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式建筑的中国印记】系列报道之四
(记者 孙志文 鄂梦遥 实习生 王润科)
编者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青岛的德式建筑以其“红瓦”的特色,为这座海滨城市增添了优美而又浪漫的气质。在青岛的德式建筑群中,有一批建筑出自中国设计师之手。近日,在“首届中德历史城区保护与发展青岛论坛”上,公布了一批中国人设计的德式建筑。它们有哪些?都在哪些地方?本网推出系列报道,探访这些建筑的前世今生。
罗马风格的大门,半圆弯的拐角。变换不同的角度,你会发现它不一样的一面。多样,诗意。这就是河南路13号中国实业银行青岛分行旧址给人的感觉。
这座建筑由徐守忠在1932年设计的,次年他还设计了中山路149号国货股份。
整个建筑采用砖石结构平顶,简洁大气,地上三层,地下一层,1987年上部又建一层作为办公室。一层中部为12×18平方米的营业厅,周边为储蓄所及办公辅助用房,二三层是宿舍和办公用房。无论是内部的走廊还是外部的中庭,设计师通过这些有层次的空间最大限度满足人的需要。
最先让人驻足感叹的肯定就是大门。建筑的正门具有罗马式建筑的风格,浑厚庄严。一扇浮雕花铜皮大门立于眼前;拱窗形状类似于半椭圆;上方门套是拱形石雕花饰镶,单看这门便有一股罗马教堂的感觉。两侧各附两根花岗岩石柱,一根螺纹形石柱,一根是网扣形贴墙石柱。正门石柱上的花纹和石雕,仅仅一个局部,却能感受到设计师的满满诚挚与艺术修养。
一层的窗户系半圆形券窗,螺旋形石柱嵌窗边,风格别致且精美。
踏进这座老楼的内部,斑驳的朱红色楼梯扶手、花岗岩楼梯,有些松动的黄色走廊木板,偶尔掉落的墙皮,拱形防盗窗上的铁锈,是历史留给这座老建筑最生动的痕迹。
位于繁华街道,身边高楼大厦耸立,现代化建筑从规格上或许会比它高上几倍,但它的美从未被掩盖。即便是岁月变迁,也打磨不了它的诗性,在这座城市的历史行走,它要吟唱自己独特的美。
静静地守候,静静地凝望;奈何风霜雨雪却不能摧毁它分毫。如同一位时光老者,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它是中国实业银行的旧址,经历了实业救国的运动。如今事过境迁,物是人非,它留在这里,诉说着这一切……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