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山东是黄河最后流经的省份,在东营黄河入海口,九曲黄河滔滔东进,经千万里壮阔迂回,汇于大海。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让这里拥有了世界上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这里孕育了儒家文化、泰山文化。山东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紧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事业中贡献山东力量。9月29日、3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山东卫视、闪电新闻客户端同步直播《直播黄河•九曲黄河水润齐鲁》。九曲黄河奔腾向前,跟随直播镜头,来了解山东,拥抱黄河。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9日讯黄河天桥段位于黄河山东段中间部位,母亲河自西而来,好像一条镶嵌在城市中央的金黄色缎带。许多用石块砌成的坝岸,像屹立于河岸的长城,威武而雄壮。它们专业的名称叫做“险工”,黄河山东段是著名的“地上悬河”,人们常用“水行地上,势如悬釜”来形容它的险要,而且弯道多,每当发生大洪水时,有些经常受水流冲击的堤段容易发生危险,于是,人们在这些地方修筑起险工工程,确保堤防安全。建设黄河生态景观带,防洪安全是基础。现在的险工,经过多年的加固改建,已经成为确保防洪安全的坚固屏障,同时,险工的生态环境也在逐年美化提升,成为黄河生态景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险工工程紧密相连的就是黄河大堤。黄河两岸这条绿色的“水上长城”,巍峨壮美、蜿蜒秀丽的堤顶道路伸向远方,平顺的堤坡草皮好似绿色地毯,两旁的行道林整齐划一,堤脚两侧的生态林和防浪林郁郁葱葱,宛如一条绿色绸带。
生态林位于黄河淤背区,也就是大堤的背河一面,淤背区的宽度在八十米到百米之间,这里的泥土是通过吸泥船和输砂管道,将黄河中的泥沙输送过来的,这样既加固了堤防,又筑成了连片的土地。然后植树造林,大堤绿了,生态好了,景观美了。在不同的堤段,景色也会不同。高大的柳树与低矮的红叶李交相辉映,笔直的法桐迎风站立,枝叶相连,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一段一景,景景动人”。黄河大堤两岸种植各类苗木13.27万亩,沿线1000多公里堤防绿化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适地适树、植满植严,在加强工程管理的同时,打造了堤肩行道林、临河防浪林、淤背区生态林以及堤坡草坪为一体的生态防护体系。过去一年来,随着黄河生态风貌带建设步伐加快,100多万株新植树木为黄河两岸再添新绿,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合理搭配,生态绿化提档升级。
在山东黄河两岸,经常会看到一座座建在大堤上的引黄涵闸,黄河水就是从这里,流向城市工厂、乡村田地,支撑着我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生态。山川秀美,关键在水。自1999年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山东黄河已经连续21年没有断流,近10年来平均每年引黄供水约70亿立方米。同时,实施的引黄保泉、引黄济青、引黄济淀、胶东调水等工程,也助力着城市水生态建设。时至今日,调度目标已经从最初水文意义上的不断流提升到功能性不断流,黄河水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不断推动着山东沿黄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了治河惠民、兴水为民。
济南黄河百里风景区的主景区,依托泺口险工而建,近期刚刚对险工面貌进行了改造提升,焕然一新的工程景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更加相得益彰,成为沿黄市民亲水休闲的好去处。在这一河段上,历经百年风雨的泺口黄河铁路大桥依旧雄伟,曾远近闻名的泺口古渡早已不见了踪影,如今泺口浮桥接过了重任,目送着川流不息的车辆,远处的鹊山、华山与母亲河相依相偎,近处河滩湿地的水鸟在河面上翩翩起舞,增添着无限生机,再加上两岸绿树苍翠茂盛,险工控导点缀其间,一幅辽阔壮美的大河图景展现在眼前。像这样集工程景观、历史文化、人文苑点为一体的国家水利风景区,在黄河山东段共有9处,它们像一簇簇璀璨的珍珠玛瑙,散落在大河上下,装扮着母亲河的四季。
黄河两岸的生态故事讲不完,黄河两岸的秀美风光看不尽。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眼前这条宜观宜赏宜行的黄河生态之河、绿色之河、幸福之河的大道也将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