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独家】
都说京剧是国粹,但是有多少人完整地听过一场京戏?5月30日下午,在石油大学唐岛湾餐厅三楼的礼堂里,传出一阵紧凑的锣鼓点,来自石油大华东校区的师生票友,是这场大戏的主角。
京剧的前身是徽剧,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算起,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作为国粹,京剧曾经红极一时,然而在今天的年轻人眼中,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众艺术。
大四数学专业的张楠这次要唱“大轴”(最后一个演出),和他搭档的王辉,是石油大的一名男老师,专攻程派青衣,反串饰演王宝钏,张楠则是“老生”薛平贵。
张楠、王辉都是石油大韵远京剧团的成员,剧团包括老师在内只有20多人,而当天的观众也仅有50人左右。
半路出家的90后老生
“能稍微让我缓下么,刚扮上头有点疼。”尽管是最后一个出场,但是在后台的张楠已经打扮妥当。与其他艺术不同,京剧的化妆讲究勒头,一层层水纱缠好之后,再带上帽子。上台先戴“紧箍咒”,对于很多票友来说,这绝对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作为一个90后的大学生,张楠自己也没有想到能迷上京剧。张楠在读高中时,曾跟着老师学过二胡,与京剧的缘分就是在那时结下的。
“怎么跟你形容呢,刚开始就是觉得锣鼓点听着特舒坦,慢慢地你会爱上那个节奏,再后来流行歌曲什么的,就完全听不进去了。”张楠一边说着,一边活动着眉毛缓解着头痛,鼻头已经渗出了汗珠。
张楠一进大学就加入了石油大的韵远京剧团,在此之前,剧团已经有七八年的历史了,算是青岛地区唯一一家以大学生为主的京剧社团。看视频、听录音、练嗓子,在数学之外张楠又多了许多功课。除了自己唱,他还拉着同学一起玩票。张欣桐和王继东就是被张楠拉来的龙套,在《探阴山》里饰演王朝、马汉,通篇只有一句台词——“有!”。
“好玩嘛,虽然是个龙套,但是站在台上,也算角儿!”张欣桐说。
当爸爸的“花旦”
在当天的表演中,王辉的程派青衣算是绝对的亮点,因为是反串演出,王辉的妆是画得最慢、最细。
王辉唱戏已经快十年了,在他的带领下,老婆儿子都一块跟着听戏,王辉说他家的电视只看两个频道,一个科教、一个戏曲。在王辉的影响下,不看画面,单听声音妻儿就能知道电视里放的是哪位前辈的唱段。
与张楠的经历类似,王辉对于京剧的启蒙同样始于高中。《红灯记》、《沙家浜》、《林海雪原》,对很多70后一代来说,这些京剧也是他们的童年味道。“就像是现在的孩子追星,喜欢的歌听得多了,自然就去模仿了。”王辉在京剧的众多流派中,最着迷的就是程派青衣,唱得最多的角色就是花旦。
“行头都是自己买的。”王辉扮好之后,完全像是变了个人,举手投足都变得端庄、矜持了不少。
妆前妆后,王辉老师判若两人。
谁也当不起这个罪人
52岁的阎秀平是石油大的老师,也是京剧团里年纪最大的一名成员,在《打龙袍》这场戏里,饰演李太后。阎老师喜欢唱戏,更在学校开了一门《戏剧赏析》的课程。阎老师记得,从80年代开始,中国的京剧就经历过一场寒冬,很多剧团倒闭,也有不少的京剧演员被迫转行。
“靠演出吸引不了观众,这对京剧演员来说,才是打击最大的。”阎老师说着自己的担心,在她看来,京剧是一门需要吃苦的艺术,包括身段、嗓子很多都是童子功,但能有多少家长愿意让孩子吃这个苦?又有多少人能耐得住这十几年的寂寞?
阎秀平说:“就算再小众,还是有这么多年轻的孩子,喜欢上京剧,万一哪天京剧不在了,有后人再想听,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当天的京剧专场持续了一个小时,尽管只有50位观众,但张楠和王辉的《武家坡》还是赢得了满堂彩。谢幕之后,张楠和团员们没有时间享受演出成功的喜悦,他们需要马上把场地腾出来,等下有大学生艺术团的街舞表演,俊男美女,青春活力。
“随孩子喜欢吧,但是走职业演员这条路的话,还是太苦。”当问起将来支不支持孩子学戏的时候,王辉一边收拾着服装,说出了自己作为父亲的答案。(青岛新闻网记者 于泓 孙志文)
上场前,王辉老师在幕布后面在候场。
舞台上,王辉老师和张楠搭档,表演京剧桥段《武家坡》。
王辉老师饰演的王宝钏。
京戏的后台,就是另一个世界。
表演结束,张楠来到洗手间卸妆。
正在卸妆的王辉
卸妆后的王辉老师(左)变回男儿身,他和张楠在探讨表演细节。
一群支撑起戏曲未来的大学生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