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五个月,王克谦创造并见证了雕塑“五月的凤”的诞生。为什么用“凤”不用“风”,老人家有自己的“说道”。
【青岛新闻网独家】
五月的风、廻澜阁、小青岛灯塔、青岛电视塔,四大青岛地标建筑,77岁的王克谦用了近两年时间按照100:1纯手工精致打造。
为测量 至少去了五六十次
王克谦老家城阳,十七八年前,他和爱人把家搬到青岛。退休前,王克谦是青岛电业局的一名线路工,1994年退休后,他又在民航局干起配电,一干就干到70岁。“退休前没有时间好好逛青岛,一退休,我就和老伴儿坐着公交车,到处玩儿。”王大爷说,“几年前来到‘五月的风’,这么漂亮高大的地标建筑,真是越看越好看!我看了一头午(上午)没舍得走。回到家,我就和老伴儿说,我想做一个一模一样的!”
没过几天,一身干劲儿的王克谦就带着米达尺(青岛方言,钢卷尺)、碳素笔、本子、竹竿和小马扎,坐着公交车又去了。“它的造型是不规则的,我就在底下转圈看。”为了测量,王克谦用竹竿绑上细绳,细绳另一端系上石头,用作垂直测量。“不算顶上的尖儿,‘五月的风’一共18层,每层厚度一致,但方位、角度非常难测。”
“最难的,要数‘五月的风’头顶那个尖儿。”王克谦笑着说,“因为近看是根本看不到全部的,所以我就跑到奥帆基地和音乐广场,从远处看。”
王克谦告诉青岛新闻网,回到家,他找了一块厚厚的木板,在上面画出“五月的风”底座模型。“底座分了72等分,每一块我都标上了数字,我带着底座模型,去现场比对、测量、记录。要是哪一层、哪一拐弯又做不下去了,我就放下手头一切,拎着小马扎再去一趟。就这样,我前前后后去了不下五六十次。”
王克谦和老伴儿合影,他们面前摆放着王大爷亲手制作的青岛地标模型。
为老伴 他做的是“五月的凤”
测量好后,下一步就是实干。王克谦从家里划拉出一小堆废木料,压在箱底的钢尺、铁锯、钻头、磨具全部派上用场。“说到做,最难做的是中间那个圆球。”王克谦将7层木板黏在一起,做成一个正方体,再用铁锯割掉正方体的八个角,接下来就是拿磨具一点点耐心磨了。
怕自己做模型“疏远”了老伴儿,王克谦就请爱人为自己即将诞生的雕塑作品“题字”。“我老伴儿叫王凤英,所以就把‘风’写成了‘凤’。她写好,我剪下来,再贴到塑料板上,将错就错,我做的雕塑就成了‘五月的凤’。这样也挺好的,等30年后我们再看,一看就知道是我老伴儿写的!”王克谦笑着道。
花了五个多月,“五月的凤”终于做好了,高38.8厘米,宽33.8厘米,完全按照真实雕塑100:1比例制作而成。“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王克谦说,“我在测量时遇到一位白胡子老哥,看上去得八十多岁了。他知道我在做这个,特别认真地对我说:‘我要是能看一眼你做的,就好了。’我拿着做好了的模型去找他,却再也找不到了。”
图中左边的雕塑是王克谦第一个雕塑,右边的是用有机玻璃新制的。
廻澜阁难在精雕细琢
和“五月的凤”间隔不到一个月,王克谦又在家闲不住了。“这次,我和老伴儿去了栈桥,登上了廻澜阁。”
王大爷说,比起五月的风,廻澜阁的测量就简单多了。这座两层高的铁木结构建筑物是对称的,只要测量好一个角度,整幅图纸可以计算出来。“不怕你笑,有的人以为我学历很高或者数学很好,其实我只念了四年书。所有的技巧也好、能力也罢,都是后来慢慢琢磨和总结出来的。”
廻澜阁难在精雕细琢,王克谦却如数家珍。“每一角飞檐、每一片红瓦、每一扇木窗,都要用刻刀一点点抠出来,再拼接上。”王克谦指着廻澜阁上一扇窗说,“你看,每一个窗棱都是用牙签粘起来的。”由于不太会使用手机、相机的拍摄功能,在上色环节,王大爷也费了不少功夫。“照着图纸,把各种颜色记下来,回家想不起来了,再坐公交车跑到现场看。”
等到雕塑成型,老伴儿王凤英的任务又来了——刻字。除了用硬塑料雕刻出复杂的廻澜阁三字,王凤英还从报纸杂志上找到“青岛栈桥”四个字的楷体模板,照着样板画下来,交给老伴儿,让他拿着刻刀把它们刻下来。
平时,王克谦对他的“宝贝”呵护有加,用布擦拭。
跑遍早市找电视塔零件
做完了“五月的凤”和回澜阁,王克谦又做了小青岛灯塔和青岛电视塔。“小青岛上的灯塔是不对外开放的,但是我去找到一名工作人员,说明来意,他非常配合并且支持我。电视塔的经历也是一样。”
与之前两次所用的单一材料不同,青岛电视塔的用材十分讲究和复杂。电视塔的支撑骨干是硬塑料,底座用的是木头,外围需要用竹竿编织,球形观光餐厅部分使用的是一个玻璃球。“为了找到大小尺寸合适的玻璃球,我几乎跑遍了市区里的早市,才找到一个。拿在手里一掂量,我立马知道,就是它了!”
给四个雕塑配上彩灯算是彻底完工,王克谦花了将近20个月。王大爷老两口育有两儿两女,四大地标雕塑问世后,立刻遭到儿女们的“疯抢”。“我就一家做了一套,一套四件,让他们各自拿回家。孩子们都可高兴了!他们高兴,我们更高兴!”
王克谦和他的“宝贝”们。
“我只是用我的方式展现青岛!”
最近,王克谦最新一件“五月的凤”诞生了。“这是我做的第五六个了,但这次难度最大,因为之前都是用木头,这次用的是有机玻璃。”材料变了,以前用锉刀打磨木头的法子也不灵了。“我只要出去玩,不管是崂山还是黄岛,我就随手带着一块大玻璃。现在家画好弧度,到了山上或水泥地上,我就拿出来磨玻璃。哎呀,玻璃粉尘可呛人了!”
“用有机玻璃做中间那个球,更是得小心再小心。在水泥地上磨光滑了,再用砂纸细细地打一遍,不能有一点破损或毛糙。这一个‘五月的凤’,我谁都不给啦!放在家里,自己留着!”
“很多人问我,是不是学过工艺美术,或者上了很多学,其实都没有。也有人问过我,做到一半,会不会半途而废,其实我从没这么想过。只因为我的家乡太美了,我只是用我的方式展现她。”王克谦说道,“曾经有来自济南、武汉的大学生,抱着我做的雕塑和我合影,我高兴坏了,像是为青岛又奉献一点正能量!”(青岛新闻网记者 谢小真 孙志文)
王克谦制作五月的风模型时,将图纸绘制在木板上。底座分72等分,每一块标上了数字。
王克谦:“我带着底座模型,去现场比对、测量、记录。前前后后去了不下五六十次。”
王克谦创作的廻澜阁惟妙惟肖。
小青岛灯塔模型用数百块木质组件拼合而成。
青岛电视塔模型
图为青岛电视塔模型底座的图纸。
家中的一个纸盒子里,存放在王克谦用来制作模型的工具盒各种组件。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