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杨贤光的“突围”之路

2020-06-24 10:02 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

祥符镇早塘村社上组68岁的杨贤光,早年家庭屡遭变故,穷得“远近闻名”。2008年,30岁的大儿子杨启军遭遇车祸,住院治疗花费16万多元,人走财空。年近花甲的杨贤光夫妇承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悲痛。祸不单行。妻子吴金娥于2012年突发心脏病,又耗费各项医疗费12万多元,从此落下常年慢性心脏病,药不离身。同一年,小儿子杨志祥在一次意外晕倒中检测出慢性肾病,劳动能力严重下降,年过三十尚未成家。

家庭的不幸,持续的打击,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落在了年过六旬的杨贤光肩上。全家一年忙到头也是收不抵支、入不敷出。杨贤光及家人一度过着破罐子破摔的生活。

鉴于杨贤光家的贫困状况,2014年,祥符镇政府、早塘行政村两级组织及时将杨贤光一家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了扶贫政策的“及时雨”,杨贤光一家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激发出脱贫的动力。杨贤光家四人享受农村低保待遇,每月能领到1000多元的低保金;家人都享受健康扶贫政策,老伴和小儿子检查、买药等绝大部分费用都可以报销;孙女也享受了教育扶贫,不但免交书本费及学杂费,而且每年还有1250元的寄宿生补助;小儿子享受就业扶贫政策,免费接受技能培训,且培训期间每天能获取30元的生活费补助;大儿媳在丈夫去世后也外出务工,她离家不离心,坚持不改嫁,把全部的爱倾注在关爱女儿、孝敬二老身上,每年都要把大部分收入交公公偿还家庭债务。

在政策的助力下,杨贤光不畏艰险、老当益壮,在土地上刨食、在生意场上增收,凭着自己的老迈之躯在新时代的脱贫致富路上大显身手。早些年,他家耕作了六亩多水稻和三亩多旱地作物。农闲时节,他走村串户回收废旧物品,从最初的用自行车拉,逐步升级到开电三轮,再到开摩三轮,生意越做越大。无论刮风下雨,只要出门,就能赚个百儿八十元贴补家用、偿还债务。时光催人老,岁月不饶人。杨贤光的体力渐渐难以应付全天候的外出收废品工作,从2017年起,年近古稀的杨贤光改行当起了“牛倌儿”。起初,他买进几头小牛,育肥几个月后,在牛市上卖出,每头能赚个一两千。后来,靠着驻村干部的大力帮扶,他开始自己购进几头母牛,通过自繁自育的方式,赚取更多收入。

在各级帮扶干部的大力扶持下,杨贤光一家的好运接踵而至。2019年,杨贤光家获得政府5500元的危房改造资金,对房屋进行修缮改造;今年,经市扶贫办验收合格,杨贤光获得养牛特色产业奖补资金3500元;老伴的病情已基本稳定,还能帮助干些轻便的活;病情明显好转的小儿子进了市内一家大型超市做管理工作,每月收入3000多元;孙女正在上初中,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经常捧回大奖状,在最近的学期测试中更是获得年级前三的好成绩……2019年底,杨贤光家终于时来运转、扬眉吐气,家里不但还清了所有债务,还盈余2万多元,一举摘下了扣在头上多年的贫困帽子。“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有政府和干部的帮助,加上自己的勤奋,脱贫致富绝不是难事。感谢党、政府和干部,我们贫困户得享了政府的福啊!”杨贤光逢人就掏心窝地说出这番话。(通讯员:梅西、朱杰)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杨贤光的“突围”之路》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