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突泉县突泉镇红星村,看着圈舍中10多只日益壮硕的肉羊,脱贫户那布其说:“多年来盼着的好日子就要实现了。”
那布其笑容腼腆,干起活来干脆利索,别看她平时不爱说话,但一聊到家中的产业,立刻滔滔不绝起来:“我想扩大规模,多养几只牛,正在为贷款发愁呢。这回好了,王书记帮我办理的这个贷款,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在突泉县开展的“六到户”工作过程中,红星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文杰根据那布其家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产业指导和养殖规划,让贫困户充分了解到扶贫小额贷款免抵押担保、全额贴息的优惠措施,并帮助那布其办理了“530”扶贫小额信贷。
“等这笔钱下来,我还要再养20多只羊。”站在自家羊圈前,那布其已经开始盘算起下一步要做的事,她要争取让收入翻番!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聚焦“精准”二字,下足“绣花”功夫,围绕加强乡村治理、提升群众素质、壮大富民产业和精准到户举措,探索完善脱贫防贫长效机制,创新实践“一争三扶六到户”为民服务载体,加快构建脱贫防贫长效机制,呈现出产业发展提质增速,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农民素质持续攀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高的喜人景象。2020年初,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11703户23144人减少到149户30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12%。3月获得自治区政府批复,突泉县正式退出国贫县序列。
“一争”激发贫困户自主脱贫意识
突泉县太平乡五星村的雷金玲是远近闻名的女强人,勤劳肯干,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自五星村“积分争星”工作开展以来,她更是成了全村学习的榜样。“去年的两次评分我们家每次都得了60多块钱,这个‘积分争星’的政策确实是好。我们打扫自己家的卫生,政府还给补助,咱必须做得更好!”雷金玲笑着说。
近年来,突泉县委、县政府把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作为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意识的重要途径,创新实施“改变生活·从庭院做起”乡村治理“积分争星”活动,与“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在突泉县掀起争当爱党爱国星、兴业致富星、乡风文明星、孝老爱亲星、环保卫生星、遵纪守法星、乡村建设星、公益美德星、诚实守信星和科学技术星等“十星级文明户”的热潮。
“我们今年对‘积分争星’的方案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70个示范村的示范引领,变为今年在全县188个村进行全面推广,同时,由原来的平均兑换变为现在的批次兑换,通过不断放大‘积分争星’兑换的成果,让小小的积分变成家家户户发展的大动力。”突泉县妇联主席徐英姝介绍说,突泉县设立了积分超市,以积分兑换商品的形式进行奖励。
目前,突泉县共有47903户常住农户参与到“积分争星”活动中,贫困户参与率达到100%。如今,积分超市在突泉县已成为爱心人士的捐助站、贫困家庭的加油站、可回收物品的中转站和志愿服务的工作站,提高了农民崇尚文明风尚、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扶”聚力攻坚实现高质量脱贫
6月17日一大早,六户镇永祥村的村民们就搬好小板凳,带着足够的精气神,结伴来到村广场围坐在一起,等着“宣讲员”突泉县融媒体中心专题部主任张明明来“上课”。
当日,突泉县“万人大讲堂”带着党的“好声音”,走进永祥村。30分钟的宣讲,从原汁原味地传达全国两会精神,再到破解与农牧民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难题,充满“泥土味儿”的宣讲内容,农牧民听得懂、用得上,大家表示收获颇多。
“这次活动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让我们的心与党贴得更近了,我们要学会感恩,勤奋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好。”永祥村村民尤海英笑着说,这种将文艺演出与产业指导、“万人大讲堂”相互结合的形式特别好,让大家看演出的同时,对产业政策和各种惠民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百姓名嘴”基层宣讲把党的政策带到寻常百姓家。张禹 摄
近年来,突泉县创新实施了“扶贫扶志(智)·新时代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扶贫扶产业·牧业再造突泉”工程、“扶贫扶心·党群心连心”工程,以引导转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观念为工作思路,鼓励全县广大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举办各种培训班,提升农民脱贫致富技能,畅通干群沟通渠道。
如何做到扶贫先扶志?突泉县在全县开展“农民进夜校、活动进广场、文明进家庭”活动,开办农民夜校,以网络讲堂、实地教学、田间指导等多种方式,提升农民致富能力。截至目前,全县9个乡镇188个村实现“农民夜校”全覆盖,组建400余人“百姓名嘴”师资库,根据群众意愿“菜单式选课”“订单式备课”“交叉式授课”,精选课题400余个。将夜校设在田间地头、农户炕头,采取灵活视频培训、远程教学、送课上门等方式开展授课,已录制农民夜校电视讲堂37期,开讲课程2000余节,全县农民群众20万人次参与,其中参与培训的贫困户1.8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组织乌兰牧骑“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深入村屯,以宣传党的政策为主题,通过小剧、小戏、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每年演出200余场次,专场慰问演出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同时,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参与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引导农户争创勤劳致富、诚实守信、孝老爱亲、遵纪守法家庭,推动形成赶超比拼正能量,累计评选县级“文明家庭”130户,切实营造了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浓厚氛围。
