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9月2日讯 “秋风起,蟹脚痒。”对于青岛人来说,秋高气爽时正是一年中螃蟹最肥美的季节。在原四方区的河西农贸市场里,有一对远近闻名的卖蟹夫妻,丈夫姓吴,妻子姓马,有个刚升小学的儿子。七年来,两口子秉承着货真价实的经营守则,自家的螃蟹生意越来越红火。
凌晨1点,整个城市还沉睡在初秋的寒意里。和往常一样,老吴开着自家的面包车,准时来到20余公里外的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从2007年开始,每天天不亮到这里批发青岛人饭桌上离不开的红岛蛤蜊,成了老吴雷打不动的早课之一。
把200斤没吐沙的蛤蜊搬上车,老吴一刻不敢耽误,径直奔向30余公里外的南山市场。“这个季节,批发螃蟹全靠抢!去晚了,分分钟就让别人抢没了!”由于凌晨起床后一直没空吃早饭,饥肠辘辘的老吴一得空,就点上根烟,猛抽几口。(记者 谢小真)
七年前,一直以务农为生老吴和妻子小马,在临沂老家完婚后,一起到青岛做海鲜生意。老吴出门进货,小马就在家里给刚上小学的儿子准备一口热饭。6点多,登上一年四季唯一的一双雨鞋,出发去市场摆摊。
“一年四季,我们两口子就费两双雨鞋,而且无论天多热,都要穿长裤,因为雨鞋的鞋帮能把小腿肚磨破。”小马告诉记者,“这种橡胶做的雨鞋,不透气还烧脚。不过穿得时间长了,也就不觉得难受了。”
不到7点,老吴的面包车满载而归。200斤蛤蜊、200斤螃蟹、扇贝、海螺,各类海鲜不一而足。批发回来的螃蟹“一锅端”,没有分类,所以有的活蹦乱跳,有的则无精打采。老吴出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螃蟹分成三六九等。
“先把死的和活的彻底分开。活的螃蟹今天35元一斤,死的15元。再把公的和母的分开,公的尖脐个儿大,母的圆脐个儿小。公的母的一个钱。”老吴麻利地分着螃蟹。
河西农贸市场里的海鲜摊儿,由于地理位置及周边居民消费水平等因素制约,海鲜价格要比中心市区的便宜5块钱。所以,很多人在老吴这儿第一次吃得满意了,不惜驱车来买螃蟹,成了老吴忠实的回头客。
活蹦乱跳的螃蟹被老吴一只一只放进插着氧气泵的“豪华”水池,被挑出来的“残兵败将”们,则被扔进一个没有水的筐子里。这些“老弱病残”会被怎样处理呢?
“你别看它们没大有精神,其实就是在回来路上闷死的。这些刚死的蟹子15元一斤,很多赶早市的人专门来买它们!活蟹子还没开始卖,死的全卖光了!”谈起自己的海鲜生意,老吴的脸上一脸得意。
妻子小马今年31岁了。由于常年在市场里卖海鲜,没像老吴那样的风里来雨里去,她的皮肤非常白皙光滑,看上去也很年轻。谁也想不到,她已经是一个6岁孩子的母亲。
“哪里还年轻咧!”记者和小马交流时发现,由于双手需要常年浸泡在只有10℃的水池里,早已被泡得惨白还起了很多褶皱,指关节也越发粗大。“一到冬天,即使带着胶皮手套,也冻得骨头疼,好像那寒气都能顺着指缝钻到骨头里。”说到这儿,小马叹了口气,“现在依仗着年轻还能干得动,等我们老了,这些罪还有的受!”
“吴,给我来几只活的!”早上8点,逛早市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老吴的回头客啥还没买,就先到他这儿“抢”几只最肥的螃蟹。
“今天的螃蟹咋样?”老吴的老顾客问。
“杠杠的!大哥,我啥时候‘鲁’过你!”老吴憨憨地接过老顾客递来的烟,笑着说。
“你这老小子!每天都是杠杠的,不过你,我是信得过的!来来,让嫩媳妇给我选,选螃蟹她比你强!”
老吴笑着点点头,表示默认。原来,卖蟹夫妻各司其职,老吴负责去南山批发市场“抢”货源,妻子小马负责把最肥的螃蟹卖出去,赢得口碑。
“你看,这螃蟹表面花纹清晰,黑里还透着青色,吐沫透明,甲壳透着光。你再捏捏蟹腿,手感结实有肉。这只保准没问题!不肥你给我送回来,煮熟了我们也要!”小马边说,边把称过的螃蟹递给老顾客。
老吴批发来的螃蟹“起点高”,只要是活的蒸出来,都是让人欢喜的“满盖”。被活活闷死的螃蟹,也有好的出路。唯一让老吴心疼的是,每天批发来的螃蟹里,必然有十几只“空壳”。
“求财但不坑人,这是我的原则。所以这些螃蟹,我宁肯扔了也坚决不卖!”老吴夫妻俩诚实卖蟹,和很多老主顾都结成了知心朋友。谁家老人要摆寿宴,几十只要好好卖;谁家只有一人独自在青打工,即使买一只也要卖好的给人家。
老吴是个话不多的人,干活的时候经常只戴一只手套。老吴告诉记者,只戴一只手套由两个原因。一是有时候干活带着胶皮手套不方便,不戴呢,整理海螺这样的“硬货”容易伤到手;二是要留一只手,抽空点根烟,缓解一下从凌晨开始就忙碌的饥饿与疲惫。
听小马说,老吴每天凌晨1点出去进货的时候,她也就睡不着了。一直到上午9点,所有的海货才能全部摆好,早饭这才得空,用一分钟的时间迅速解决。为了卖完所有的海鲜,两人要在市场里一直待到晚上9点。
“那卖剩的螃蟹你们会怎么处理?”记者问。
“一般情况下,我们家的螃蟹都不会剩。即便是真的剩下,我们也只会让孩子尝尝鲜,我们俩吃的很少……”小马告诉记者,他们两口子一年中只有过年回老家才能真正休息几天。黑白无休的工作,去掉一万多的房租、两万多的摊位费和杂七杂八的生活开销,卖蟹夫妻一年能攒六万多元。比起从前在老家的勉强温饱,靠着辛勤劳动在青岛扎根的夫妻俩,心里感恩且知足。
螃蟹分好类,老吴把200斤没吐沙的蛤蜊用清水洗几遍,再倒入铁盘子里,用盐水给蛤蜊吐沙。
一抽空,有点烟瘾的老吴就用不耽误干活的左手夹根烟,右手戴着胶皮手套忙碌。
小马说,扇贝下面要铺上厚厚的冰,不然新鲜的活扇贝用不了多久就全死了。炎夏有冰块相伴,可能是许多人向往的。但是,在十几度的环境下工作,却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
小马在给老顾客称活虾。老顾客知道老吴两口子心眼实,货真价实,往往一买就是二三百元。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