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故事】崂山巨峰下 老两口独守山村20年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赵振宇 于泓 孙志文 | 责任编辑:朗拿度 2016-02-29 05:58:24

【青岛故事】崂山巨峰下 老两口独守山村20年

    【青岛新闻网独家】

    (赵振宇 于泓 孙志文)

    年轻时的王宣仁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成为守在村里的最后一户人家,而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近20年。

    79岁的王宣仁和老伴儿曲爱珍是崂山区砖塔岭村村民。近日,一则关于《崂山深处即将消失的村庄》的报道,让“砖塔岭”这个位于崂山巨峰下的山顶村落被大众所熟知。1992年,为了方便村里的孩子上学,砖塔岭村49户人家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迁徙下山。而王宣仁和老伴并没有选择跟着儿子下山,而是一直留在了山上。

【青岛故事】崂山巨峰下 老两口独守山村20年

    砖塔岭村位于崂山西南麓,是一个盘踞山坳里的山村。自崂特啤酒厂西北侧的小路进山,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行驶,20分钟才可到达。村子只有一条景区游览路线可通达,四周再无山路可走。

    2月26日一早,青岛新闻网从市区出发,驱车一个多小时,几经周折来到了王宣仁家。一间石头房,一块不大的菜地,再加上院子里养的一条狗两只猫,勾勒出老两口生活的全部。

【青岛故事】崂山巨峰下 老两口独守山村20年

    祖祖辈辈的守山人

    知道记者要来,王宣仁的老伴儿曲爱珍早早地等在院子门口,穿着一件棕色大衣,袖子上带着护林员的“红箍”,脸上挂着山里人独有的朴实,虽然已快年近八十,但老人的身体确是格外的硬朗。

    “现在就我跟老伴儿守在山上,每到春节、清明的防火期我俩也兼职当护林员,照看下周围的林子。”曲爱珍说着,把记者让进了院子,作为一家之主的王宣仁正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抽着旱烟,这是老人冬日里最大的爱好。

    “老咯,耳朵不好使啦。”曲爱珍招呼起老伴儿,跟记者解释道,丈夫今年79了,听力已经大不如前,与外人沟通全靠她帮着翻译,五十多年的夫妻,媳妇一张嘴,老头就知道她说的是啥。

    “尝尝我们山里的茶和水,也就这两样能拿得出手。”一边喝着茶,老人向青岛新闻网讲起了砖塔岭村的由来。

    嘉庆年间,登瀛村的王德兴兄弟二人来到这里为当地地主老财看山种地,遂有子孙在此繁衍,后来南姜村的曲姓、大河东村和王哥庄青山村的朱、姜、林姓陆续迁来,渐成村落。因为村南岭上原有一倒塌的砖塔,就起了个砖塔岭村的名字。

【青岛故事】崂山巨峰下 老两口独守山村20年

74岁的曲爱珍坚持每天自己打水

    冬种白菜夏种茶

    砖塔岭村土地贫瘠,周围多岩石,曲爱珍说即便是收成好的时候,每人也只能分上三十斤粮食,在1990年之前,村里家家户户主要靠在山上“打石头”维持生计。

    “好些个城里人都来这里看过,都说上山的日子过着健康,可真要让他们住下,肯定受不了。”曲爱珍一边剥着白菜一边说着。作为山上最后一户村民,曲爱珍和老伴儿基本上只吃自己种的菜,冬天就是白菜土豆,夏天会拿自家种的茶去集市上卖,再买些油盐酱醋,来回十多里地的路程,老两口要走上两个多小时。露天的厕所,也没有浴室,烧点水擦擦身上就算是洗澡了,这对习惯了都市生活的人来说,听着就像是段子。

    “迁村就是为了孩子们上学。”之前村子里的孩子上学要从山上走去西麦窑小学,一来一往要花上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从1992年开始,村里人计划着搬去山下,集资、打地基,直到1997年,大部分村民在山下盖起了房子,儿子和孙子住进了山下的新房,老人们选择留在了山上。白天种地,农闲的时候就在周围走走,没有邻居,想孩子们的时候就下山去看看,两只猫一条狗一部电视机,老两口的娱乐仅此而已。

【青岛故事】崂山巨峰下 老两口独守山村20年

在山上生活,少不了柴火,老两口就靠捡拾山上的废柴取暖、做饭。王宣仁今年79了,还能自己劈柴。

    想下山 也想留住祖业

    如今的王宣仁一家已是四代同堂,孙子几年前就已经结了婚,给老两口生了个重孙女。年龄越来越大,对儿孙的思念也越深,这几年老人也曾想过搬下山跟孩子们住在一起,但要卖掉山上的祖业,和耕了一辈子的那几垄地,还是有些不舍。

    王宣仁年轻的时候是村里的民兵连长、生产队长,老了之后也没有退休金,他和曲爱珍每月有400块的低保收入,防火季的时候做护林员也能赚些钱贴补下生活。儿子几年前因为一场意外去世,孙子刚刚结婚,和媳妇、妈妈、女儿住在山下八十多平的民房里,这样的家庭已经没有能力再为老人在山下安置一处房子。

    曲爱珍记得,九几年的时候,在山下盖一处房子只要几万块,但即便如此好多人家也是卖了祖宅才有钱去山下盖房,如今山下五千块一平的房价,让老两口下山和儿女团聚成了一到难以逾越的“坎儿”。

    “想搬下去,但也只能想想。”曲爱珍和老伴儿知道自己家是个什么条件,在两位老人看来,守在山上,吃着自己种的粮食,日子虽然清苦,但好歹落个踏实。(青岛新闻网记者 赵振宇 于泓 孙志文)

【青岛故事】崂山巨峰下 老两口独守山村20年

午饭时间快到了,王宣仁烧火,老伴儿炒菜。做了快半个世纪的夫妻,这种默契已经沁入进了生活的点滴。

【青岛故事】崂山巨峰下 老两口独守山村20年

两盘大白菜,一盘蒸咸鱼,老两口的午饭做好了。一旁,他们养的猫盯着食物看个不停。进山的人少,王宣仁家的猫一点都不怕生。

【青岛故事】崂山巨峰下 老两口独守山村20年

午饭过后,王宣仁上炕小憩。午后的阳光晒进屋子,让石头材质的房子温暖起来。

【青岛故事】崂山巨峰下 老两口独守山村20年

如今,砖塔岭村的许多老房子已经破败不堪,重新整修的房子也大都长时间无人居住。

【青岛故事】崂山巨峰下 老两口独守山村20年

村子里,被人丢弃的家具随处可见。村里村外,略显狼藉。

【青岛故事】崂山巨峰下 老两口独守山村20年

透过破屋的窗户,可以看到山坳里的新房。在这里,重新整修的房子也大都长时间无人居住。

【青岛故事】崂山巨峰下 老两口独守山村20年

下午,老人的儿媳妇带着重孙女来山上看望。

【青岛故事】崂山巨峰下 老两口独守山村20年

在老宅里,曲奶奶的重孙女一会儿看看这里,一会儿瞅瞅那里,显得格外高兴。

【青岛故事】崂山巨峰下 老两口独守山村20年

王宣仁抽的的自制的旱烟,整个采访过程中,老爷子多数的时间都是在一旁默默地抽着烟袋。

【青岛故事】崂山巨峰下 老两口独守山村20年

砖塔岭村的新村里遍布二层小楼,道路也很宽阔。与老村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