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改革攻坚,怎么改?如何攻?——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解读九大改革攻坚行动

2020-03-18 11:25 来源:大众日报
分享到:

当前,山东八大发展战略齐头并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趋势性、关键性深刻变化,高质量发展“春山在望”。通往无限风光的道路上,最大障碍是体制机制束缚,破难攻坚最硬核的举措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3月1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动员全省锐意改革开放、奋力攻坚克难,确保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重点工作攻坚年,实质就是改革攻坚年。会议提出,迅速发起九大改革攻坚行动。

九大改革攻坚行动瞄准了哪些发展的“绊脚石”?如何冲破制度藩篱、体制坚冰?记者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深入解读。

攻坚行动一

加快补齐短板,整体提升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和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针对抗击疫情‘大考’中暴露的问题,必须要用改革的办法补短板、强弱项,整体提升公共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冰说。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攻坚行动提出,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公共卫生现代化信息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体系等方面的短板,着力构建平战结合、科学高效、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体系。

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是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支撑。自疫情发生以来,为全力保障患者救治,山东出台政策,将新冠肺炎患者相关诊疗费用全部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省医保局将研究制定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健全医保基金应急预付机制,保障医疗机构先救治、后结算。针对提升异地就医便捷度问题,山东将完善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制度,实现异地住院联网定点医疗机构乡镇(街道)全覆盖,力争年底前全省异地住院联网医疗机构达到2800家,确保山东符合条件的异地就医患者在全国联网医疗机构住院即时结算。

攻坚行动二

硬桥硬马、精准制导,更大力度推进流程再造

“让‘跑一次’为上限、‘不用跑’为常态,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办事不求人。”“要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阻碍改革的‘钉子户’要坚决拔掉,妨碍改革的‘绊脚石’要坚决搬掉,延误改革的‘顶门杠’要坚决扔掉!”流程再造攻坚行动推出的举措,可谓硬桥硬马、精准制导。

根据会议部署,流程再造攻坚行动的总要求是八个字,即“放权、精简、集成、共享”。具体而言,放权要更彻底,手续要更精简,政策要更集成,数据要更开放。

放权如何更彻底?“既然是‘攻坚’,就要靶向对准问题,做好‘全面减权放权授权’文章。”省政府办公厅审批改革推进处处长谢鹏飞说,在减权方面,今年将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列出压减事项清单,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坚决取消;对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转变管理方式,不再保留审批和许可。在放权方面,先期在济南、青岛、烟台市开展试点,由3市提出用权需求,省有关部门统筹研究提出放权意见,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后按程序下放,再逐步扩展到其他13个设区的市实施。在授权方面,向各功能区实行按需精准定向赋权。

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红凤建议,在流程再造攻坚过程中,要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搭建“政府—公众朋友圈”,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利用平台将群众需求、政府供给有效衔接,真正实现“不用跑”为常态。

攻坚行动三

构建高效制度体系,打造人才高地

实现强省建设目标,人才至关重要。人才制度改革攻坚行动提出,将“人才兴鲁”战略变为具体行动,构建全类别、全方位、全周期的高效制度体系,聚焦聚力打造人才高地。

“聚焦服务八大发展战略,当前人才的集聚效应在山东越来越明显。”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人才开发处处长褚国良说。这种集聚效应透过几组数字可见一斑:过去一年,住鲁院士达到7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5人,均位居全国前列;博士后累计招收数量首次突破1万人大关,年度招收数量1273人,创历史新高。变化可喜,挑战同样不能忽视,山东必须以更大的力度在人才制度改革上攻坚,出实招、见实效,方能赢得发展优势。对此,攻坚行动提出要让人才发展有舞台、人才创业有保障、人才价值有回报、人才服务有温度。

“留住人才,关键是为人才成长搭建舞台。”褚国良表示,下一步人社部门将定期摸排“十强”产业人才需求,促进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同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灵活引进海内外人才。

“怎么有利于成就人才就怎么办”“领导干部要当好人才‘后勤服务员’”……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董火民认为,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向省内外乃至海内外人才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山东高度重视人才,为各类人才来山东干事创业提供最优的环境和服务。

攻坚行动四

向创新要动力,全面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山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2019年拿出100多亿元省级财政资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已组建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创业共同体22家,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正加速形成。

“跻身创新型省份前列,仍有许多难题要破解。比如突破‘十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需要组织重特大科技攻关,改变财政支持资金分散、项目经费使用繁琐等突出问题。”省科技厅资源配置处处长毛原宁说。

科教改革攻坚行动提出,该改的坚决改,该放的坚决放,该融的坚决融。毛原宁说,最近省财政厅、科技厅、教育厅联合起草了省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方案,今年将在自然科学基金中的杰出青年基金进行“包干制”试点,取消项目经费预算编制,赋予项目负责人经费自主使用权。

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说,实现山东从科教大省向科教强省跨越,需要坚决破除境界视野不够开阔、办学特色不突出、办学模式相对滞后,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契合的障碍和瓶颈。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是教育部和山东省联手的一项“大动作”。“要以战时状态、冲锋姿态,协同联动,推动每一项任务落地见效。”邓云锋说。

攻坚行动五

找准支点,撬动更多资本支撑八大发展战略

财税金融改革攻坚行动提出,财政资金整合要做“加法”,变“雨露均沾”为“精准灌溉”;企业税费负担要做“减法”,全面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保持民生支出只增不减;政府基金债券要做“乘法”,推行“基金+项目”模式,用足用好中央专项债券政策;化解金融风险要做“除法”,坚守底线,强化责任,携手打好攻坚战。