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治本之策,在实现扶贫产业覆盖全体贫困户的基础上,突泉县不断推动政策红利向一般农户延伸。通过与县农业银行、信用合作社、蒙银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实行县财政存入风险保证金,银行发放牧业贷款的方式,引导有意愿的非建档立卡户养殖以牛为主的大牲畜,优化畜牧业结构,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同时,通过县建畜牧“120”服务中心、乡建服务站点、村派产业指导员,全天候上门服务,实现家畜卫生防疫、改良诊疗到户到畜全覆盖,完善服务保障体系,保障了群众养殖效益。截至目前,累计发放贷款9亿元,购置大牲畜53609头,牛存栏连续两年增速在50%以上,惠及农户6633户,每户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
发展养殖业分利到户,脱贫户由几头牛发展成为一群牛。苑康 摄
突泉县还把扶贫开发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提升干部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平台,运用“大数据”理念,在县级开设“扶贫扶心·党群心连心”网站、乡镇建立微信公众号、村屯(社区)组建“党群心连心”微信群,搭建县乡村“三级联动”、信息民情“双向流动”以及干群互动的信息沟通平台,从上至下积极开展惠民政策宣传和“三务”公开工作,让贫困群众不出家门及时了解惠农政策;从下至上运用网络连心、热心连心、见面连心平台全面收集贫困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第一时间予以解决,持续提高群众满意度,有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政策宣传“最后一人”、联系群众“最后一步”的难题。目前,全县组建村级、社区微信群408个,入群10.3万人,户入群率100%,公众号已发布惠民政策1336条,已收集惠民补贴、乡村建设、脱贫攻坚、上学养老等诉求4大类891条,已解决891条。
“六到户”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2018年你收入了20929元,按照收入倍增测算,你的收入每年至少能增加10%,今年应该是达到23022元,明年可以达到25324元……”在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村民贾云龙家的炕上,中国气象局派驻的驻村第一书记侯俊正在按着计算器,与他一起算着增收账、发展账。
当算到2023年至少能收入30642元时,贾云龙再也抑制不住笑容:“侯书记不仅帮我进行了收入测算,还给我进行了产业规划,让我对养牛这项产业充满了信心。”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为进一步创新扶贫举措、夯实帮扶责任,突泉县以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创新开展“六到户”工作,组织全县3400余名机关干部与常驻农户建立常态化帮联关系,每月明确主题、集中组织入户,开展收入倍增测算、产业规划引领、致贫返贫防控、庭院管理评比、文明实践培育和社会矛盾化解等“六到户”系列帮联活动,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在突泉县太平乡大青山村驻村工作队员张振海的社会矛盾化解到户统计表上,记录着不久前他入户走访时发现的矛盾纠纷问题:“朱宝山和王利发因两亩机动地土地承包费用产生纠纷……”
驻村干部入户,社会矛盾化解到户。苑康 摄
虽然法院已对这一纠纷进行立案,但由于案件过多还没有开庭审理,为防止双方矛盾激化,张振海和工作队成员多次上门调解,让过错方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通过法庭外调解,双方对赔偿问题达成了一致。
“针对社会矛盾化解,我们一问社会矛盾,二问信访诉求,三问意见建议,让老百姓说真话讲实情,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百姓间的纠纷少了,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张振海说。
截至目前,突泉县共开展4轮“六到户”工作,前三轮共收集群众各类矛盾诉求2177件,现已化解1585件,办结率达到73%。同时,突泉县以第四轮“六到户”活动为载体,开展“万人大讲堂”培训、产业指导、志愿服务、矛盾纠纷排查、文体活动和全村“三务”公开会议等“六个一”活动,全县3400余名扶贫干部深入村屯、农户家中,对接群众需求,开展各类精准服务。全县共举办“万人大讲堂”培训会292期,覆盖自然屯379个,参与村民18323人;全县274名产业指导员入户指导6458户农户,开展参观观摩189场次;通过志愿服务帮助1547户无劳动能力、弱劳动力家庭开展大扫除,参与志愿服务的帮扶科局干部达3268人,参与志愿服务的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达1446人;举办体育赛事93场次,参与人数4336人,组织文艺演出209场次,参与人数7666人;召开多场“三务”公开会议覆盖村屯252个,参与群众11615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群众服务平台收到群众诉求147件。
“我们要把‘一争三扶六到户’工作开展成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构建脱贫防贫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让问政、问需、问计于民成为一种常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突泉县委书记屈振年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