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故事】探访凌晨菜市场 青岛人的菜篮子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于泓 孙志文 | 责任编辑:郑言 2016-10-23 21:58:10

【青岛故事】探访凌晨菜市场 青岛人的菜篮子

    【往期回顾】

    【青岛新闻网独家】

    (文/于泓 摄影/孙志文)

    “全市人要吃的的菜都在这里!”

    凌晨两点,当大多数市民已经睡去,位于抚顺路的批发市场却依然忙碌,每天数以千计的蔬菜、肉食在这里集散,胶州的土豆、马家沟的芹菜……无论是老人们爱逛的早市,还是年轻人钟爱的超市,大家买的菜,大多出自这里。

    抚顺路蔬菜批发市场成立于1991年,是青岛市实施“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点工程,市场位于市内四区交汇处,占地60余亩,交易面积70000平方米,是青岛市区内唯一一处大型蔬菜副食品综合批发市场。

    10月19日凌晨,青岛新闻网实地走访了抚顺路批发市场,用镜头记录下了那些为我们的“菜篮子”奔波的生意人。

【青岛故事】探访凌晨菜市场 青岛人的菜篮子

    “你吃的土豆,就是我们家出的。”

    一条马路隔开了两个世界,凌晨两点,青岛新闻网记者走进了抚顺路批发市场,与印象里的菜市场不同,这里听不见嘈杂的叫卖、砍价声,要比一般的菜市场安静许多。

    “都是最便宜的批发价,看中了就买。”来自胶州的周秀娇今年已经50岁了,一家人83年来的青岛,市场还没盖起来之前,她就在这里卖菜,专营胶州的土豆,一干就是30多年。

    “你家楼下卖的土豆,很可能就是从我这批的。”在周秀娇的身后,一袋袋土豆被整齐地装在编织袋里摞成了一座小山。丈夫负责去乡下收获,周秀娇的任务就是每天在这里看摊儿,每天晚上12点准时到市场接货,一直忙到早晨七八点才能回去睡觉。

    “肯定累啊,但有啥办法,人已经习惯了。”周秀娇说,过去这么多年,基本上过得都是黑白颠倒的日子,自己吃点苦倒是没什么,但这么多年一直没机会陪孩子出去玩,也疏于对孩子的照顾,作为母亲,挺难受的。

【青岛故事】探访凌晨菜市场 青岛人的菜篮子

    “我来是为了锻炼身体!”

    抚顺路是批发市场,一般来说,因为交易量大,不挑不选直接过秤是买卖双方心照不宣的规矩,但这种规矩对毕大爷来说并不适用。

    77岁的毕大爷或许是整个抚顺路市场岁数最大的买家,记者见到他时,老人家正蹲在菜摊前挑着葱头,菜贩们都认识毕大爷,所有的菜由着他挑。

    “闲着也是闲着,我这也是为了锻炼身体。”尽管毕大爷这么说,但是菜摊的老板告诉记者,毕大爷的老伴身体不好,每月少不了吃药,毕大爷每个月只有3000多的退休金,出摊卖菜虽然辛苦,但多少能为这个家庭减少些负担。

    毕大爷的菜摊在佳木斯二路,一麻袋的菜全靠他用自行车载回去,毕大爷说自己上岁数了,本来就睡得少,卖菜挺好的,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赚钱。

【青岛故事】探访凌晨菜市场 青岛人的菜篮子

    父子两代在市场

    在抚顺路市场,装菜的白框是每个菜摊的标配,为了好区分,每个框都会写上老板的字号。“看着你也不大啊,咋写个‘老武’?”面对记者的调侃,小武腼腆一笑解释道,摊子是他爸的,报的自然是老爷子的名号,今年27岁的他,刚接手这个菜摊没几年,算是菜市场里的小字辈。

    小武的摊位不仅是父子店,还是夫妻店,老爷子把店传给了小武,现如今小武负责上货,妻子帮着他一起管账,因为长期搬菜的缘故,小武的胳膊显得格外粗大。

    “咱就赚个辛苦钱。”小武说,现在的人力成本特别贵,一个工人一天的工资就要几百,为了节约成本只能老板自己上。

【青岛故事】探访凌晨菜市场 青岛人的菜篮子

    “800斤的车我都拉过”

    除了商贩,抚顺路市场里的板车夫也算是一景,因为市场里面摊位多,电动车开进去很难施展,人力板车就成了市场里最火的运输工具。

    “最多我拉过800多斤的车,一个月能赚个六千来块钱。”今年55岁的封师傅已经在市场拉了10多年的车了,尽管每个月的收入还过得去,但是板车夫这活儿赚的也是个辛苦钱。

    “每天晚上12点上班,一直要忙到第二天中午12点才下班。”封师傅说,每天要拉多少趟车他已经记不清了,也没特意算过,但每辆车的重量基本上都要几百斤。在整个抚顺路批发市场,像封师傅一样的板车夫还有很多,他们的一双手,“搬”起了整座批发市场。

【青岛故事】探访凌晨菜市场 青岛人的菜篮子

    一天能卖八九瓶豆浆

    一座批发市场,除了商贩和车夫,也养活了很多下游行业,李爱英的豆浆摊就是其中之一。

    “你尝尝,咱这是纯粮食豆浆。”李爱英告诉记者,最近这几天变冷了,每天晚上做好豆浆,在市场卖完,她还要去写字楼下面卖给那些上班的孩子们,一天能卖掉八九暖瓶的豆浆。

    “都给孩子们买上房了,我就是不想闲在家里。”李爱英说,她老家在潍坊,儿子们都成家了,他和老伴闲不住,这才来了青岛卖豆浆,这活儿别人看着辛苦,但她既能赚钱又能拉落个好身体,一天站七八个小时,一点都不费劲。

【青岛故事】探访凌晨菜市场 青岛人的菜篮子

    “再过几年,我就退休陪孩子去旅游”

    除了蔬菜,成扇的猪肉也在抚顺路市场里集散。郭大姐家的肉摊每天凌晨2点准时开始营业。 “不早起没办法啊,活干不完。”郭大姐一边说着,手里的刀飞快地切着猪肉,一小会一整条里脊就被她剃了下来,手法之娴熟堪比“庖丁解牛”。

    郭大姐说,她今年已经50了,一家人很多年都没一起外出旅游过了,现在自己的闺女也已经大学毕业了,等再干个几年她就退休,带着孩子好好地出去玩一圈,算是补偿下孩子,也犒劳下自己。

【青岛故事】探访凌晨菜市场 青岛人的菜篮子

小胡今年只有20岁,在他的印象里,自己从8岁开始就帮着爸妈在市场卖菜,已经算是市场里的“老”人了。

【青岛故事】探访凌晨菜市场 青岛人的菜篮子

岳师傅做的的海鲜生意,从各大码头上货再运到市场,晚上精神白天困,已经算是一种职业病了。

【青岛故事】探访凌晨菜市场 青岛人的菜篮子

市场里最常见的就是夫妻店,正在装菜的小两口一脸甜蜜。

【青岛故事】探访凌晨菜市场 青岛人的菜篮子

市场里的每个人都是大力士。

【青岛故事】探访凌晨菜市场 青岛人的菜篮子

【青岛故事】探访凌晨菜市场 青岛人的菜篮子

男汉子不少,女汉子更多!

【青岛故事】探访凌晨菜市场 青岛人的菜篮子

临近5点,市场依旧热闹。对许多逛早市的人来说,这是出门的时间。小小的一棵菜,他们已经准备了一夜。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