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裁缝的锅炉工
11月21日晚7点,青岛新闻网记者在海丽楼小区的一处住户里,见到了正在干活的于师傅,他头上刘海已经被汗浸得打了绺。“这是今天最后一户了。”于师傅告诉青岛新闻网记者,站上一共4个人,基本上每人每天都要跑20户人家,午饭变晚饭,晚饭变宵夜是他们的工作常态。
收拾完工具从住户家出来,于师傅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这是他多年的工作习惯,让辖区内的住户,能第一时间找到他。他的私人电话,也成了周围6000多户居民的热线。
下过乡、插过队,在老石棉厂烧过锅炉,开过出租车,自学电脑、CAD制图,当过服装厂里的高级制版师……在换热站的路上,于师傅一边扛着梯子,一边介绍着自己从事过的职业。
2009年,于师傅通过应聘成为了一名供热工人,但当初烧锅炉的那一套完全用不上了,为了能干好工作,于师傅利用空闲时间开始补课,从最简单的数学三视图开始,一点一点学校看管线图、画管线图,几年下来,光自己的读书笔记就有几十本,从刚入行的门外汉,变成了现在经常要被其他兄弟换热站请去应急的专家。
于师傅自己搞了个创新实验室,就在今年国庆假期期间,他利用换热站二楼的空间自行研发了一套“管网平衡调试演示系统”,还原出青岛市全区的供热管网系统,对供热工人来说,这就是他们的“沙盘”,新员工可以通过这套系统熟悉业务,老员工可以通过这套系统摸排疑难杂症。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