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组图:青岛70后80后这样过七夕 满满都是回忆

来源:青岛日报/青报网 作者:姜冰 | 责任编辑:叮当 2016-08-09 11:53:00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小时候,没有WiFi,没有微信红包,没有巧克力,没有玫瑰花。那时的七夕,简单、快乐、真诚,是值得一生珍藏的回忆,更是一种乡愁,一种文化的传承。

组图:青岛70后80后这样过七夕 满满都是回忆

    那时的七夕是这样过的。上午,村里家家女人发面,做起孩子们喜爱至极的巧饼儿!巧饼儿需要用木制模具制作,这种模具俗称小卡子,上面图案繁多,花篮样、小鱼样、苹果样、微型十样景儿……

组图:青岛70后80后这样过七夕 满满都是回忆

    谁家有木制模具,七夕当天肯定走俏。这家用完赶紧送给下家,就这样,像跑接力,用完即传,全村活跃,非常热闹!

组图:青岛70后80后这样过七夕 满满都是回忆

    傍晌时分,做好的巧饼儿就出锅了,这时母亲会挑拣一番,然后用红线串起来成花环样,小孩儿挂在脖子上,然后上街去跟小伙伴们炫耀。

组图:青岛70后80后这样过七夕 满满都是回忆

    过不了多时,有的小孩儿忍不住巧饼的甜香气,脑海中掂来捻去琢磨个遍,“遴选”出几个“长相”一般的,扯下,入肚,美美吃掉……

组图:青岛70后80后这样过七夕 满满都是回忆

    吃完巧饼儿,村里的婶娘们,都会在自家供起巧手织女姐姐的画像,案前摆放些时令瓜果和甜点等,图的是“乞巧”……

组图:青岛70后80后这样过七夕 满满都是回忆

    为什么要“乞巧”呢?“乞巧”为的是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是为了乞求爱情婚姻的巧配。

组图:青岛70后80后这样过七夕 满满都是回忆

    当然,除了“乞巧”,还有“比巧”。某某的千层饼烙得最好,薄如窗纸;谁的嫁妆袄做得有样,没法儿比!还有谁的鞋垫儿,画样儿耐看,纳得密实……这都是七夕民俗的真实写照。

组图:青岛70后80后这样过七夕 满满都是回忆

    记得小时候大人曾讲过,七夕下雨是牛郎和织女的相思泪……想想七夕当天喜鹊全去搭桥了,便会欣慰;再想想两人一年才相会一次,箩筐还挑着两个俊秀可怜的孩子,心里又酸酸的……

组图:青岛70后80后这样过七夕 满满都是回忆

  那时候的七夕,是农村小伙伴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