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

2019-12-01 12:33 来源:《求是》
分享到:

引吭高歌,逐梦蓝天。天安门往南40多公里,一座世界最大规模的单体航站楼,犹如凤凰展翅,巍然屹立。2019年9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向世界郑重宣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

全球建设规模最大、从开工到完工不到5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创造的诸多世界之最,在许多国家都是不可想象的奇迹。这个奇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充分体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就在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主题正是“新中国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前夕,选择这样的主题,既是为了回顾总结70年来党领导人民推进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的历程和成就经验,也有利于深入思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即将着重研究的重大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精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演进轨迹、重大意义和显著优势,就新时代坚持好实施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提出明确要求,对全党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继续沿着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前进,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成功实践和创造性发展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一种发展道路,总是体现为一定的制度安排;治国理政的先进理念和成功实践,如果不转化为成熟定型的制度,并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就很难持续长久发挥效能。

在《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了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反复尝试,却都以失败而告终的苦涩历程,全面总结了我们党在国家制度建设上的不懈探索和巨大成就,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这句话贯通古今,是对客观事实的精到阐述,蕴涵着极为深刻的道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图为1962年12月20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郊旦巴乡第一届乡人民代表大会上,奴隶出身的措母当选为乡长。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中国人民经历无数磨难,为建立适合国情的国家制度进行了艰辛探索。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资本主义制度模式轮番上演,但都没有改变国家一盘散沙、人民苦难深重的局面。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迎难而上,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从土地革命时期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抗日战争时期建设以陕甘宁边区为代表的抗日民主政权,到新中国成立后逐步确立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事实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日趋成熟定型”和“不断完善”的根本动力和主要体现,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指出的:“我们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完成宪法部分内容修改,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综合改革,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建立国家监察制度”,等等。这些重大成就,为推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也是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重要体现。

我国现行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全国人大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先后5次作出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图为出席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代表投票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70年,不过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在这段不长的时间内,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障。这一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保障我国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也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就是历史的结论。

坚定“四个自信”的一个基本依据

河北唐山,一座英雄的城市。这座当年在大地震废墟上重建的城市,如今已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崛起为一座现代化的新兴之城。

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深刻指出,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的光辉历程,以及我们开展的许多重大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与国的激烈竞争,归根结底是国家制度的竞争。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得到人民衷心拥护,日益彰显出巨大优势,这是中国人民坚定“四个自信”的一个基本依据。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四个“最为重要”方面对这种巨大优势进行了深入阐发,讲明了坚持党的领导的优势、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优势、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优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一条根本经验就是,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制度是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来,正是因为始终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统一有效组织各项事业、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在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四梁八柱中,党的领导居于顶梁柱的位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放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位置,从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等六个方面作出部署,抓住了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必将更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优势。

为谁立命、为谁谋利,是判断一种制度性质和优劣的根本性、方向性问题。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保证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出发点和本质特征。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国家制度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能够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各级人大代表都由人民选举产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反映人民呼声、代表人民利益,确保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比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又有利于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中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从“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我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有力确保了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民主集中制包含“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两方面,两者相互依存,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国家制度的突出特点。”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阐述新中国的政权组织原则时,充分肯定民主集中制“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又能集中处理国事”。比如,我们的国家机关在党的领导下是一个统一整体,既合理分工又有效协作,能够协调一致地高效运转,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效率办成事。只要一个规划、一个部署确定下来,就能长期坚持、有效执行,有利于防止急功近利、短期行为,从根本上避免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权力分立、相互掣肘、效率低下的顽症。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制度的成熟定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历一个动态演进、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从探索到形成不过几十年时间,必然要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推进而不断完善和发展。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98%以上的面积是高山峡谷,交通不便,法官们经常背着国徽攀高山、过索桥、躲落石、钻老林,为群众进行法律服务。图为贡山县人民法院法官邓兴背着国徽与同事们跨过怒江(2019年8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摄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我们重温了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关于制度建设的重要论述,再次强调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制度建设的宏伟目标,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不断创制、立制、定制的历史脉络和伟大成就。回望历史,当年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制度建设目标都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为“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驶向复兴,提供了有力保证。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国家制度同样如此。我们的制度植根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所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了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经过了长期实践检验。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指出,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以此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民主的、有效的,具有鲜明优势和特点,这是我们坚定制度自信的根底!

中国共产党人是以有雄心壮志著称的,新时代共产党人要实现的制度建设目标更为宏大,这就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如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就“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就是,在坚持好、巩固好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前提下,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继续加强制度创新,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制度。在这一进程中,我们既要及时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把成熟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制度、转化为法律,又要积极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但决不能动摇或放弃我国制度的根基。沿着这一方向前进,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好的制度如果没有执行或执行不力,其优越性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就不能转化为实际的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度执行的重要作用,反复强调“各项制度制定了,就要立说立行、严格执行,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他严厉批评了制度执行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向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孙武训练吴王的宫女,宣布要求之后,“三令五申之”,但宫女们始终大笑,并不执行命令,孙武“斩队长二人以徇”。于是,宫女们“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吴国能够西破强楚,与孙武强调的这种制度执行力有很大关系。古人尚且能认识到这一点,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更应当严格尊崇制度、维护制度、执行制度,把制度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真正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坚定自信。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加强理论研究、加强制度宣传教育、讲好中国制度故事三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在理论研究上,他强调要“总结70年来我国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构筑中国制度建设理论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根本目的就是要为坚定中国人民的制度自信提供坚实理论支撑。在宣传教育上,他特别强调“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制度教育”,引导人们充分认识我们已经走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之路,只要沿着这条路继续前进,就一定能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讲好中国制度故事?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成就,就是展示中国制度优越性的最好载体,为此,总书记强调要结合庆祝活动,扩大中国制度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制度的认识和认同。

1980年,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回看这些年国际风云变幻,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景这边独好”,人们对这番话有了更加具体深刻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一定要坚持好、巩固好,完善好、发展好!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