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央视剧评 | 淬炼艺德 以文艺之光 铸时代之魂

2021-10-18 13:04 来源:央视剧评
分享到:

艺德,通俗地讲是指演艺人员的品格与操守,主要包括演艺人员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艺德作为演艺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行为法度,也是衡量自身思想认知、言语表达和行为运作的底线。

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欲从艺、先立德”,“以艺为重、以德为先”等理念,在本质上与当下艺德建设基本要求是高度一致的。

新时代演艺人员艺德建设具体就是在注重提升完善艺术修养的基础上,将道德品行的磨砺和淬炼作为第一要务。

淬炼艺德是以文艺之光铸时代之魂的必由之路。

以德为先、德艺兼修,当代演艺人员的品德是其艺术“生命有机体”的核心与根本,加强艺德建设,不仅是当前文艺界的不二选择,而且为整个社会涵育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提供有力支撑。

演艺人员队伍的道德风貌,其本质和主流是健康的,并且涌现出一批德劭艺高、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

同时也不可回避的是,一些演艺人员漠视艺德、背弃情怀、抛却担当,向“庸俗、低俗、媚俗”俯首垂眉。

更有少数红得发紫的流量明星,无视法律红线,践踏道德底线,或颠倒美丑、混淆善恶、歪曲历史、侮辱英烈;

或规避监管、偷逃国税、签订“阴阳合同”、为伪劣产品代言;

或酒驾醉驾、吸毒性侵、虚构人设、学术造假……

这些违法失德的艺人,不仅扰乱了行业秩序、败坏行业风气,而且将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引入歧途和沟壑,给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污染了演艺界生态环境。

所以,加强演艺人员艺德建设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艺德对于演艺人员而言并非道德绑架,而是行业最基本的准则。

作为社会公众人物,演艺人员的言行对社会成员尤其对青少年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取向,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和引导功能。

如果“偶像”失德违法,那么就会给青少年粉丝带来负面影响,催发饭圈乱象,衍生文化怪胎,严重地会造成价值观的扭曲和文化生态的无序发展。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道德责任以自觉自愿地承担为最高境界。”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政策规定,这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强制,要减少甚至杜绝劣迹演艺人员的出现,必须将淬炼艺德作为艺人队伍建设的根本之举。

1

将公德与私德高度统一

其身正,德方以彰。

作为社会公众人物的演艺人员,要把握和处理好“公德”与“私德”的关系,

增强艺德判断力和艺德荣誉感,砥砺自强,勤笃自励,

在创作表演上追求卓越,

在道德修养上追求超拔,

用高迈清朗的人物形象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理念。

2

将艺品与人品有机融汇

传统戏德观注重“艺品”与“人品”的两位一体、相互交融,把做人和从艺视为互融互鉴、相得益彰的道德理想。

当代演艺人员要把崇德尚艺作为终生功课,对文艺保持敬畏之心,

弘扬戏比天大的传统美德,

恪守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

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敢于向浮夸、低俗、陋行说“不”,

努力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3

将情怀与情趣紧密结合

文艺根基在于人民群众、

文艺源泉在于现实生活、

文艺生命在于观众需要,

演艺人员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从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创作营养,

不断进行生活开掘和艺术积累,

切实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志存高远、淡泊名利,耐住寂寞、稳住心神,

才能做到胸中有大义、肩头有责任,

才能成为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演艺工作者。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德”的修行,《尚书》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管子》云:“德者,得也。”

《礼记》载:“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

孔子曰: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

总书记的精辟论述和明确要求,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加强艺德建设确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希望更多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不论是年轻的演员还是资深的“老戏骨”,都能够意诚心正,立德修身,为观众打造出艺术精品,以文艺之光,铸时代之魂。(评论员:刘金祥)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