邮轮母港的服务优势。为优化邮轮旅游营商环境,市北区投资1000万元实施母港周边道路整治和环境整治,打造邮轮旅客快速集散通道。在海关、边检等口岸单位的通力协作下,青岛邮轮母港先后推出“双船通关”、“零散验放”等通关新模式,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动力来自青岛邮轮旅游壮大工程实施。今年,青岛市文旅局联合相关单位和企业赴向往海洋的8个省区的12个目标城市,开展了邮轮专题促销,搭建面向全国的邮轮旅游交流及市场营销网络平台。全面推进邮轮旅游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三进”等活动,以邮轮旅游带动城市旅游综合营销,宣传青岛旅游新产品、城市时尚新特色,将邮轮旅游打造成为时尚旅游新名片。
在第七届中国(青岛)国际邮轮峰会上,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苏满说:“青岛发展邮轮旅游是一个‘加法’概念,通过邮轮旅游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不仅要让游客乘坐邮轮‘走出去’看世界,更要让邮轮旅客‘留下来’游青岛。”青岛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奉利说:“青岛邮轮母港,无疑是向世界打开了一个了解青岛的新窗口。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把硬件做好、服务做好,不断吸引国际邮轮公司到青岛投放邮轮资源,将邮轮旅游打造成青岛一张新名片。”(记者 胡相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