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这个城市虽然历史不长,但自打他诞生起就与“现代”为伍、与时尚为伴。在中国大部分地方还处在“农耕”时代时,电报电话、火车汽车、上水下水、期货股票……,在当时看来绝对的洋玩意儿,就在这里就大行其道了。就连飞机也在被发明十年后,“飞”到了青岛。1913年,一个叫奥斯特的德国机械师从德国弄来了一架飞机,在跑马场(现在的汇泉广场)起起落落,还用木头鼓捣了一个机库。汇泉广场应该说是青岛甚至中国最早的飞机场了。1914年9月,日德青岛之战爆发,双方都出动飞机对敌方进行侦查拍摄、投弹骚扰,也是亚洲的首次空战。这该算是青岛最早的航拍了。
奥斯特和他的飞机在跑马场机库旁。----资料
后来,日本人两次占领青岛的过程中,航拍了不少的城市风光照片,有些印成了画册、明信片。现在很多藏家手中的航拍老照片、明信片,大部分是那个时候拍的。二战结束到1949年,美军的飞机又经常在青岛的上空飞来飞去。1945年国民党军队和美军在汇泉广场接受日军投降时,美国海军便从停泊在外海的航空母舰上起飞了一架侦查机,在空中拍摄了受降的场面。这些照片虽然珍贵,毕竟都出自外国人之手。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大港码头。----资料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青岛。----资料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青岛。----资料
1945年美军拍摄的接受日军投降仪式现场。----资料
真正出自我们自己之手的航拍照片出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个时候在青岛做专业摄影工作的也就5、6个人,也不是都有航拍的机会。俺家老爷子当时在青岛日报社当摄影记者,机会多一点儿。当时对报纸宣传、图片展览、画报出版很重视,军队也积极提供飞行支持,他拍了许多史料性很强的照片。当时用的飞机大都是前苏联生产的安—2双翼运输机,有时候也用国产仿苏联的青—6水上飞机,后期青岛有了“超黄蜂”直升机,也用它飞过。他回忆,水上飞机是在团岛外的海面上起飞的,航拍要开着舱门,起降的时候溅起的海水会喷一身,他要用塑料袋把相机包严实,免的被海水打湿。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大学路周边----张秉山摄影
1967年7月16日航拍的青岛市为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而组织的军民横渡汇泉湾活动。----张秉山摄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港码头。----张秉山摄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八大关。那个时候就拍彩色反转片了。----张秉山摄影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前海一线,彩色反转片昂。----张秉山摄影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东部沿海区域还是一片农田和零星的工厂。----张秉山摄影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新建礼堂及周边。----张秉山摄影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黄岛。----张秉山摄影
八十年代以后,随着飞行的商业化和航拍照片市场需求量的加大,特别是一些商用直升机公司的出现,让在青岛的航拍逐渐方便化简单化了,有机会航拍的摄影师越来越多。我从1996年也开始涉猎这个行当,直升机、滑翔机、动力伞都用过,除了两次使用了军机,其余都是商业飞行,陆续拍了二十年,从胶片拍到数码,基本没断下过,算是拍的比较系统、坚持的比较久的了。
1996年的青岛港老港区。----张岩摄影
1996年10月,正在建设的五四广场。----张岩摄影
1996年大麦岛,当时的水上游乐园和海洋世界。----张岩摄影
2007 年游艇码头和小麦岛。----张岩摄影
2007年五四广场。----张岩摄影
2009年石老人海水浴场。----张岩摄影
2013年从八大关西望汇泉湾 。----张岩摄影
2013年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张岩摄影
现在,无人机的出现让航拍更加简单化、低廉化、傻瓜化、普及化,大有泛滥的趋势,青岛目前保守的估计有一百多人在玩儿无人机,全民航拍的时代好像要到来了。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