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高清:青岛老渔民的后现代生活 守清苦享快乐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庞为 | 责任编辑:郑言 2015-01-28 20:15:32

高清:青岛老渔民的后现代生活 守清苦享快乐

高清:清苦快乐的小日子 走进老渔民的后现代生活

 青岛新闻网1月29日讯 冬日的石老人渔港与繁忙无关,宁静、悠闲是这里的主旋律。一条破旧的木质渔船里,六十多岁的船长李老汉躺在狭窄的小床上,一边眺望大海,一边惬意地听着收音机。他相识多年的老伙计,年纪相仿的王老汉正在船中间的厨房里忙碌,中午的主菜是白菜炖肉,主食是王哥庄大馒头。

一月底的青岛突然降温,最低温度跌至零下3度。大风吹散了连日的雾霾,一望无际的海面让人心里畅快。这个季节海上能收获的海鲜种类比较单一。大头腥,一种体格硕大但味道一般的海鱼,海上收购价格两块七,卖给鱼贩子三块,上到百姓餐桌三块五。

李老汉和他手下的五个弟兄是一个团队,从事着收鱼的工作。那些设施先进的渔船出海打鱼,捕到鱼后李老汉就和自己的伙计开着船去作业海域收鱼,然后运回渔港,再卖给海鲜商贩。打鱼、收鱼不分家,李老汉这般年纪,几乎就是青岛现役最老的渔民了。他们不会电脑上网,不聊微信,电视都很少看。每天生活在船上,说着市里人听不懂的方言。但这样一群人还是让你能感觉到久违的温暖,不管你是记者、游客,还是来渔港看热闹、搞对象的小青年,只要你张嘴,他们都会热情地邀请你上船玩儿。对,他们就是这么淳朴,这么热情。

1月28号,青岛是个大晴天。冬日暖阳普照大地,渔船上晒的鱼干已经可以吃了。正在做饭的王老汉看见记者在岸上拍照,热情地邀请上船坐坐。中间的船舱相对宽敞,一口大锅格外醒目。这种直径足有一米的铁锅特别好用,蒸馒头,炒大锅菜,尤其炖鱼最鲜美。问起船员们平时吃什么,王老汉说冬天主要吃白菜,鱼是早就吃够了。白菜炖肉,热乎乎的王哥庄大馒头,再配上蒸鱼干,这就是地道的渔家家常饭了。

听到下面有聊天的,顶层驾驶舱的船长李老汉探出头,沿着小梯子爬一层,这里便是渔船的核心区域。驾驶台旁有一个小隔断,里面是一张小床,这是船长的卧榻,代表着小船上至高无上的尊荣。李老汉特别热情,让记者随便看。几十年的老船亦如老屋般破旧,但老爷子依旧很自豪地介绍起他的设备。从卫星电话到导航仪再到雷达,如数家珍,每一样李老汉都操控自如。他说:“别看俺这船破,但设备很先进。海上手机是没有信号的,但这卫星电话哪里都能打,就是一分钟一块八有点贵。”

一旁的王老汉对此不以为然,他笑着说:“得了吧,人家现在的铁皮船多好,又能收鱼又能打鱼,咱这破船去打鱼还不得让风吹散架了。”老哥俩相熟几十年,每天都开玩笑,这样的生活他们很快乐。

这个季节收鱼船平均两、三天出去一趟,老渔船航速只有10节,去个近点儿的地方也得十来个小时,很辛苦。大头腥价格便宜,李老汉的船最多时能收两、三万斤,每斤赚3毛钱,毛利几千元。刨去油费、工人工钱、机器磨损,利润不高。两位老人笑容常挂脸上,在他们看来,还有什么比平安、踏实的生活更让人愉快的呢?

一边是国际化大都市的极致繁华,一边是城郊渔港一成不变的小日子。还有很多像李老汉、王老汉这样的渔民,他们一面继续用着那口几十年的老锅,一面又不得不学会使用越来越先进的设备。这就是青岛老渔民的后现代生活,清苦、简单、快乐,小年轻儿们过不来,却还总是让你有那么一点点小羡慕。(记者 庞为)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