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子楼又称为兵营式建筑,一条长走廊串连着许多个单间,因为长长的走廊两端通风,状如筒子,故名“筒子楼”。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青岛的众多企业在鞍山路北侧密集搭建了众多筒子楼,作为职工宿舍,画面中左下方的一片低矮建筑就是其中之一。这片筒子楼群位于鞍山路北侧、山东路与鞍山四路之间,由9栋依次排开的筒子楼组成。
2008年,青岛市开始对鞍山路北片区域的筒子楼进行改造、拆除。大量的筒子楼在那期间被改造或拆除,但由于各种原因,山东路与鞍山四路之间的这片筒子楼群始终没能被改造,一直存留至今。
目前,这片棚户区还有9栋筒子楼,住了300多户居民。在此居住的居民大都是租客,不少外来打工者因房租低廉而选择在这里租房居住。
在这里,一间十几平米的房子,一个月的租金大约是三、四百块钱,相比住宅小区的房子,租金便宜一半。
废旧电器收购、摆摊卖小吃、卖煎饼果子或是水果……这片棚户区的住户大都从事着类似的自由职业。
因为房子年久失修,屋顶漏水、下水道堵塞、地面积水等情况时有发生,这的住户也早已习惯。
不少打工子弟跟随家人来到青岛,一同住在筒子楼里。他们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学习,将来或许还会在这座城市工作、定居。
废旧电器收购、摆摊卖小吃、卖煎饼果子或是水果……这片棚户区的住户大都从事着类似的自由职业。
因为房子年久失修,屋顶漏水、下水道堵塞、地面积水等情况时有发生,这的住户也早已习惯。
这片筒子楼群的背后就是拔地而起的高楼。
由于没有暖气,到了冬天,住在这的人们只能生煤炉取暖。图为一位住户正在用塑料布糊窗户,以此抵御严寒。
这片破旧不堪的筒子楼群还会存留多久,我们无从知晓。它或许会一直被保留下来,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被改造甚至拆除。但是,无论这片区域在电子地图上是否是空白,都阻碍不了它为人们创造价值。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