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公安推19项便民措施 消除"奇葩证明"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青岛新闻网记者 | 责任编辑:蓝天 2016-08-11 13:57:20

    互联网+公共服务 市民出行更便捷

    通过青岛交警微信公众号、“青岛智能交通”手机APP和青岛公安交通信息服务网,提供实时路况、路况快照、机动车违法微信提醒等功能。在现有交通违法信息查询服务基础上,通过青岛交警微信公众号向群众提供交通违法行为现场图片信息。

    权威解读:公安交警部门顺应新媒体媒介发展趋势,大力推进“青岛交警”官方微信平台、“青岛智能交通”手机APP以及“青岛公安交通信息服务网”三位一体的“互联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广大市民主动提供交通实时路况、违法信息主动提醒等服务,实现了交通信息服务的精准化、定制化、个性化和可视化。

    实时路况:主要包括“实时路况”和“路况快照”两项功能。“实时路况”功能可以实时获得、计算各条道路运行状态,在地图上用红、黄、绿三种颜色描绘道路来表示拥堵、缓行、畅通三种状态并自动推送至使用者,方便交通参与者提前获取道路通行状态,自行规避拥堵区域。“路况快照”功能是使用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黄岛区、开发区及青岛辖区高速公路区200余个高清视频监控,每15分钟进行一次路况拍摄,供市民实时查询,直观了解道路交通状况。

    违法提醒:市民关注“青岛交警”微信后,使用“我的定制”功能,绑定机动车或驾驶人信息,即可实时获得由系统主动推送的定制车辆和驾驶人交通违法信息(每个微信号最多支持5辆机动车和5名驾驶人),便于车主及时了解车辆交通违法情况,尽快处理,以免给车辆年审等造成不便。

    交通事件处置速度明显提升

    依托智能交通服务系统,推进交警勤务模式改革,划分交警巡逻管区,调整122接处警流程,提高主要交通路口、路段的见警率和交通事故现场处置效率。

    权威解读:根据我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的数据分析,轻微道路交通事故、车辆抛锚以及恶劣天气等交通事件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以往我市交警部门采用“到点上勤、定点指挥、现场处罚”的勤务模式和“点岗为主、巡逻为辅、高峰站点、平峰巡线”的运行机制,存在着指挥层级多、用警粗放、警情处置不及时等问题。为解决传统勤务模式存在的问题,交警部门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辖区警情、警力配置、系统建设等因素,在中心城区和高速公路全面启用新的交通勤务模式,主要依托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与服务系统,实行扁平化指挥。

    在中心城区,将交警日常勤务分为警区勤务、中队勤务和高峰事故勤务。“警区、巡逻岗、固定岗”三类岗位共同组成了“面、线、点”的协同体系。在高速公路,分为视频巡检勤务、日间驻点勤务和夜间巡逻勤务三大类。

    新的交通勤务模式,利用合理分配的50个警区,以单元作战为主,区域间相互增援为辅的运行模式,实现“三快”的工作目标,即“处置交通事故快,发现处置警情快,交通疏导快”。

    2016年5月21日,新的交通勤务模式已在中心城区和高速公路全面启用。目前,交通事件处置速度明显提高,因交通事件处置不及时导致的交通拥堵逐步减少。

    微循环缓解出行难、停车难

    为缓解社区道路交通“出行难、停车难”现象,推广道路微循环社会化建设和管理模式,通过设置交通安全设施、施划停车泊位等措施,改善开放式小区路网通行条件。2016年,在市南红岛路社区、市北辽源路办事处兴安路片区、永吉路片区实施 “微循环”,并逐步向其他社区延伸推广。

    权威解读:目前我市有部分居民小区由于建设时间较早,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道路狭窄,停车泊位少,缺乏停车设施规划和建设,居民小区内“停车难、行车难”问题较为突出。2013年以来,交警部门先后对30余个条件成熟的居民小区实行了交通“微循环”,对居民区道路实行单向交通组织,规划建设停车场,设置临时停车泊位,组织车辆单向停放,畅通了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供需矛盾。

    今年以来,交警部门先后在永吉路和兴安路两处居民社区组织实行了区域“微循环”道路交通调流措施。经过交通“微循环”改造的两处居民区,周边道路交通秩序得到了明显改善,区域停车秩序混乱和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据调查,实施小区“微循环”措施的区域周边居民的支持率普遍在80%以上,因车辆通行不畅引发的投诉明显减少。

    下一步,交警部门将继续在符合条件且存在停车难、行车难的居民区实行“微循环”工程,并继续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按照“公安交警规划且主导、区政府实施并监督、社区居民自治和管理”的构想,形成长效机制,逐步覆盖全市。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