改革的“四则运算”释放了什么信号?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袁红英表示,在当前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的特殊背景下,山东聚力实施“加减乘除”政策组合拳,发挥财政金融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导与保障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比如,瞄准财政资金部门化分割和碎片化配置,变“雨露均沾”为“精准灌溉”,坚持了财政金融改革的问题导向;又如,盯准“募资难、投资慢、带动弱”问题,推行“基金+项目”模式,坚持了财政金融改革的创新导向。“这些正是山东财税金融领域关键性改革举措。”袁红英说。

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说,财政部门切实发挥好财税改革的支点撬动作用,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加积极有为,为各项重点攻坚提供有力支持和有效服务。

攻坚行动六

坚持市场化方向,倒逼资源优化配置

抓项目关系到稳投资、稳增长,也关系到新旧动能转换,当前项目建设遇到的突出瓶颈制约是要素资源制约。“现在一些地方对土地、能耗、环境容量不足感到困惑,但与此同时资源不能够优化配置,紧缺与浪费现象并存。”省发展改革委投资处二级调研员王坤说。

资源环境领域改革攻坚行动提出,要始终坚持市场化方向,重点推进“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改革、“标准地”供给改革、“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全面完成各项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

王坤介绍,今年起山东将改进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使用方式,改革传统土地要素分配方式,以“四个一批”重点项目质量、数量以及项目落地开工实效作为配置计划指标的依据。“省级将加大统筹力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重点用于保障省级重点项目、符合单独选址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关系社会民生的项目以及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其他重点项目。”

“市场化改革能倒逼资源优化配置,只有提高全要素生产水平才能获得更多的要素支撑,谁利用效率高就向谁倾斜。”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冰说。

“亩产效益”评价改革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首批15个制度创新重点课题之一,去年12月省政府印发了推进这项改革的指导意见。省自然资源厅开发利用处处长徐勇说,山东正在全面开展工业用地绩效调查评估,11月底前将建立工业用地调查数据库,为推进这项改革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今后将对“亩均效益”评价改革企业实行差别化用地政策。

攻坚行动七

抓住改革“窗口期”,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只有激发微观主体创新,才能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山东正在用好企业改革的“窗口期”,加快培育强企方阵和支柱性产业集群。

作为国资国企大省,近年来山东把国企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的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省国资委主任张斌说,成绩来之不易,问题不容忽视,山东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优、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三项制度改革等举措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仍然突出。

“这些都是国企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杨珍说。企业改革攻坚行动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一盘棋”优化国资国企布局,“一企一策”抓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一把手”扛起改革责任。

张斌介绍,山东将组织省属企业制订2020年改革攻坚方案,用三年时间将省属一级企业数量压减三成以上,常态化开展国企改革述职问询研究,制定《山东省省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改革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常态化末位淘汰机制。

民营经济是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驱动力。攻坚行动提出,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健全促进民企转型升级机制,健全政策出台和调整综合影响评估机制,健全创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

“这些举措力度很大,让我们感到非常振奋。”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周云平说,这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扶持民营经济壮大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攻坚行动八

以开放倒逼改革,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改革必须开放,开放倒逼改革。开放倒逼改革攻坚行动提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要当好“先遣队”,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挥探路先行作用。

省商务厅厅长张德平说,山东将坚持自贸试验区首创式改革、差异性探索、集成式创新,重点攻关专项任务,确保年内各片区都形成3项以上全国可复制推广的试点经验。山东还将出台支持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措施,扎实推进上合示范区“四大中心”建设,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开发区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必须以改革开放而兴。开发区要当好“特战队”,打造“双招双引”高位平台。对此,张德平说,山东将全面推开已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将改革试点中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性安排,形成长效机制。

攻坚行动还提出,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

济南海关副关长姜铭介绍,济南海关将持续优化山东与日韩之间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中韩海关间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合作,构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推进智能审图合作,创新多式联运模式,拓展海上丝绸之路,链接东北亚经济圈,助力山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攻坚行动九

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擦亮法治山东“金招牌”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而法治环境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营商环境好坏的关键指标。

攻坚行动提出,坚持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建立与之相应的落实机制,擦亮法治山东“金招牌”。要健全“接诉即办”机制、“免罚清单”机制、“法律服务代理”机制、“限时清欠”机制。

“山东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使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足,建立‘法律服务代理’机制迫在眉睫。”山东省律师协会会长王民生说。

省司法厅党委书记王玉君介绍,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山东成立省防范疫情法律服务团,编印了应对疫情支持民营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法律服务手册,全力为民营企业应对疫情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对于这样一个由律师和企业沟通的“法律服务代理”机制,王玉君认为值得推广:“建立‘法律服务代理’便于更好地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也更能促进企业依法、合法经营。”

近年来,山东出台了《关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行政应诉工作的意见》,明确了行政应诉责任承办主体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范围、程序、考评等内容。2019年全省行政诉讼“告官不见官”的局面得到有效转变。

王玉君表示,要实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旁听庭审制度化常态化,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每年组织1-2次集体旁听活动。同时,要建立行政败诉案件通报制度,对涉企的败诉案件进行分析研判,将压力传导到一线行政执法部门,倒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对企服务水平。

(大众日报记者 赵洪杰 张春晓 代玲玲 孙先凯 报道)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